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周正旺 《师道》2010,(12):16-16
我梦见,我来到了一个海外的小岛,这个小岛有个奇怪的名字——标签国。 我梦见,他们每个人的额头上都打着一个标签,上面写着“优秀国民”“优良国民”“合格国民”“不合格国民”……  相似文献   

2.
采访上帝     
李剑红 《师道》2010,(10):1-1
我梦见自己采访了上帝。我敲开了上帝的门,上帝对我说:"进来,你是想采访我吗?""是的,如果你有时间的话。"我说。  相似文献   

3.
刘英杰 《成才之路》2012,(2):97-I0014
近几天迷上一电脑游戏,游戏中有一个关卡我连续冲击了几次都没有成功。因为游戏的资源、升级限制等诸多原因,我发现这是一个"根本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无奈之下只好寻求网络"外挂",你会发现游戏中的"虚拟金币""技能""武器""装备"等都可以随心所欲地运用最高级别。运用这些"高级别"秘籍后,顺顺利利通关。并且一鼓作气  相似文献   

4.
龙玉菲 《教师》2012,(1):96-96
前段时间,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在怀化的数学课堂教学观摩学习。走进名师的课堂,我感悟很深。特别是刘松教授课前与学生的交流:"你们认识我吗?""不认识。""怎样把一个陌生人变成一个熟悉的人呢?""让他自我介绍呗!""如果他不愿意呢?""向他提问题。"这时课堂很安静。  相似文献   

5.
长期以来,我国教师在大众传媒中基本上是一种正面、阳光、崇高的形象,为广大社会成员高度认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园丁""蜡烛"等隐喻都在诠释着教师形象的伟大,这种具有"圣化"色彩的教师形象往往使我们对教师产生一种片面的理解,"高""大""全"成为他们的标签。然而,近年来,我们开始怀疑、质问、迷茫,关于教育行业的负面报道逐渐增多:教师强奸学生、校长桃色事件、乱收费、乱摊派、招生黑幕、教师殴打学生……以至于一旦长时间没有这样的报道,我都怀疑新闻工作者们是否有渎职的嫌疑。教师的形象已经从神坛走到了人间。  相似文献   

6.
李廷翰是谁?他是一百年前上海万竹小学的校长,留下《贫民教育谭》等文章,讲了几句诸如"小学校实之为国家之基础""国之富强,不在于少数之特别人才,而在于多数之普通国民""养成健智之国民,培养国家之元气"之类有关教育的话。当然,我们常常可以听到很多有关教育的话。"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算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句。  相似文献   

7.
《家教世界》2014,(5):9-9
十几年前的一个午后,父亲饶有兴趣地问我:"儿子,你长大了想做什么?""当科学家、宇航员、律师、医生,还有……"我歪着脑袋想了很多。父亲笑着问:"是不是太多了?""怎么会多呢?我想干的事多,才能证明我是一个有理想的好孩子!"我骄傲地说。  相似文献   

8.
"请大家说说看,奥楚蔑洛夫是怎样的一个人呢?" ……"奴颜婢膝""阿谀奉承""出尔反尔""反复无常""不知羞耻""媚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  相似文献   

9.
爆笑超市     
紧张的病人"您能告诉我,为什么您从手术室里逃出来吗?"院长问一个万分紧张的病人。"那位护士小姐说:‘勇敢点,阑尾炎手术很简单!’""这话难道不对吗?""唉!但她这话是对那个准备给我动手术的大夫说的!"  相似文献   

10.
观日落     
傅娟英 《生活教育》2011,(11):68-68
寒假里的一天,刚起床馋嘴的妹妹就不停地喊着:"我好想吃年糕。"老爸立刻响应":哎呀!我的年糕瘾也犯了。""好!今天,咱们就吃年糕,让大的、小的、还有我这个老的都解解馋。"爷爷圣旨一下,奶奶、妈妈立刻忙开了。我眼珠子一转:"今天,咱家里来个年糕擂台赛,怎么样?""好呀!算我一个!算我一  相似文献   

11.
变身洗衣工     
我的脏衣服已经堆积如山了,妈妈看到了,拿着洗衣液准备去洗衣服,可是突然停住了脚步。"你长大了,该学会独立了,所以,这次你的衣服自己洗吧。"妈妈对我说。"妈妈,这么冷的天,让我把手放进冰冷的水里,你忍心吗?"我不情愿地说。"你现在不学会洗衣服,以后住校了怎么办?""到时候我就用洗衣机洗。""万一没有洗衣机呢?""那我就带回家洗。"妈妈这样追问我,有什么用意呢?难道就仅仅是想让我自己去洗衣服吗?一个大大的问号从我脑袋里冒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我说:"这牛究竟有多少名字?"老人回答:"这牛叫福贵,就一个名字。""可你刚才叫了几个名字。""噢——"老人高兴地笑起来,他神秘地向我招招手,当我凑过去时,他欲说又止,他看到牛正抬着头,就训斥它:"你别偷听,把头低下。"牛果然低下了头,这时老人悄声对我说:  相似文献   

13.
佚名 《学子》2012,(5):1-1
一个青年老是埋怨自己的时运不济,生活不幸福,终日愁眉不展。智慧老人发现他,问:"年轻人,干吗不高兴?""我不明白我为什么老是这么穷?""穷?我看你很富有嘛!"老人由衷地说。"这从何说起?"年轻人问。老人反问道:"假如有人误伤你的一根手指头,赔偿你一千元,你是否感到得不偿失?"  相似文献   

14.
黄智明 《山东教育》2010,(7):108-108
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我总结出班主任工作的三字经:"明""细""恒"。 首先,班主任要"明"。孙子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学生,才可能对学生因材施教。尤其是接任新的班级,如果班主任摸清了一个班级几十个学生的学习、  相似文献   

15.
以"追求高效课堂"为目标,本人尝试做好"课堂引入""课堂新授""课堂反思""课后交流"这几个环节的工作。"爱也是学习动力!"学生喜欢一个教师,爱屋及乌,也就喜欢这个教师所教的课程。有自卑感的学生,会不接受老师的高期望;有自强精神的学生,会鄙视老师的歧视,"说我不行,我非要证明给你看我行!"所以,教师对全体学生的高期望必须要有效地被学生"认同"或"接受",成为大家的共识,才能真正起到促进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老师,我的一个手镯不见了。"课后小萌一脸烦恼地对我讲。"你放哪儿丢的?""铅笔盒里。" 上课时,我对全班学生讲:"同学们,小萌的手镯不知被谁拿了,希望这位同学玩一会后,再悄悄地还给她,别让她着急。"我这样讲,是给偷拿的同学留情面,希望他知错能改。下午一到校,小萌就急冲冲地跑来说:"老师,我的手镯找到了。"我眼前一亮,"在哪儿?""在女厕所的便池里,  相似文献   

17.
年糕擂台赛     
殷琴 《生活教育》2011,(11):68-69
寒假里的一天,刚起床馋嘴的妹妹就不停地喊着:"我好想吃年糕。"老爸立刻响应":哎呀!我的年糕瘾也犯了。""好!今天,咱们就吃年糕,让大的、小的、还有我这个老的都解解馋。"爷爷圣旨一下,奶奶、妈妈立刻忙开了。我眼珠子一转:"今天,咱家里来个年糕擂台赛,怎么样?""好呀!算我一个!算我一  相似文献   

18.
从"犀利哥""芙蓉姐(姐)"闪电般蹿红网络以后,"哥""姐"的风潮席卷了整个网络及各类媒体。出现了诸如"励志哥""相亲哥""萝卜哥""瞌睡哥""煎饼哥""拾荒哥""大衣哥""hold住姐""失控姐""蛋糕姐""著姐""青泥姐""炫校姐"等一系列"X哥(姐)"结构的词语。在"X哥(姐)"词族中,"哥(姐)"的理性意义已经虚化,语法意义增强,成为一个构词语素,构词能力扩大,推出一系列"X哥(姐)"词汇,且其所处位置相对固定。本文将从"哥(姐)"词义、语法特征、"X"的性质特征以及"X哥(姐)"产生并迅速流行的原因三个方面对网络流行语"X哥(姐)"这一词族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9.
十几年的教育写作经历,总共写了教育教学类文章三百多万字。细细品味,这上千篇的文章中,我关注最多的就是这样一些关键词:"生命""爱""人性""心灵""情感""价值取向"……这些词根不断地浇灌着我的心根,  相似文献   

20.
刘子萌 《辅导员》2014,(9):49-49
"差不多"是许多人的口头禅:"现在到7点了吗?""差不多。""你能做好这件事吗?""差不多……"我更是爱说"差不多",因此得了个绰号"差不多小姐"。 这绰号来源于我的钢琴老师。因为我学琴时总是不认真,认谱从不仔细,常常用眼一瞟,差不多就行,结果每次弹琴总会弹错音符,指法更是错得离谱,于是我就被钢琴老师冠为"差不多小姐"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