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禤展图 《传媒》2000,(12):40-40
刊物的封面装帧设计,既是一种文化艺术,又是一种商品包装手段。因此,刊物的封面装帧设计十分重要。 综观全国地方高校学报封面装帧的现状,主要有如下特点: 1.从单调、空洞无物逐渐发展为注重地方特色与历史文化的融合 80年代以来,各地的地方高校纷纷办起了以反映本校教学科研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与其他高校学报一样,地方高校学报的读者主要是大专  相似文献   

2.
图书市场竞争激烈和现代社会审美变化加快,衍生出这样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出版社品牌形象。为了使市场迅速发现自己,企业必须建立一整套企业识别系统(C I S)来展示自己的企业形象。装帧设计是品牌形象的可视形式图书的装帧设计既是产品的包装设计,也是图书的产品成型设计,所以装帧是出版社品牌形象识别最直接有效的载体。有的出版社为了使自己的形象能在市场上有效地、持久地影响读者,并使读者在感性视觉识别中能迅速地得到反应,将装帧设计纳入C I S中。装帧设计的CIS不只是出现出版社社名和标志、标准色、标准字,而是在出版物整体上…  相似文献   

3.
高职学报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必须建设自己独特的学报文化,而"文化融合"是高职学报文化建设的关键。从高职学报文化建设的特点分析入手,提出了选题和组稿、栏目设置、稿件编辑、学报装帧设计、学报交流等环节中文化融合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80年代后期以来,有关高等学校学报编辑理论以及实践的研究十分兴旺,各省或地区相继成立了学报研究套,各地陆续出版的高校学报研究论集或专著不下20余种。这是高校学报自身建设的需要,无疑是一种十分可喜的现象。然而,在这种“热闹的景观”之中,也存在不少“被遗忘的角落”,其中高校学报的装帧设计就是长期被忽视的一项工作,对它的探讨研究亦显得格外冷清。  相似文献   

5.
由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与中国大学装协装帧艺术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第五届中国大学装帧工作会议,于2004年9月11日至19日在长沙举行。来自全国大学出版社、大学学报、装帧设计艺术院、系的代表参加了本届会议。教育部出版管理处、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中国大学出版社协会和湖南省新闻出版局等领导同志出席了本届会议。第五届中国大学装帧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建构中国大学装帧艺术理论体系,促进中国大学装帧群体的团结与进步,从21世纪装帧工作的战略角度上,把握中国大学装帧艺术的文化定位与主流走向,为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装帧目标而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6.
科技期刊装帧设计的现状及审美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我国科技期刊不讲究装帧设计,尤其是高校学报封面,单调呆板,审美效果较差,这与国外许多科技期刊非常注意装帧设计相比,差距相当大,亟待改进。目前,我国科技期刊的封面设计主要采用如下三种形式:一是白底黑字式、单色满版式,这一类形式太过简单,属初级形式,不少高校学报的封面设计还处在这一水平上,二是单色满版间嵌线描图案式、几何色块分割叠加式,这比第一类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是高校学报目前普遍采用的形式,三是中西绘画式、彩色摄影图片式以及综合叠加式,这一类被高校学报以外的科技期刊所采用,其层次比较高,美感也较强,代表着我国当前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最高水准,但这一类封面在我国科技期刊中所占比例较少。  相似文献   

7.
蒋琤琤  韩建民 《出版广角》2024,(1):14-19+66
装帧设计是主题出版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整个出版界和学术出版装帧设计变化的影响,主题出版物装帧设计既存在趋同发展又有自身规律,在色彩搭配、视觉呈现、整体风格和国际表达方面有新变化。为适应时代趋势,主题出版物的装帧设计应在利用数字化技术、主题元素融入市场、策划先行、吸收学习国际优秀理念方面作出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近年读到几篇有关出版文化的文章,内容主要谈论书籍的形式问题,包括封面设计、版面格式、书型开本、文字与插图的编排,以及校对和印制质量等。有的文章提出:所谓出版文化并不是指出版的书籍或音像的内容,而是指在出版生产过程中体现在装帧设计、出版技术和出版者观念中的文化要素。对出版文化的这种解释似乎过于狭窄。这个概念通常指出版物所体现的一国文化或人类文化。出版文化不仅表现在装帧设计、出版技术方面,而且表现在出版物的内容方面,出版者观念中的文化要素对出版物的内容也是有影响的。装帧设计不能离开出  相似文献   

9.
贺强 《编辑学刊》2001,(3):58-60
自装帧设计被提升为装帧艺术的时候,我们已经明确地知道,装帧艺术在文化的传播中已取得了公众的认可.在艺术范畴里,这种观念的提升与转变对装帧设计者来说既是可喜的,又是无比艰难的.可喜的是,至少在出版行业,装帧设计者的地位已可与文字工作者相比肩;艰难的是,装帧艺术的商业性与艺术之间的协调.  相似文献   

10.
沃珂瑶 《今传媒》2020,28(5):151-152
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是中西文化、新旧文化碰撞交融最激烈的时期,正是这个时代环境造就了丰子恺这种新时期文人的艺术风貌。丰子恺是中国现代文化艺术史上一位大师级别的装帧艺术家,他的装帧设计可谓独树一帜,从封面到扉页,从环衬到插画,种类繁多。从他所绘制的封面画中都不难看出他推崇以少胜多、以简胜繁。尽管其装帧艺术形式比较简约,但简约不失精炼,日久逐渐弥新。本文基于丰子恺这个书籍装帧大师,通过对其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的装帧设计封面画进行挖掘,从"简"作为切入点,来探索其装帧艺术风格,进而引申出其对现代书籍装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莫克 《编辑之友》2012,(4):115-116
中国传统审美追求的“气韵”“神似”笔墨意趣能融入到现代科技装帧设计之中吗?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绝对的.专业性、严谨性和时代感是科技图书装帧设计形式语言的基本要素.但科技类图书装帧艺术设计,并非远离民族文化内涵及传统的形式语言.对科技类装帧设计民族语言的研究,成为重新衡量新的书籍审美的价值标准.本文以《人口学》一书的装帧设计实例来佐证这一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在少儿期刊的百花园中,适合各个年龄段阅读的杂志五光十色、精彩纷呈,它们或图文并茂,或色彩艳丽.这些杂志的编辑们绞尽脑汁,使出浑身解数,开设各种栏目,配上精美插图,或邀来名家,或为孩子们提供平台,开本大小不同.纸张克重各异,以求出新出奇,有鹤立鸡群之感.但万变不离其宗,杂志还是平面的,无论图文,仍然局限于方寸之间,显得逼仄、拥挤,无法突破传统设计的囹固.而2005年底全新改版的<哈哈画报>使用了立体的装帧设计,充分调动少儿读者的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和味觉诸系统的功能,给少儿读者一种体验式的互动阅读,从而吹进一股清新之风.一年之后,这种立体的装帧设计,获得了国家知识产权局颁发的"多功能画册"国家专利.  相似文献   

13.
书籍装帧从她诞生的第一天起,就在不断地表现美。原始书籍的装帧虽然以实用、便于使用为目的,但已经蕴含着追求装帧形式美的萌芽,从简策、帛书等原始书籍形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最初形式的美。发展到现代,书籍的装帧美更为设计者和读者所关注。一、装帧美装帧美是装帧美学的核  相似文献   

14.
许多大师说过,艺术的奥妙本来就说不太清楚,完全说清楚了,也许就不再是艺术.所谓构思,就是设计者在孕育作品过程中所进行的思维活动.装帧设计的构思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装帧艺术是由若干相关相生、互渗互补的诸元素(如创意、构成、色彩、图形、文字、材料等)所构成的完整统一的艺术整体.装帧艺术的整体构思除了对书籍的对象、功能、材质等工艺条件各方面的考虑外,还必须进行艺术  相似文献   

15.
莫克 《现代出版》2002,(3):53-55
在装帧设计中,空间构成是一个不可缺少的因素,然而“空间”一词在装帧设计领域中很少有人提到它,好像它纯属其他学科或绘画透视学所涉及的范畴。其实,在装帧设计中设计师们都在自觉或不自觉地应用它。为了在这一规律中理出点头绪,在此着重论述关于装帧设计空间方面的问题:装帧设计空间的基本概念、装帧设计空间与绘画透视空间和其他学科空间的区别、装帧设计空间在设计中的作用,以及设计在空间方面对其他艺术的借鉴。设计空间中“空间”一词是从物理学那里借用来的,但在装帧设计中的使用又有区别于物理学的自身特殊规定性。装帧设计…  相似文献   

16.
出版物的装帧设计往往是吸引读者(消费者)的关注并达成购买意向的重要因素之一.出版物的商品属性决定了在经营活动中,其形象直观的装帧语言会对出版物起到积极的推介作用.由于科技水平不断提高、经济不断发展、竞争日趋激烈,使装帧设计的社会责任和知识含量越来越高,风格也越来越多样化,但无论什么风格,成功的装帧设计作品必备以下三方面要素: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我国的装帧设计也逐渐从非我走向自觉,开始了冷静思考和独立运作的新的里程,但令人不安的是抄袭现象仍然时有发生。有些几乎是原封不动地搬过来,就连国内外最著名的设计家的作品,也有人敢堂而皇之地变成自己的作品。这种恶习始终没有得到遏止,甚至连警示也不多见。抄袭和“跟风”暴露出我国装帧设计界对创新缺乏足够的认识,使不少设计人员养成思维僵滞的陋习。  相似文献   

18.
姚亮  叶萍 《编辑之友》1998,(5):56-57
最早的装帧无非是把文字产品装订成册而已,如我国古代把简牍用丝革编联成册。后来,随着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发展.装帧除了原有的将稿件拼拢起来以便集中、完整地阐明一个意义之外,又增加了不少美化内容的功用,如封面设计、版式设计、插图、题图、尾饰以及各种装订形式等,但其基本功能还是为文稿服务的。套用出版界长期流行的一种说法,装帧是书刊的服装、门面。然而,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这门古老艺术的内涵却发生了质的变化。  相似文献   

19.
视觉沉闷的突围——高校学报装帧的变革与突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大概是我国历史上学报最繁荣的时期了,无论规模大小,高校都办有自己的学报,学报刊载文章的水平,装帧、编排的外在形式,无不凸显着各类不同高校所特有的人文科学精神和不同的学科文化风格。  相似文献   

20.
丁志军 《编辑之友》2012,(3):116-119
装帧,对于图书的销售十分重要,就像人的脸,决定了读者对书的第一感觉.但图书类型不同,其装帧设计风格和追求就有差异,装帧设计艺术的表现形式也不相同.因此,如何运用好现代设计手段,做好词典类书籍的装帧设计,提高其艺术和文化品位,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