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0 毫秒
1.
黄明富 《新闻界》2000,(6):47-47
新闻敏感是新闻工作者迅速、准确识别好新闻,对好新闻快速反应的一种新闻业务能力,也是检验新闻工作者综合素质高低的重要标准。新闻敏感直接影响新闻报道的质量。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曾经说过:“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能成为新闻记者。”足以可见,新闻敏感对一个合格的新闻工作者来说,至关重要,这里就如何提高新闻敏感谈谈个人的粗浅体会。   政治敏感是增强新闻敏感的先导。新闻是一种意识形态,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无产阶级的新闻必须代表无产阶级利益,并为无产阶级服务。新闻作为宣传、教育、动员人民群众的一种舆论形式,总…  相似文献   

2.
高静 《记者摇篮》2005,(6):59-59
从事新闻工作的人都知道,采写新闻都有个“由头”,而这个“由头”应该与新闻敏感密切相关。无论你写作水平多高。逻辑性多强,概括能力多出色,没有新闻敏感或新闻敏感缺失,都不会写出有特色、让人耳目一新的新闻来。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对从事新闻写作的人来说.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3.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一种必要的素质,新闻敏感决定了编辑对新闻的采用以及上传起到了决定性因素,而且决定了新闻的意识和知识的分布(1)。"我认为,新闻的发布,记者必须先按事件的敏感信息的理解和信息传播服务的意义。广播新闻外宣工作要求广播新闻记者首先要有敏锐的新闻触觉和新闻敏感,善于运用好新闻敏感来采制的广播新闻,这样才能够让上传外宣平台的广播新闻抓住上级新闻编辑的眼,震撼听众的心,从而在新闻广播中展现独特的魅力。  相似文献   

4.
新时期,军事新闻宣传的性质和任务对新闻记者和通讯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只有不断提高政治敏感和新闻敏感,提高综合素质和采编能力,才能担负起神圣的历史责任。我感到,要提高军队新闻工作者的采编能力,必须进一步增强五种意识:学习意识、基层意识、责任意识、精品意识和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5.
赵媛媛 《青年记者》2008,(10):55-56
新闻敏感的发生,不仅要求客观事实具备新闻价值,即具备触发新闻敏感的潜质,还要求新闻工作者主动去捕捉和挖掘事实的新闻价值。新闻敏感正是新闻工作者与新闻事实这对主、客体相互碰撞而闪现出的火花。  相似文献   

6.
在新闻实践中,新闻从业人员必须具备很强的新闻敏感。 一名新闻从业人员新闻敏感的强弱,直接影响新闻采写的数量和质量。新闻敏感强,就能抓住让人眼睛一亮的东西,就能摸到“活鱼”,就能写出上乘的作品。从这个方面说,新闻敏感的强弱甚至会决定一位新闻从业人员的职业命运。所以每个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年轻的记者、编辑必须增强新闻敏感,从而能够准确、快速地捕捉到新闻。  相似文献   

7.
新闻敏感是从事新闻行业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素质,对报道展开的实际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简要分析了新闻敏感的具体内涵,探讨了新闻敏感在广播电视新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对新时期下如何培养新闻工作者的新闻敏感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新闻敏感是识别新闻的一种能力,综合反映记者的思想和认识水平、实际工作经验,以及对客观事物的观察、判断能力。作为记者必须具有新闻敏感,这是新闻职业对记者的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9.
新闻敏感是对新闻的判断能力,是对外界事物的迅速反映.新闻敏感是一种职业敏感,是指新闻工作者从众多事实中发现和判断哪一事实具有新闻价值的能力.  相似文献   

10.
段勃 《新闻知识》2006,(4):57-59
具备新闻敏感是对一个新闻记最基本的要求,人们形象地将新闻敏感称作新闻记的“新闻鼻”,但是对于电视记来说,他不但要有一个灵敏的“新闻鼻”,还要有一双敏锐的“新闻眼”。  相似文献   

11.
新闻敏感,也称新闻灵感。一个缺乏灵感的记者在新闻业上难有作为。 敏感,字面的意思就是指一种“敏锐的感觉”。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或多或少有一种对所从事专业或专业方向知识的敏锐感知。记者的职业敏感还包含着多种心理活动的有效配合。 职业敏感的养成,首先是长期对与职业有关的事物给予注意的结果。所谓注意,是指感觉、知觉、记忆、思维等心理活动指向并集中于某一对象的  相似文献   

12.
对于一个新闻从业者。新闻敏感和新闻责任感是两个最基本的要求。前者是专业上的要求,后者则是道德上的要求。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有一定的准则和要求,只有这两个要求都做好了,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新闻从业者。  相似文献   

13.
在现如今信息时代下,每个人既是新闻的发布者也是新闻的传播者,这就要求新闻敏感必须成为新闻从业者的必备素质,但是新闻敏感必须建立在责任感之上,否则就容易人云亦云,为谣言蜚语推波助澜,也会没有底线地为"吸睛"而制作的假新闻,误导大众视线,混淆视听,助长歪风邪气。本论文对新闻敏感与责任感之间的关系进行讨论论证,希望能够自勉同时,为行业发展贡献一点力量。  相似文献   

14.
慕容 《新闻三昧》2004,(10):20-22
一则平常的信息因为记的新闻敏感而成为百姓关注的焦点事件,一则异国的社会新闻因为新闻工作的职责而引出了牵动大洋两岸的一场爱心活动,今年3月发表在汇报上的“越洋血谊,拯救余健”系列报道给了报社同仁诸多启发,从记的同情心、新闻效应的最大化和社会公德的呼唤等等,无一不使人收获颇丰。  相似文献   

15.
美国新闻学者约斯特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手。可见新闻敏感对于记者多么重要。笔者认为构成记者最核心的职业素养就是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16.
新闻敏感和新闻灵感,这两者虽然一字之差,却是失之千里。本文浅谈了记者和新闻敏感以及灵感的关系,提出了如何加强新闻敏感的几点措施。  相似文献   

17.
范莉 《新闻前哨》2002,(9):24-24
新闻敏感从哪里来?靠天生的聪明和一时的灵感都不可能。一名记者应该对周围的事物具有强烈的兴趣,而不是冷漠待之。美国的一位新闻学者说:“记者的特点之一就是他们都好奇”,这是对新闻敏感最通俗的概括。作为记者对周围事物要多看、多问、多打听,可以说保持对周围事物的一种新鲜感是新闻敏感的先决条件,而要保持这种新鲜感,就要求记者经常注意周围的情况变化,特别是一些异常现象。但如果没有新闻敏感,记者对周围事物的变化很可能会反应  相似文献   

18.
张辉  王伟 《新闻传播》2010,(2):51-51
新闻敏感是新闻记者必须的素质。本文以实例分析,提出了记者怎样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和新闻实践中,树立锐利而敏捷的观察力,在具体的新闻工作中动态地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的观点,并以高度的真实性和强烈的现场气氛反映生活的主流和本质,表现人的精神风貌。脚踏实地在新闻实践中磨炼,使自己的新闻敏感性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19.
宋朝诗人苏东坡诗曰:“竹外桃花两三枝,春江水暖鸭先知”。唐朝诗人卢纶说:“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这些诗句说明,不同的动植物对不同的环境有着不同的特殊敏感。生物学的某些规律,与人类活动中的某些现象有着许多相似之处。人的任何创造性劳动,都离不开人的职业敏感。从事新闻工作也是如此,更离不开新闻敏感。正确把握新闻敏感的内涵新闻敏感就是指发现、鉴别和判断有价值新闻的能力,是一种职业敏感。也就是说,采写者善于在一大堆事实中,特别是在不被人注意或人们司空见惯的事实中,能迅速准确地识别、判断出有重要价值的新…  相似文献   

20.
在我们国家,干新闻工作,当记者、做编辑,应当具有政治敏感、新闻敏感和语言敏感。政治敏感,反映着对党的方针政策和社会人群关系的把握能力;新闻敏感,表现为对国家和社会生活中新近发生事实的捕捉能力;语言敏感,体现出对人民群众鲜活语言的吸纳能力。这“三个敏感”,“三种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