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学》中有一处议论:“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这种“人之立志”的议论不符合上文所叙述的关于蜀之鄙二僧朝南海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且与全文的论题也不符。先说议论与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不符。故事谈到蜀之鄙二僧都有一个去南海  相似文献   

2.
我们反对诗歌创作违反形象思维的规律,作空洞抽象的议论,但不是说诗中就不能有议论,或者说,有议论的诗就一定不好,象明人王世贞所说,诗歌“一涉议论,便是鬼道”(见胡震亨:《唐音癸签》)。古人说,“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  相似文献   

3.
在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小组议论,进行合作学习,已是当前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创建高效课堂的重要策略。但合作学习能否有效、高效,关键是教师能否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笔者认为,教师的主导作用一般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合理设题。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设题可以是有关课文结构脉络的,有关人物评价的,有关中心思想的,有关写作技巧的,有关欣赏品味词句的等等。无论从哪个角度设题,要议论的题目首先应该是学生感兴趣的,有一定相关知识做基础的。如果问题过于浅显,很好理解,偏让学生来议论,这样的议论是没有多大价值的;相反,如果问题过于深奥或没有相关知识做基础,学生的议论就会无从谈起,自然议论不起来。因  相似文献   

4.
学写议论文有没有什么技巧、方法呢?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本文就来谈一谈议论的行文技法之一——纵擒开合法,这种方法不仅用于议论文,也适用于记叙文中的议论。那么,什么是“纵擒开合”法呢?古人说:“笔之所以妙者,惟在熟于开合,使断续纵擒无不如志而已。盖有断与纵者,以离而远之;有续与擒者,以收而近之,此之谓善于用笔。”(王葆心《古文辞通义》)由此可知,所谓纵擒开合,就是先写要写的对象(事物道理),突然中  相似文献   

5.
夫事有人力之可致,犹不可期,况乎天理之溟漠,又安可得而推?惟公生有闻于当时,死有传于后世,苟能如此足矣,而亦又何悲?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  相似文献   

6.
<正>《六国论》为苏洵名篇,也一直是高中教材入选篇章,其文被认为论证谨严,脉络清楚,甚至有一线教师将《六国论》议论结构当成写作范式讲授给学生,将之奉为议论文写作圭臬。《六国论》议论结构果真如此完美吗?细究起来,并不然也。概而言之,似有三点值得商榷之处:一、有果无因,结论突兀文章议论结构是采用分论点形式,先总说,后分说,然后分别对分论点加以论证。《六国论》总论点是六国破灭,"弊在赂秦"。分论点其一是"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其二是"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表面看来,的确是紧紧围绕着"赂  相似文献   

7.
散文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文心雕龙·总术》篇有云:“今之常言,有‘文’有‘笔’,以为无韵者‘笔’也,有韵者‘文’也。”所谓“笔”,就是指韵文以外的一切记叙性和议论性的文体,也即广义的散文,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议论散文等。狭义的散文则专指抒情散文。而笔者重点是培养学生写作抒情、议论散文的能力,在习作的修改中不断挖掘学生即事抒情、寓情于议的能力,从而使学生写出的散文思想警辟,意境深远。  相似文献   

8.
真实是写作的生命,但事事皆实,失于平庸;虚构是写作的本质,但事事皆虚,过于诞妄。可见,在写作中,要做到实者虚之,虚者实之,实在是大有学问。那么,怎样处理好真实与虚构的关系,写出最美的文章?  相似文献   

9.
在高考的所有科目、所有试题中,从来没有像语文学科的作文试题这样吸引各界人士、各类媒体的关注。几年前全国一道作文题,大家的议论聚焦在一个点上;如今,全国十几道作文题,有千万个“评论家”——老师、家长、专家、学者、作家、媒体记者;平面媒体、网络媒体……都掺和进来。各有各的角度,各有各的观点,赞扬者有之,批评者有之,调侃者亦有之,闹得沸沸扬扬,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10.
论刘基以诗议政的创作倾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基以诗议政,体现了作者强烈的参政意识和批判精神,其所议论的范围囊括元季至正年间吏治、军政等种种社会弊端,而这一切又都是围绕着当时群起为"盗"、天下大乱的艰危局势逐一加以揭示.元季时局艰危的根本原因在于执政者不行"以德养民"的为政之道,在于元廷政治的全面腐败.从诗歌的渊源角度考察,以诗议政古已有之,宋人苏轼、陆游等皆有以诗议政之作.刘基的议政诗,客观上是承绪宋人"以议论为诗"之传统,主观上则因其固有的经世致用的文学观念所使然.此类诗作情、理兼具,既有社会认识价值,又有艺术审美价值,未可过于贬抑.  相似文献   

11.
基础教育工作者众,而冠之以“家”者少。较之文学界、艺术界中作家、画家、歌唱家之称谓.基础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着实有些过于谨慎:一提教育家就仰面向天.似乎此“家”只应天上有!  相似文献   

12.
许扬  刘英伟 《现代语文》2005,(12):124-125
观当今考场之作文:清新率真者少,矫揉造作者多;感情饱满者少,苍白干瘪者多;议论生风者少,艰涩含混者多……目前中学生为什么文风不正?如何应对?笔者主要从以下两方面谈一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学生进入初中步入一个全新的环境,对什么都有新鲜感,而且也是刚刚接触历史这门学科,怀有很强的好奇心。传统的历史教学法过于重视教师的讲授作用,而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导致课堂结构千篇一律,难以创设生气。大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相似文献   

14.
三点导读     
美点赏析 这是一篇杂文.杂文,按《现代汉语词典》 (第六版)的解释,是“一种散文体裁,不拘泥于某一种形式,偏重于议论,也可以叙事”.本文议论的话题,如标题所示:小谎言为何令人欲罢不能.所用表达方式,除议论之外,有叙事(所及社会现象的小故事),有说明(艾瑞里的理论假设、测试验证),其叙事之俭省、说明之明晰、议论的切要,均可赏析.这里,单就行文之美赏之.  相似文献   

15.
张秋婷 《语文天地》2014,(32):59-60
初中生写记叙文不管是写人叙事还是抒情议论都离不开人物形象的描绘。记叙文中的人物形象具体鲜活,中心内容就鲜明生动,主旨的表达就自然深刻。而部分中学生写记叙文往往只重议论,忽视人物形象描绘的典型性和生动性,使中心内容过于干瘪,主旨表达过于生硬。本文旨在借鉴名著阅读和语文版八(下)课文,结合学生的学习实践,为学生寻求具体的描绘人物形象的方法,升格记叙文的内容,使记叙文的中心鲜明生动。  相似文献   

16.
"减负"需要理性应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减负”再次成为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长期以来学生的负担减而不轻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对此较为一致的看法是,高考的竞争是主因,就业的压力是根源。而事实上并非如此简单。笔者认为其根源在于,进行分析时过于偏激;确定“减负”目标过于理想;制定“减负”措施过于简单;衡量“减负”效果过于空洞。要把“减负”落在实处就必须以积极的态度、求实的精神、科学的理念和研究眼光去理性应对,否则“减负”难有成效。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我国大学人才培养的一个严重缺陷是知识面过于狭窄,"博士不博"一度是坊间议论的焦点。高等教育创新在本质上是向大学教育者、教育结构和教育过程要效率和效益的过程。面对学科发展的综合化、整体化趋势,不少学校强调拓宽学生的知识基础,但错误地将拓宽基础理解为学生知识量上的增加,单纯地增加课  相似文献   

18.
欧阳修词中传达出时光易逝、生命无常的惆怅和对时光意象的敏感,并以宴饮对这种无奈加以消解。欧阳修词呈现生命意识的方式有三,即比兴、用典和议论。欧阳修经历了生老病死、宦海沉浮,在其敏锐的感物之心的驱使下,其词中不乏生命意识的流露。以生命意识反观欧阳修词中的代言之作,除去过于露骨的描写,其传达闺中女子对意中人的思念与对爱情向往的作品不应以俗艳评之。生命意识的渗透使欧阳修部分传达闺中女子情怀的词作显示出人性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王国维在他的作家论中,对作家的人格、品德修养是非常重视的。他把作家的人格、品德修养紧紧地同作品联系在一起。他在《文学小言》中说:三代以下之诗人,过于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其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故无高尚伟大之人格,而有高尚伟大文章者,殆未之有也。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  相似文献   

20.
李氏之鸠     
畜鸠者,以五月五日剪其舌,取汞硫火炼之,成灵砂。杂米菽,日三饲,变易其心,则能为人言,过于鹦鹉。李氏有一鸠,甚慧,养之数年矣。日则飞翔于櫩楹帘幕间,不远去,夕宿于笼,以避狸鼠。见僮婢有私持物及摘花者,必告其主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