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母亲的眼泪     
学校决定召开六年级“部分学生家长会”。“部分学生”指的是那些学习、纪律后进的学生。我们这些六年级的科任老师听了,都暗暗高兴,平常与家长的联系大多只在电话里,有很多话都不能说得很清楚。现在,我们终于可以好好地和家长们“探讨”其孩子在学习及成长中的一些问题了。这天,家长们都陆续来到  相似文献   

2.
随着教育教学的改革,国家三令五申,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保证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近来,一部分老师因体罚学生被处分的消息不时传入校园,使老师们意识到了体罚学生的严重性,老师们相互告诫,不能再体罚学生了。并常听老师们这样议论:“不要再体罚学生了,管他能学到多少。”就这样,现在在相当一部分学校教育中出现了这样一种怪异的情景:老师对纪律不好的学生因不敢体罚而不再过问,对成绩后进的学生听之任之,导致绝大多数班级的纪律日趋涣散,班风渐坏。 这一情景应引起我们教育界所有同仁的重视,我们必须寻求一条解决的办…  相似文献   

3.
有些学校举行升旗仪式,老师们总是为组织队伍,维持纪律伤透了脑筋。有的学生,你总要站在他身边监督他立正、安静、敬礼。可你一不在身边,就乱套了。“应该给他们讲清道理,”老师们想,于是,苦口婆心地告诉他们:国旗是国家的象征,红色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因此,升旗仪式应该庄严,每个人都要守纪律,每个人都要向国旗致敬。结果呢?效果有一点,但不大。  相似文献   

4.
真为的教育     
在学校里,会有几个学生调皮捣蛋.让老师头痛;有些班级难以约束,让老师退却。学校也总会出现几位老师,接任这些班级,大力整治,短短一两个月,这些班级或是学生就有所转变,学生纪律.班级面貌大大改变。他们犹如名医“扁鹊”——“望、闻、问、切”.一步步紧扣“病因”,真是医到病除!这样的班主任是领导喜欢的老师,是同事们学习的榜样。于是乎,大家慕名到其班上学习管理,观摩如何整顿班风、严肃班纪。  相似文献   

5.
“老师.您5分钟后来检查。”每当有卫生、纪律等常规检查时,学生们往往喜欢这样对我说,我也喜欢他们这样说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6.
当同学犯错误或者违反纪律时,要不要把同学的行为告诉老师,这是许多中小学生都面临过的痛苦抉择。有时,老师会为了维持班级的纪律或仅仅是为了维护教师的尊严,要求学生“揭发”那些“坏学生”或背地里向老师“打小报告”。利用学生间谍提供的“情报”,常常成为某些老师控制班级的重要手段。对这些做法,大家习以为常,很少有人去想它意味着什么,对学生的成长会有怎样的影响。 在我从事“青春热线”心理辅导的这些年里,碰到这样一些个案:他们有的是因为“揭发”了同学做的错事,而被同学疏远、排挤和孤立,倍感痛苦与孤单;也有的是…  相似文献   

7.
职业学校的学生部分贪玩厌学,对老师缺少信任,态度消极,倔强偏激,纪律难以约束他们,导致职业学校班级管理难度大。本文从激发学生的责任感倡导良好学风,通过关爱引导学生信任亲附老师,纪律的制定与执行,班委会的组建,信息收集,班级管理工作开展等多个维度进行经验总结,剖析怎样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8.
“老师.您5分钟后来检查。”每当有卫生、纪律等常规检查时,学生们往往喜欢这样对我说,我也喜欢他们这样说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9.
老师们对学习好目一听话乖巧的学生往往偏爱有加,有时甚至宠着、惯着、护着,怎么看怎么喜欢,就算发现他们身上有缺点,也会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小痛不痒地说几句,生怕他们受了委屈。评选各类好学生时,老师们也总是想尽各种办法给他们开绿灯,就因为“这是好孩子,评不上多可惜呀”。老师们的心情可以理解,但做法值得讨论,让“优秀生”成为教育的盲区,只会使这些“好孩子”被宠出“骄”气和“娇”气,使他们认为自己完美无缺.从而不能主动发现自身存在的缺点,更不能主动加以调整和改进.“优秀生”自身暴露的问题应该引起老师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在我所任教的这个学校里,有这样的一些学生:他们多来自于城乡结合部的家庭;他们入校时成绩较差,现有的知识只停留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水平线上,有的甚至还不如;对于这群学生来说家庭关怀和教育薄弱,“棍棒教育”是他们家庭教育的主要方式,学校是他们受教育的主要地方。面对这样的情况,我们必须既当老师又当父母,对他们倾注全部的真情、全部的爱,才能重新挖掘他们的潜能。  相似文献   

11.
韦世万 《贵州教育》2013,(12):10-12
对于一个班级的学生来说,很多老师对“优生”总是印象深刻、倍加关照,对“差生”也了如指掌,且有“恨铁不成钢”之感。然而,他们却忽视了这样一群学生:他们缺乏主见、缺乏学习和活动的热情、缺乏竞争的意识和勇气,思想、纪律、学习表现既不“突出”,也不落后,他们往往占据学生中的大多数。这就是老师眼中所谓的“中等生”。由于教师的忽视,“中等生”教育便成了“被遗忘的角落”。  相似文献   

12.
陈帅 《山东教育》2010,(7):106-106
“后进生”是对不符合老师培养意愿学生的统称。这部分学生主要表现为上课不积极,不配合,纪律差,常常受到老师的批评。不少老师抱怨班里的后进生影响了教学成绩,成了阻碍教学质量提高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3.
课间闲暇的时候,与同事们谈起的最能引起共鸣的一句话,就是“我拿这几个孩子怎么办才好啊”。每次谈到这个话题,老师们滔滔不绝,就连平时比较沉默寡言的老师也会有很多话要说。这几个孩子——也就是此时你脑海中闪现的那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一直都是老师们心中永远的痛。诚然,每个家长都望子成龙,每个老师都希望桃李满园。可是一个班级里那么多学生,就像五个手指伸出来长短不齐一样,要求他们处于同一个水平是不可能的。正因为如此,对后进生的教育也就成了班级教育中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14.
尊重学生     
《教书育人》2004,(9):8-15
老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好,学生稍有不好,老师都会生气。这样的老师我们说他负责任。可每到这个时候,老师们都往往会把自己的生气归咎于学生的不好,于是,说教、训导、批评、甚至侮辱谩骂也就随之而来了。不论是和颜悦色,还是声色俱厉,都会让我们看到面前的学生眼中泛起的泪光。虽然最后,学生们都成了“听话”的乖孩子,可他们委屈的眼神却出卖了他们:我们是口服心不服啊!其实,学生也有话要说!这里,我们组织了一组文章,无意指责老师们的“责任心”,只是想从一个公正的角度让我们的老师重新审视学生们的“不好”,冷静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把尊重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15.
吃雪     
春节过后,一场迎春雪纷纷扬扬地下了起来,仿佛给刚返校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下课铃一响,他们便急不可耐地涌入茫茫飞雪中,好不快活。办公室里休息的我站在窗前赏雪。纪律委员跑来报告:“有很多同学吃雪,批评他们都不听。”我刚要发火,转念一想:不能生气,否则会大煞学生戏雪之兴致,美丽的大自然的吸引力也大打折扣。强硬的说教不行,我便采取了另一种教育方式。我找来矿泉水瓶拦腰斩断,盛上洁白的雪,放在暖气片上。学生围着我,看我盛雪。雪是那么的洁净,晶莹,他们按捺不住心中的激动,以为老师与他们一样爱雪。“老师也喜…  相似文献   

16.
接手一个新班,老师们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找原班主任和科任老师了解情况,往往在与学生见面前就已经把他们分成了三六九等,那些成绩差、纪律差的学生就会被老师们贴上"后进生"的标签,并且成为老师们头痛的"源头"。  相似文献   

17.
如果患上绝症只剩3天时间,你将对身边的人说些什么?一个多星期前,江苏科技大学一名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一项特殊的作业--写“遗书”。这名老师表示,此举是为了鼓励学生珍惜生命、珍惜时间,不要荒废大学四年。几天后,学生们提交了写好的“遗书”,多名学生认为,这样一份早到的“遗书”让他们重新审视自己,认识到了多年来的遗憾。但也有少部分学生表示难以接受,“感觉怪怪的”。  相似文献   

18.
赵吉 《教育文汇》2004,(6):22-22
上了几个月的课改课,老师们都说很吃力。大家都觉得,一年级的学生确实不好对付,他们想怎样就怎样,课堂上总是有些乱。当你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时,底下会不时地有个别学生插话,不是打断了老师的话,就是中断了学生的发言。有时,一句“插嘴”,会引起全班学生的轰动,老师再也没法按原计划上下去,只得停止教学活动来维持课堂纪律。  相似文献   

19.
在学校中,成绩好的学生是老师的宠儿,是学生们羡慕的对象,是家长的骄傲和安慰,于是他们顺理成章地成了班里的主流人物和“权威人士”,他们的一举一动影响着老师的决策和班里的风气。但要想搞好一个班集体,另一些人群更不容忽视,即学习差的人群、纪律差的人群、没有任何长处属默默无闻的人群,这三类人群常被称为“弱势群体”。他们在班集体中处于弱势地位,抬不起头来,对班级的事无动于衷,甚至成为各种活动的“绊脚石”。班主任工作中有一个木桶效应,即一只沿口不齐的木桶,它盛水的多少,不在于木桶上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在于木桶…  相似文献   

20.
一、“弱势群体”问题的提出由于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以及家庭、学校教育的偏差等原因 ,在每个班级都存在部分学生 ,他们学业跟不上 ,能力低下 ,纪律涣散 ,心理脆弱 ,在班上他们势单力薄 ,常在评“优”选“先”或参加各类活动中受到同学和老师的漠视。借用社会上的说法 ,我们称这部分学生为班级中的“弱势群体”。久而久之 ,这部分学生丧失了自尊和学习的信心 ,对集体报以漠不关心的态度。对老师和同学充满冷漠甚至敌意 ,经常做一些让班主任愁容满面、牵肠挂肚的事 ,直接影响了班风和学风 ,导致了班级管理效率低下。有些班主任在班务管理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