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对国际知名中国影视研究专家裴开瑞教授的访谈,就目前影视研究方面的诸多问题,如中国电影研究从民族电影范式向国家/民族电影范式的转移、纪录片与公共空间、电影大片、新主流商业电影、中国影视与文化软实力、以及中国电影电视艺术与产业相关等诸多话题,作者与裴开瑞教授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电视自诞生以来,便一直与电影存在竞争。关于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的源流问题,在学术界和影视界也是各执己见,争论不休,而对于这个话题的不同理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影视艺术的创作生产过程。在笔者看来,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之间虽有许多差异性,但这种差异并非原则上的不同,二者最核心的共性是一样的,本质上归属于同一艺术门类。与此同时,影视艺术是艺术与科技结合的产物,在某种程度上,科技因素决定了影视不同于传统艺术的美学特性。当下,在数字化生存  相似文献   

3.
田丹 《记者摇篮》2009,(10):60-60
剪辑是后期制作流程之一,是由剪辑师将前期拍摄的视觉素材与声音素材重新分解、组合、编辑并构成一部完整电影的过程的总称。影视剪辑艺术是电影电视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剪辑,作为影视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在电视电影的发展过程中应运而生,独立出现并逐步完善的。同时剪辑艺术的进步,又极大地影响和推动了影视艺术的提高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电视电影在影视母体中寻找个性化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秀梅 《现代传播》2005,(5):108-110
电视电影是影视合流的产物,是一种融合了电影和电视两种传播媒介特点的新的艺术样式,具有其独特的审美内涵。为进一步发掘电视电影独特的审美魅力,提升电视电影的审美品位,在创作上追求一种有别于电影,又有别于电视剧的特殊技巧和规律,笔者试图综合运用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等研究方法,挖掘电视电影艺术创作的审美思维过程的深层结构,探索审美思维发生的整体性规律,并着重从审美心理学的角度推出自己的系统见解。艺术的个性是区别于各种艺术形态、样式的主要标志,也是艺术家对生活、对艺术以及对自己发现的结果,一句话,个性是每一艺术门类…  相似文献   

5.
作为高科技的产物,数码影视正大踏步走进我们的视听领域。这种能够强烈支配观众感官的影视文化现象,体现了世界影视发展与传播以科技为本、以市场为导向的发展方略。 数码影视与电影、电视相比较,同属一种工艺性、程序性很强的文化产品生产系列和大众传播系统,在制作、传播的诸多环节中,既有文化、艺术方面的要求,也有技术、工艺流程的标准。由于数码影视每道工作环节采用大量的数码技术,使得数码影视从传统的影视制作与传播中脱颖而出。可以说数码影视既是对电影、电视传媒的补充,又是有别于后两者的一种新兴系统工程。 1、数码影…  相似文献   

6.
贡献于中国影视教育发展--中国高校影视学会20年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星 《现代传播》2004,(1):98-99
在中国多如牛毛的社团学会中,从事学术研究活动的不知有多少,但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确是真心关注学术研究的学术团体;在全国为数不多的影视艺术学术团体中,关注学术理论研究的不少,但像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这样以国家一级学术团体身份确立影响的也算仅有;而在全国高等学校各种学术团体中,只有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是国家确立的影视艺术一级学会.可见,学会在中国影视艺术研究中具有怎样重要的地位.走过20年学术历程的中国高校电影电视学会,在上个世纪的十余年间,为联络高校同仁,积极努力,对于从无到有的中国影视艺术教育事业的开展,起了重要作用,对于推动中国影视艺术学科前进,对于研究视野的扩大也起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电影、电视是新兴的视听艺术。100年的电影艺术史和几十年的电视艺术史都有赖于电影技术、电视技术的鼎力支持。没有影视技术,就没有影视艺术。电影和电视最先都是以技术发明的形式出现的。传播技术的进步为影视艺术的发展提供了种种契机,并历史地拓展了其表现空间。本文从影视艺术中技术含量的嬗变,选取一个新颖的、独特的视角勾勒了影视艺术自身的发展历程,提出了有价值的命题──“传播技术为视听艺术带来了什么?”本文以大量的资料,明确的论点回答了上面的论题。列举摄影机的运用、光学器件、声音、色彩、银幕尺寸等技术如何扩展着影视艺术表现力的范围。也列举机械电视、电子电视、摄录器材、卫星传播、电缆电视、电脑技术、多媒体、高清晰度电视等的投入使用,使电视艺术面貌日新月异。论文还展望21世纪影视发展的必然趋势──影视互动,影视整合,技术互补,艺术交融,引入高科技。  相似文献   

8.
孙宜君 《现代传播》2002,2(3):52-57
影视艺术鉴赏学是一门亟待构建的新学科。它的构建既是指导大众正确欣赏影视艺术作品、促进影视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客观需要 ,也是学科分化和融合发展趋势的必然。影视艺术鉴赏学应定位在影视美学和影视艺术学的交叉地带 ;在借鉴和吸收国内外诸多理论基础上构建自身的理论体系。本文从学科论、本体论、特性论、语汇论、构成论、客体论、主体论、过程论、选择论、方法论、批评论、实践论、历史论等阐述了影视艺术鉴赏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相似文献   

9.
电视电影是一种新兴的电影品种,它是通过电视作为媒介,电视台通过电视进行传播的,电视电影是在电视和电影的夹缝中,产生了这种新型的、结合了电视和电影共性的影片模式。电视电影具有交集式的艺术特征,以电视作为电视电影的平台,电影作为电视电影的根基。在艺术特征上,电视电影在很多方面有别于电影和电视剧。  相似文献   

10.
王晗颖 《现代传播》2002,(2):106-107
比较的概念古已有之。人们常说 ,有比较 ,才有鉴别。可见 ,比较的目的就在于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旁人。到了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 ,比较学在世界上更是广泛流行。比较文学、比较文化学、比较语言学、比较法学等等 ,都已经成为独立的学科。推及影视艺术领域 ,虽然迄今为止 ,影视艺术比较还未成为独立的学科 ,但把电影艺术与电视艺术 ,尤其是电影故事片与电视剧进行比较的研究 ,却是早已存在的事实。但令人遗憾的是 ,以上种种研究 ,多是一种片断式、随想式的文章或论稿 ,在理论构建上缺乏整体性与严密性。宋家玲先生新近出版的《影视艺术比较论…  相似文献   

11.
论电视电影的表现方式与艺术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电影,是指专门用于在电视上播放而制作的电影,它坚持了电影的叙事风格和美学特征,按电影的艺术规律拍摄,重在人物的塑造,注重导演的风格化和意境.它在制作和放映的方式与影院电影有所不同,在技术制作上和艺术审美标准上要符合电视播放要求.电视电影探索将电影与电视的媒介特性相结合,使电影得到了一种新的传播载体,电视也获得了新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12.
张涵等著的《影视美学》(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年8月出版),运用当代美学的观念与思维方法,对电影电视进行了系统地综合研究,填补了我国影视美学研究和出版上的一项空白。作者认为电影电视是一种不断生成的运动,发展到今天,它们已由一种次文化艺术形态的东西,经过艺术文化形态阶段,业已成为一种大艺术、大文化、大科学形态的  相似文献   

13.
电视能不能称为艺术,电影、电视能不能合称“影视”,长期以来一直在业界存有争议。对此本文提出“影视是艺术”的判断,并且论证了这个判断的成立是由影视共用的一套符号系统所决定的。本文提出“符号”是各门类艺术的基本通性,影视艺术所具备的符号性具有多元化、复杂化、通感化、隐喻化等特点。  相似文献   

14.
[编者按]:1998年对于中国的电视艺术学研究来说,也是成果异常突出的一年。我们发现,电视艺术学的研究已由’、十年代的电视艺术环节、元素的研究(如电视拍摄制作诸环节、元素的研究),经由九十年代初中期的初步的宏观研究(如各种电视艺术史论著述),进入到九十年代末的哲学美学层面的研究。1998年出版的电视艺术学的一些著作,便是体现这种变化的优秀成果。为此,我刊特邀请广播电视艺术学博士生导师、著名电视艺术学研究专家高金教授组织了此次《专题研究·98电视艺术学新著》,对1998年出版的5部电视艺术学新著逐一作出述评。我…  相似文献   

15.
电影艺术(或称"影视艺术"更全面些)是综合性艺术,也可以称它是一种视听艺术。电影美术是电影这门综合艺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构成一部影视作品(影片、电视剧)造型的重要因素。它的造型作用,则在于把银幕(荧屏)画面中的色彩、线条、形体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影视剧作中的形象逼真性、典型性、运动性的电影特性要求,用可视形象去触动、感染观众。——寇洪烈[1]色彩是一般人最直观感知的事物,我们对色彩的感悟能力既直接,又微妙。在影视创作中,美术师巧妙地运用色彩来表现艺术,使影视画面能够与观众内心世界产生微妙的共鸣,这种方式已经为许多导演大胆使用。1990年,张艺谋与杨凤良合导的电影《菊豆》中,色彩的运用已经成为佳话和典范。  相似文献   

16.
21世纪是令影视人心潮澎湃的时代:电影院线快速扩展,电视网络覆盖增强,影视人才需求倍增,影视院系遍地开花,影视作品收益可观,电影和电视步入产业化发展阶段,伴随着消费社会成长起来的影视艺术成为引领大众文化消费的排头兵之一,在生活工作中散发着巨大的影响力.纵观近些年中国电影电视的种种现象,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影视景观呈现出文化精神的商业化嬗变、芦肃命题的世俗化解构、艺术品质的娱乐化转向等特征.  相似文献   

17.
江兆健 《视听界》2001,(3):37-39
了解电影电视嬗变历史的影视研究学者或创作实践者,大概都很难会否认这样一个事实:作为电影和电视的科学门类中一个已经不再显得年轻、可事实上却又时常为学者与实践者所忽视、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剪辑分支学科,有着自身独特的“社会化”(借用社会学术语,即影视剪辑的“成人化”)的历程。剪辑从技术形态走向艺术形态、从艺术  相似文献   

18.
影视文化三论(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接上期) 三、影视文化(狭义的)几个基本关系 由于广义的影视文化构成成分复杂,电影与电视之间既有交叉、共同点,又有各不相同的领域和范围,所以当我们对影视文化的几个基本关系进行表述的时候,应当就狭义的“影视文化”,即电影与电视共同、交叉的那一部分,即“影视艺术”领域来予以展开。 在“影视艺术”这一领域,存在着社会历史──影视艺术本体──受众三个方面的关系,即这三者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互推动的多重关系。 (一)“社会历史”与“影视艺术本体”之关系 在影视艺术本体与社会历史的关系上,体现…  相似文献   

19.
影视作为艺术的重要门类,从诞生时起就与大众生活血脉相连,传播技术的进步使这种联系愈加密不可分。开播一年多的《爱电影》作为一个将电视与网络联系起来的互动媒介平台,其创意与实践就巧妙地契合了这样的思路与理想,力求实现艺术、技术与大众、生活的融合。  相似文献   

20.
影视文化三论(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就影视文化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作了较为系统、完整的梳理。关于“影视文化界定”,涉及到:①电影、电视与影视;②“影视文化”的三个系统;③电影、电视文化的共性与差异等问题。关于“影视文化(广义的)构成”,涉及到:①物质层面;②制度层面;③观念层面等问题。关于“影视文化(狭义的)几个基本关系”,涉及到:①社会历史与“影视艺术本体”之关系;②影视艺术本体自身的几个关系;③影视艺术本体与受众的关系等问题。本刊将分两期连载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