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微博微信的出现为中国民众的意见表达提供了新的方式,使受到压抑的民众社会参与热情得到释放。但是,随着微博微信的普及,人们对网络民意与网络民主这些新兴词汇的误读也越来越深。本文旨在对网络民意与网络民主的误解现象进行辨析。本文认为,网络民意不等同于民意,群言一致并不代表民主,网络民主只是中国民主的辅助手段,言论自由也并非无限制的,多数人持有的观点并不一定就代表正确,更不能代表公意,网络民主应该作为现实民主的辅助工具,起到批判性的力量而非破坏性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徘徊在神化的民主和现实的禁锢之间——关于网络政治传播的几点冷思考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网络政治传播的出现对于民主的进步无疑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网络在媒介传播技术上的成就仿佛远远地超越了其本身的意义范畴,成为政治民主进程的有力推动器和实验仓,网络这把“双刃剑”的推  相似文献   

3.
互联网技术的出现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是双重的,它既为民主的发展提供了空前的动力与机遇,同时又使民主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在这个网络化的时代,我们既要积极利用网络技术推动民主的进步,也要高度重视网络技术给民主带来的危害,并采取措施加以防范。  相似文献   

4.
政治系统中普遍存在的政治信息分配不均,加深了体系内成员因社会地位、社会角色和受教育程度差别而产生的疏离和分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单向性政治传播也造成国际传播不平衡;信息爆炸,一方面丰富了我们对信息的选择,另一方面过多的大众化的政治信息问题,会造成一种普遍的冷漠型政治文化;政治传播体系本身的把关人机制,使政治信息的内容具有组织或指定利益集团的偏好取向,使信息的开放程度和广泛代表性受到限制;政治传播过程中的信息流动也塑造系统成员的政治期望,在确立政治理想和目标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虚假或具破坏性的满足;传播技术的高度专业化,使大众传播成为专业人土或团体的特殊权利,而广大的系统成员则因为技术复杂性却难以利用;政治体系本身对政治信息传播过程的战略性控制,以及政治信息自律原则的运用,使最终导致系统的政策危机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5.
信息与网络技术的发展在带来社会进步的同时,也不断撕裂既有的伦理规范。信息社会存在的伦理困境无法回避,诸如隐私与个人信息安全、网络与信息安全、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以及信息自由权利的滥用等。通过加强网络技术监控和管理、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强化道德主体的道德自律以及倡导正能量的网络信息舆论等诸多路径,反思与探寻化解信息社会的伦理困境将对当下社会伦理构建有所助益。  相似文献   

6.
秦润施  韦文杰 《新闻世界》2011,(10):134-135
"网络民主"这一概念,最早由美国学者马克·斯劳卡在1995年提出,他认为"网络民主"可以理解为以网络为媒介的民主或者是在民主中渗入网络的成分,它"以发达的信息、通讯技术网络及其相关技术为运作平台,以直接民主为发展趋向,以公民的全体、主动、切实参与民主决策、民主选举等民主运作程序为典型特征"。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民主逐渐兴起。本文从意见气候的形成、意见领袖的影响、权利中介中的信息等角度分析网络民主的形成机制,进而从公民意识的觉醒和公民行动两个方面分析网络民主对现实民主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公共信息网络的发展 信息的应用是社会文明程度的象征。电子和通信技术的发展已使人们通过电视和电话获取信息成为可能。计算机及其网络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使以联机网络方式获取信息和信息交流为特征的社会信息化成为现实。 联机信息服务即用户通过网络对信息资源实现按需获取信息和信息交流的方式。其中最典型的是用户终端。目前国际上常见的形式有: ·商业性信息服务。以信息产品的商业销售为核心业务。典犁的网络有CompuServe、  相似文献   

8.
欧阳霞 《青年记者》2012,(24):39-40
一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人类进入了传播的新时代,言论和新闻自由切实走向了每一个公民,公民运用网络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和发表意见,在网上迅速形成舆论,进而产生巨大的舆论监督力量。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它在促进民主的同时,也为网络多数人暴政、网络谣言的产生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9.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SNS(社会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自媒体引发了信息传播方式的变革,社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与进步之时,也呈现出前所未见的新特点、新形态:信息总量的剧增,全球信息的互联,每个人都成为信息的提供者。  相似文献   

10.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技术的发展,全文数据库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已成为数据库的发展方向。其原因有:①技术的可行性。全文数据库从理论上开始讨论到现在已有近30多年的历史。随着软硬件技术的进步,高速文本参照搜索算法的成熟,高速检索机的大规模集成化,以及在一次情报中直接存取信息的Hypertext模型的应用,已使全文检索技术应用普及的可能性变成现实。②社会的发展。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结合与应用及其日益普及使人类开始大规模地使用一种全新的信息交流手段,这就要求人们改变组织信息的方式以适应社会的发展。因此全…  相似文献   

11.
<正>当今社会,信息技术已广泛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也使传统的档案工作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方面,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化改变了传统的档案管理方式,保存模式与保存介质;另一方面,网络环境下人们的档案信息应用行为也发生了改变。这些变化的进步意义在于有效提高了档案管理、利用效率,降低了使用者获取消息的难度,使消息服务社会化成为可能。但另一方面,由于在网络虚拟背景下缺乏有效的监督与约束,  相似文献   

12.
试从网民心理角度论“人肉搜索”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01年网络社区“人肉搜索”登场以来,在我国网络信息传播领域,其独特的组织形式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信息传播的奇迹。从本质上讲,人肉搜索是一种人际传播,不仅是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信息传播,更是网络间人与人之间的信息传播。对于这一现象,学界更多地是从法学的角度对“人肉搜索与公民隐私权”、“人肉搜索与网站法律责任”以及“人内搜索与舆论监督”等方面加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另辟蹊径,试图从网民的心理角度对人肉搜索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网络的发展,特别是网络博客的出现和流行,预示着个人媒体时代的真正到来。当个体成为“博客”之后,便拥有信息发布和知识生产的自主权利。他得以从一般的受众变成公众,自主地进人公共领域,对公共事务发言,同时也让个人的信息和知识与人共享。博客的时代正在改变个体的现实生存以及改变他的身份认同,最终将改变社会的面貌,重构国家、社会和个体之间的传统关系。同时,也促进了网络广告的进步。  相似文献   

14.
政府信息公开与国家档案馆的角色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政府信息公开是法治社会和民主政治的重要标志,对规范政府行为、维护公民权利、推进民主建设和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国家档案馆作为政府信息查阅场所是一种现实的选择,但却面临困境。当国家档案馆被纳入政府依法行政框架和信息社会的网络环境之下时,公共服务应当成为国家档案馆角色定位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5.
<正>网络社区的概念与现状网络社区一词是对现实社区的引喻,无论是其功能还是组织形式和现实社区都存有明显差别,不再具有地域含义,而变成了一个数字化技术支撑的、悬挂在现实之外的“拟想空间”。在网络社区里,由于传播的渠道由窗口变成平台而带来传播方式的新特点,主要表现:在传者与受者身份界限被打破、信息的搜索与发布权是主动和平等的、信息的区域界限被打破、信息的表达形式丰富多彩、信息的泛对象化等,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展了网络的功能——即由传统的点到面的传播过渡到了点到点的传播路径,同时也对传统大众传播机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当今社会,媒介技术建构的网络社交平台,从不同的角度构筑着现实并使社会悄然发生变迁。引人注目的是,当前新媒介技术更多注重于如何将其应用与信息生产、处理及沟通中,人们在虚拟社会网络中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代的进步,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到来,使地球成为了一个“村落”,互联网以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迅速走进千家万户。但与此同时,网络上也发生了许多的“暴力行为”,如人肉搜索、谣言传播等,给现实社会造成了一系列的影响。文章结合网络暴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对如何应对这种现象进行研究分析,以推进构建和谐干净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8.
田秀秀 《东南传播》2015,(12):101-102
本文对已有的新媒体概念和理解进行归纳分析,由此提练出对新媒体本质的理解,认为新媒体是基于网络互联技术和智能处理技术进步而产生的新的连接介质或是平台,新媒体是虚拟与现实紧密结合的数据化的媒体。新媒体更加回归媒介连接的本质,新媒体连接的不仅仅是人和信息,而是连接万物,连接一切可连接之物,实现对用户全方位而又具有个性化的服务。  相似文献   

19.
文章阐述了网络信息时代新的伦理学体系,这是一种构建在传统的伦理学基础上并适应网络信息社会发展需要的有所创新的网络信息伦理学体系。网络信息伦理在本质上有三个层面。即从网络信息伦理的起源上看,网络信息伦理是人类交往活动的现实需要和规律反映;从网络信息伦理的应用上看,网络信息伦理调节着人们在信息交往活动中的功利实现;从网络信息伦理的目的上看网络信息伦理追求人类社会在网络信息时代的和谐与进步。  相似文献   

20.
吴亮芳 《出版参考》2011,(25):12-13
版权侵权是伴随着复制传播技术的产生而出现的,且每一种新的复制传播技术的产生在促进经济文化繁荣的同时也会助长版权侵权现象的发生。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数字化传输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人们的生活进入了全新的数字化时代。在这个全新的时代里,网络的虚拟性、开放性、交互性、无纸化、信息化等特点,创造出一个与现实社会密切关联的数字化社会,催生出一种前所未有的版权作品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