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翔 《华章》2010,(24)
本文试图从西方文化的角度上,简述西方之宗教信仰对西方人的精神生活的不可替代性.认为尽管近现代科学和人类理性有极大的发展和进步,但宗教仍保持其信仰的领域,这信仰的领域是很难用科学或理性来考察的.相比之下,中国人的精神生活并不依赖与一个西方宗教意义上的"上帝".本文通过对中西方文化中关于人神关系和伦理本位的浅析,粗略探讨中西之不同文化传统之下的信仰观念,以及对当代中国人之精神生活之需要作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2.
宗教与哲学是人类意识形态和精神文化的两种重要形式,信仰和情感是宗教的本质和核心;理性和逻辑则是哲学的骨干和生命。本文以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宗教传统和哲学世界观及其互动关系为背景,通过对基督教诞生以前的西方荷马时代、希腊古典时代和希腊化罗马时代各阶段神性观念演变过程的梳理,探讨信仰与理性的关系,进而认为信仰和理性都是基于人的矛盾本性力图追寻本体的形而上冲动,共同表征了人类自我意识的超越向度和终极追求,同为精神文化的核心意识中内在关联的两极。  相似文献   

3.
宗教作为一种信仰,一种意识形态,一直充溢着西方人的精神领域,即便其间遭遇过否定抨击、诋毁,甚至改革,宗教观念在西方人的灵魂深处从未泯灭.本文就莫扎特所处的时代、生活环境、民俗风貌及他的宗教作品去挖掘几份宗教情感,这将更有助于我们去接近这位古典大师.  相似文献   

4.
从发生学上看,宗教学思想的产生所必须具备的条件是理性与信仰从神话思维中的分化。在西方,这种分化发生于古希腊,理性之形态表现为概念逻各斯。逻各斯与神话本来一体无分,使两者相互分离的原因,一是希腊宗教祭仪在城邦生活中的公开化所导致的宗教祛魅,二是较具个人性和神秘性的奥尔弗斯宗教对信仰的私密性的强化。另一方面,就最早对宗教进行理性辨析的哲学家塞诺芬尼来说,这种分离则是希腊宗教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逻辑上的错位所致。塞诺芬尼率先运用理性对宗教进行批判,在这个意义上可视为西方宗教学思想的萌芽。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宗教对鲁迅和巴金的思想和创作产生的深刻影响,讨论中国现代作家宗教意识的一致性和复杂性。比之鲁迅,巴金在宗教文化价值选择更趋向西方文化。诠释耶稣受难,鲁迅忿愤先知与庸众之间的差距,而巴金则推崇为信仰殉道的精神。宗教的文化意向和文化原型在人对现代社会的探求中变得越来越私人化,从鲁迅与巴金的宗教意识比较上,可以看出他们各自探寻的人生哲理和各自追求的文化目标。  相似文献   

6.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宗教是不同民族文化精神的象征性体现,基督教是西方文化的源泉,儒释道是中华文化的源泉,不同民族的宗教文化信仰都会在语言中有所体现。本文运用对比文化学的原理,从民族文化精神的角度对英汉习语中所蕴含的天道观、人神观和社会观进行对比研究,揭示中西方不同的宗教文化在英汉习语中的积淀和折射,探讨了英汉习语表达法背后所蕴藏的民族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7.
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是在对哲学上的黑格尔主义和宗教上的丹麦国家教会的批判中形成的.他抛开了对理性、客观世界的追求,极力强调个体的主观存在意义.克尔凯郭尔思想的核心词汇就是基督教定性下的精神、自由、自我.在精神的定性之下,他把人们的生活方式概括为典型性的三种:美学的、伦理的、宗教的.他选择了宗教的生活方式,认为基督教的真理才是永恒真理.他所理解的精神不是一种抽象的品质或者理性,而是个体在上帝面前的存在.他激烈地抨击理性对信仰的僭越,与此同时他又把信仰和宗教凌驾于理性和美学之上,试图以此来指导人类的一切行为,这无疑是走向了另一极端.  相似文献   

8.
通过增加宗教的社会性和法律的神圣性因素,伯尔曼把法律与宗教联结起来。法律与宗教在欧洲的结合,不仅有着现实的、研究方法的原因,还有着更深的历史、文化基础。西方社会的法律与宗教在制度上相互影响,在观念上相互依赖——因为它们都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我国亦应以理性为指导,结合本国国情,重新界定法律信仰的内涵。法律信仰是法律职业者内心深处对法律制度、法律精神应有的一种理性的法律情感,其最终的目标在于创制良好的法律制度并保证其实现。  相似文献   

9.
哲学诉诸理性,宗教诉诸信仰,科学诉诸实验。冯友兰先生对中国传统文化作了深刻的理性剖析后,认为宗教建构在迷信与形象思维基础之上,与科学相悖离,所获得的境界低于哲学的境界。于是,提出了以“哲学代宗教”的观点。这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与发展。但笔者认为,他的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以哲学代宗教”在当下的境遇里,缺乏必要的社会和思想上的普世基础。在成事在人,谋事也在人的情况下,哲学是代替不了宗教的。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应该是各司其职,在不同领域里给人们予温情脉脉的终极关怀,为人类精神提供“安身立命”之所。  相似文献   

10.
宗教理解与教育的重要性是由宗教在现实社会的影响与作用所决定的.宗教作为人类历史上一种悠久而普遍的社会现象,是人类特有的精神生活的组成部分.当前在世界50多亿人口中,信仰宗教的人约占75%.宗教反映了信教者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指导着他们社会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此外,宗教既是一种上层建筑,又是一种有组织的社会实体,也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和文化载体.它直接影响到许多国家和民族的政治体制、政治生活以及文学艺术、伦理道德、哲学历史等诸多文化领域.尤其令人关注的是,在当今世界上,不少国家与地区的战争与冲突中,大都有宗教的矛盾交织在其中,而且这种现象大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试析哲学与宗教的关系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哲学和宗教的关系进行界定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可以澄清它们各自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作用。宗教与哲学既有共同之处也有差别,其共同之处表现在哲学与宗教本质上都是人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一种认识、领悟和理解;其差别表现在哲学是理性思维的结果,而宗教则诉之于信仰。二者在人类精神生活中的作用不可或缺。  相似文献   

12.
科学精神的核心是一种逻辑实证的理性精神,它触及的是现象界,而宗教是一种特殊的信仰,它涉及的是超验领域,科学与宗教所探索的对象、采用的方式和涉及的领域皆有根本差异,二者并不能真正相互否定;信仰的形态是多样性的,它既可以是科学经验思维之上的理性信仰,也可以是一种宗教体验之上的非理性信仰,还可以是非科学的理性信仰,故它不能与宗教等同混用,也不与科学完全排斥,但科学最多只能推演出“世俗信仰”,而不能推演出“超验信仰”。  相似文献   

13.
印度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与中国一同跻身于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中。印度是一个有着狂欢的宗教神秘主义色彩的国家,其独特的地域文化为闻名展示了一种独特的价值理念和思想体系。本文主要通过印度的森林文化来探究印度人的生活理念,并探索伟大的"诗哲"泰戈尔对印度森林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探究印度的精神信仰、对自然万物看法及理性和现实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14.
作为西方文化的两个源头 ,古希腊哲学高扬理性 ,追求必然性 ,而古希伯莱宗教则尊崇信仰 ,重视超自然的启示。一般认为 ,二希文化在中世纪的融合 ,奠定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础。舍斯托夫在其著作《雅典和耶路撒冷》中旗帜鲜明的反对这一观点 ,认为二者截然对立 ,不可调和。全书表达出一种俄罗斯式的终极关怀 :批判理性 ,高扬信仰 ;认为哲学 (宗教哲学 )不是一种反省 ,而是一种斗争———同理性崇拜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15.
夏娃和亚当偷吃的苹果,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苹果和乔布斯的苹果产品能够体现宗教与科学的异同,上帝在替代可能性的前提下主宰宗教领域,人在科学共同体的规范下主宰科学领域。"三个苹果"的故事进一步表明,宗教的方法是启示,而科学的方法是观察、实验、数学和理论,但理性是二者共同的方法,夏娃和亚当的利己理性不同于一般的宗教理性,同时体现了宗教与科学中理性和信仰同在。而且宗教的一些精神态度、职业道德和规范与科学相似,也能促进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考试周刊》2016,(68):22-24
宗教是人类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不同宗教观体现着不同民族的文化精神。中国儒释道三教相较西方基督教而言具有独特之处,本文从中西宗教差异中,特别是双方追求终极关怀的方式着手,分析中国文化精神中蕴含的伦理精神、人本主义及实用理性等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7.
理性是存在理性、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有机综合与辩证统一,这种视界在逻辑上决定了应从存在理性、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辩证统一的层面上来理解。本文通过对西方理性主义初具形态过程的历史考查指出,西方文化的理性观在发展过程中,发生了理性从存在理性、价值理性和工具理性的统一向工具理性的转化,其根源在于西方的理性观在起源时就是不完备的,它把理性仅仅理解为思辩理性,从而,随着人的信仰和人的感性的发现,理性沦为工具,而人自身也发生了分裂  相似文献   

18.
作为西方文化的两个源头,古希腊哲学高扬理性,追求必然性,而古希伯莱宗教则尊崇信仰,重视超自然的启示。一般认为,二希文化在中世纪的融合,奠定了现代西方文化的基础。舍斯托夫在其著作《雅典和耶路撒冷》中旗帜鲜明的反对这一观点,认为二者截然对立,不可调和。全书表达出一种俄罗斯式的终极关怀:批判理性,高扬信仰;认为哲学(宗教哲学)不是一种反省,而是一种斗争——同理性崇拜不屈不挠的斗争。  相似文献   

19.
徐贲 《学习之友》2013,(11):14-14
今天,绝大多数人不再盲目地接受来自传统或宗教、政治教义的信仰,而是用理性来思考和判断信仰的内容和合理性。 在西方,人们一般是在宗教信仰的意义上说“信仰”,而在中国,人们大多数是在伦理和道德的意义上说“信仰”。这两个意义上的信仰虽然不同,但并不矛盾。  相似文献   

20.
刘宇 《黑河教育》2011,(4):54-55
西方的法律与其宗教传统有着极深的渊源。首先,宗教(特别是基督教)为西方法律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文化基础和心理基础。宗教的信仰对象以及伦理观念使得“自然法”观念在西方有着不可动摇的地位,为西方法律的自身完善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近代的教会法对于现代西方法律的理性化、世俗化特征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在形式上对现代西方法律体系的形成产生巨大影响。西方现代法律虽然有着深厚的宗教根源,但已经越来越功利化。其中.继承制度对西方法律和我国法律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浅析教会法中继承制度的内容、评价,以及教会法继承制度对遗嘱权利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