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7年国内宗教美学研究持续、稳定发展。佛教美学研究成果丰硕,尤其是禅宗美学研究,在音乐、诗歌、绘画、书法、建筑等艺术领域都作出了新的探究;道教美学方面,在理论问题、重要人物、文学艺术等方面的研究都有新的进展;基督教美学研究成果集中于音乐、建筑艺术方面;伊斯兰教美学主要在建筑、装饰等方面进行了挖掘。此外,学界也对国内摩尼教、诺斯替教、索罗亚斯德教等宗教进行了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2.
2016年国内宗教美学研究取得了新的进展,研讨了一些新的课题,提出了一些新的见解。佛教美学方面,学术界仍继续重视禅宗艺术美学的研究,发表出版了一批有关禅宗书画美学、诗歌美学的论著,并对佛教建筑艺术、佛教造像艺术、华严宗与中国的悲剧意识等进行了研究。道教与基督教美学方面,学者们从二者经典的美学意蕴、代表人物的美学观、道教与基督教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在伊斯兰教美学的研究中,学者们则从雕刻、工艺美术、生态美学等方面对伊斯兰教美学进行了挖掘。此外,民族、民间宗教文化与美学也引起了学者的注意。  相似文献   

3.
在2002年的中国美学研究苑囿中,宗教美学思想研究呈现出它的独特风貌。道教美学研究显得特别活跃,佛教美学研究有了新的进展,基督教(天主教)美学和伊斯兰教美学的研究也有新的收获。  相似文献   

4.
天台宗的自然审美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历代美学库》的出版,无疑是美学界的一件大事。在这一座巨型的中国美学的思想库、资料库中,有许多值得深入思考和研究的美学问题。比如,在佛教美学研究领域中,就有不少未曾研究而对今天建构当代美学体系可以提供有益借鉴的课题。现试以天台宗人的自然审美观为例,略呈管见。  相似文献   

5.
"观",这一中国美学史上的范畴,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闪现出不同的美学光彩。从艺术哲学维度看,它强调对审美主体的观照,要求人们清除内心的各种杂念和成见,凭借"仰观俯察"的观物方式,实现"观"在艺术创作上的美学解读。从文艺美学维度看,"观"是一种创造性的审美之"观",是在理性认识的基础之上融入感性认识,将审美情趣寄寓于审美客体之中,从而获得一种更高级的精神愉悦。从宗教美学维度看,佛教典籍中的"观",注重用理性的佛教智慧观照世界,在心与物交合的瞬间,体味精神上的快乐。  相似文献   

6.
佛教造像是佛教思想传播的承载体.它也是各时期的社会面貌和民众的审美意趣、民族自信心的体现.佛教造像的形象塑造反映出各时期的社会背景、文化底蕴、审美观念和民族向往.佛教造像艺术与外来文化、本土文化的完美结合,继而出现各时期不同的美学风格,使中国宗教文化更加精彩,并在中国佛教造像艺术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鲁迅《野草》,除了受到波特莱尔、屠格涅夫和尼采“散文诗”的影响,象征主义、现实主义美学思想的影响,也受过佛教文学创作和佛教美学思想的影响。他所主张的“发扬真美,以娱人情”与佛文化的美学思想“妙悟说”与“神韵说”关系密切,《野草》的艺术追求价值取向与佛文化艺术实践也有很多相似之处。  相似文献   

8.
襄樊广德寺多宝佛塔的历史主义美学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历史主义美学风格的襄樊广德寺多宝佛塔,其塔顶与塔心结构所体现出来的印度佛教传统建筑文化与中国古典建筑审美文化特色,以及这两种文化相互交流,融为一体的形体建制,充分展示了古代佛塔建筑的珍贵历史文化价值与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9.
许地山的创作呈现出鲜明的生态美学特征,具体表现在世界的返魅、反人类中心主义与生态自我三个方面.其创作显现的生态美学特征植根于深厚的宗教文化土壤,尤其是基督教与佛教.基督教与佛教构成了其创作的神学基础,并给予其创作深层的理论底蕴和书写动力.  相似文献   

10.
禅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流传时间最长、分布范围最广、影响程度最深的宗教流派。中唐时期的慧能是禅宗的实际创始人。慧能禅宗与中国其它佛教宗派不同,更与印度传入的佛教有别,是最具佛学禅宗特色的中国佛教宗派。作为在唐代创立的佛教禅宗影响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禅宗美学,它是一门偏重于探讨个体与自我和谐的学说,与儒家美学的"率性而行"、道家美学的"自然无为"等有相通之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