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圣诞贺卡之最去年年末在香港展出的一种高达1.34米的贺卡已列入《吉尼斯世界大全》,作为全球作商业销售用的圣诞贺卡之最。这种一打开即跳起的立体贺卡配有光和其它饰品且十分坚实耐用。如果你家里住房宽敞的话,只需通过邮购就可以玩一下这种世界上最大的贺卡。(张...  相似文献   

2.
欧阳 《世界文化》2008,(12):46-46
圣诞节原是基督教徒的宗教节日,后来,由于基督教势力和西方文化传播的影响,遂成为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民间节日。每当对圣诞节来临,人们都要到教堂去做礼拜,还相互交换礼物,并尽兴狂欢。对远在他乡的亲友,互相寄赠圣诞贺卡,表示节日祝贺和思念之情。寄赠贺卡,据说是1843年最早从伦敦开始的,现已风行世界各地,以美国最为流行。  相似文献   

3.
有一年圣诞节,我没收到多少贺卡。直到2月一个讨厌的下午,我那充满无用信息的脑海深处才意识到这一点。我有些心烦,但什么也没说。我是坚强的,能够承受这一切。我也不会抱怨那些连一张贺卡都不送的吝啬的朋友。是的,没有爱,我一样能活得很好n第M年8月,当我想把阁楼里的一大堆杂物整理好,并住进去的时候,我发现了一整盒以前的圣诞卡。这些贺卡还没有拆开,和一些节日装饰品胡乱地混在一起。那是我以前随便扔进盒子的,本打算有空的时候拆看,然而却一直没能抽出时间,我总是被那些节日通常要做的事弄得焦头烂额。于是,那些贺卡的…  相似文献   

4.
多年了,传说中圣诞老人的故乡始终为西方人争论不休,所有参与者都为圣诞老人出于自己所在国家而据理力争,直到1995年圣诞节前夕,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加利,将一封发给圣诞老人的贺卡寄往芬兰北部拉毕省的省会罗瓦涅米,才使这一旷日持久的争论停止。  相似文献   

5.
不久前,英国驻加拿大使馆武官夫人收到一张印有彩色剪纸的中国生日贺卡,引起了对中国剪纸艺术的极大兴趣。于是,她邀请驻没太华武宫团的夫人们在自己家中举行了一次以“中国剪纸艺术”为主题的文化交流茶会。中国驻加拿大使馆文化处为帮助主人组织好这次文化交流茶会,精心挑选了各种剪纸作品以及介绍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的录像带,还放大了一部分十二生肖纸图案,印在彩色光纸上,便于夫人们亲手制作。应邀参加这次茶会的有中国、美国、法国、德国以及一些拉美国家的20多位武官夫人。在女主人邀请下,我们介绍了中国剪纸的风格、特色,通过…  相似文献   

6.
万圣节的喧嚣尚未过去,美国人就盼着圣诞节了。 对美国人而言,圣诞节的最大盼头除了休假,就是希望收到来自远方的那薄薄的圣诞贺卡带来的惊喜。这惊喜不仅来自贺卡上精美的图案和亲切的问候,更在于那枚首先映入眼帘的圣诞邮票。美国人对圣诞邮票的热爱是局外人难以想象的。在美国,邮政部门每年发行各种题材的圣诞邮票多达20多亿枚,平均每个公民可拥有约10枚。即使如此大的发行量,圣诞邮票仍供不应求,尤其圣诞节临近之时,一些城市甚至会出现抢购之势。  相似文献   

7.
天堂回信     
晨晨从小和爷爷生活在北京,温馨自然的相处,使他们亲密无间.晨晨的妈妈从国外回来,她要用新的方法培养晨晨.为使母子团聚,爷爷离开他们一人独居,生日那天,因突发心脏病故去.晨晨难过至极,只好把生日贺卡用风筝送上“天堂”以寄托深深的怀念.  相似文献   

8.
白尾鹿     
三只鹿在纷纷扬扬的雪花中姿态优美地走动着,在离我的农舍窗子50码远的地方停下来,似乎是摆好姿势让人们拍一张圣诞贺卡。寒风掀起了它们身上的毛,雪花在它们周围飞舞,我静静地观赏这美丽的动物,鹿在动物中最温和也许最坚韧。鹿的外表娇柔——棕色眼睛透着温和的目...  相似文献   

9.
正圣诞节前,我照例去给弗兰克寄节日贺卡。邮局人很多,大家排队给远方的亲友寄信寄礼物,充满对节日的期待,我也是兴致勃勃的。老先生年纪大了,很少回信或电子邮件。圣诞新年期间我在家休假,便打个电话问候一下。拨通了电话,不料,传来的是电话公司的语音:这个号码无人使用。我心里一沉,预感不祥,但还心存侥幸,或许老先生健康有问题,搬到老人院去了?我开始找朋友打听。新年后,传来噩耗,弗兰克于2016年12月去世了。26年的朋  相似文献   

10.
柯玲  石成 《滇中文化》2000,(1):49-49
俗话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要想成就自己的事业,必须具备持之以恒的品质,锲而不舍,百折不挠。汉代班固说:“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说的是积少成多,功到自然成的普遍规律,更指人做事要有恒心。滴水穿石作为一种自然现象,它之所以成为人们常提示自己,启发他人的名言,是因为它具有极生动和广泛意义的象征性,也是一种精神,一种品质,一种带规律性的行为归宿。  相似文献   

11.
临岱赏树     
登泰山,就是为看亘古的神秀,千年的文化。然而,你注意过那些漫山遍野、随处可见、抬手可触、最平常最奇特、最亲近最深沉、一路相伴而又相别易忘的树吗?从山下到极顶,春夏秋冬无时无处,都有这些千姿百态的树。正是这一片片一层层绿蓬蓬、翠莹莹的树.包裹了大山赤裸冷硬的肌肤,铺展出泰山“青未了”的壮阔,在苍莽辽阔的黄土地上.涌起一汪绿海,卓立一颗硕大的绿宝石,撑起原本混沌的天地,润活万物干燥龟裂的身心。 一棵树,哪怕是最不起眼的无名小树,也是一掬绿波.一种神韵,一片云,一首诗,一串说不完的故事。 走下十八盘,让…  相似文献   

12.
两位画家     
两位画家2300年前,古希腊有一位著名画家,名叫宙克西斯。有一次,他画了一串葡萄,画得非常逼真,连小鸟都从四面八方飞来啄食他画的葡萄。另一位画家帕拉西说:“我要画一幅更好的画。”很快,他给宙克西斯拿来了一幅画。宙克西斯一看到帕拉西的画,就迫不及待地大...  相似文献   

13.
陈翔 《华夏文化》2005,(1):44-46
踏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艺术形式。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踏歌的产生时间是相当早的。从考古发现来看,早在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文化,踏歌就已出现。1973年秋,青海省大通县上孙家寨一座马家窑类型的墓葬出土了一件内壁绘有“舞蹈”花纹的彩陶盆。这件彩陶盆,“主题纹饰舞蹈纹,五人一组,手拉手,面向一致,头侧多有一斜道,似为发辫,摆向划一,  相似文献   

14.
简单的道理     
从前,有两个饥饿的人得到了一位长的恩赐,一根鱼竿和一篓鲜活硕大的鱼。其中,一个人要了一篓鱼,另一个要了一根鱼竿,于是,他们分道扬镳了。得到鱼的人在原地用干柴搭起篝火煮起了鱼,他狼吞虎咽。还来不及品出鲜鱼的肉香,转瞬间,连鱼带汤就被他吃了个精光,不久,他便饿死在空空的鱼篓旁。  相似文献   

15.
领带的起源     
穿西装都得系一条领带,这是规矩。但人们对领带起源的说法各异。 一种说法是:古代的西方人,特别是常年居住在深山密林中的日耳曼人,他们习惯披着兽皮取暖御寒。为了不让兽皮从身上掉下来,就用一根草绳扎在脖子上,这是最原始的“领带”。 另一种说法是:17世纪时,南斯拉夫克罗地亚的一支骑兵部队走过巴黎闹市街头,骑兵们个个身着制服,脖颈上还系着一根细布条。法国的部队军官见了,赞叹不已,争相效仿。同时,巴黎一些爱赶时髦的贵族子弟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在衣领上系一根布条,这便是领带的原型。 还有一种说法是:领带是英国妇…  相似文献   

16.
订婚,又叫“订亲”,也就是将男女双方的恋爱关系公之于世,并用一种形式固定下来,以受到习惯的制约。所以订婚是喜悦的,又是严肃的礼仪活动。俄罗斯人,男女双方经媒人撮合,感到满意时,小伙子和媒人须带上酒去姑娘家。这天,姑娘家会邀请亲朋欢聚,热情招待。姑娘的父母和亲友们尝过男方的酒,习惯上即订了婚,并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中非有个民族,订婚时,小伙子也必须携带一葫芦酒偕同父母一起去姑娘家。如果姑娘父母都同意这门亲事,先各尝一口酒,之后,递给两位亲家尝一口,再递给姑娘尝一口,最后小伙子本人也尝一口。这样,男女…  相似文献   

17.
明妮从冰箱顶部抓起一袋爆米花,将它放进微波炉内。她将一张DVD碟片放入播放机后,便舒适地靠在克雷格·库克——这个在生活中需要她的男子身旁,观看着电视。几分钟之后,她从微波炉中取出爆米花,撕开袋口。在确信爆米花并不太烫之后,她将一粒爆米花放进库克的嘴里,并且自己也吃了一粒。在他们俩一起观看影碟片的过程中,明妮总是先给库克一粒,然后自己吃一粒。  相似文献   

18.
世间所有事物均可入画。只要画家愿意,一丝风吹草动,一行长空飞雁,一涧高山流水,一沟葱茏树木,凡此种种,皆可落托系绾于心,赋其形神意韵于画布之上。于是,感天动地的艺术之美便生成了。  相似文献   

19.
《中外文化交流》2008,(4):97-97
现在,对于西方艺术批评界、著名的艺术收藏机构和画廊而言,仇德树不再是个陌生的名字。关注东方现代艺术的西方学者将其列入不可忽视的中国当代艺术家名单。仇德树的“裂变”画系,透露强烈的对当下时代的忧患意识,是一种警世的急迫,一种无奈的悲壮,一种洞察的智慧,一种思索的绚烂,一种涅槃式的“伤裂”,一种痛苦自省后的再生。仇德树不仅是性格独立甚至反叛的艺术家,也是具有强烈的公共关怀意识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0.
在泰国吃面     
彭世勇 《世界文化》2008,(12):35-36
十年前我第一次去泰国的时候就喜欢上了泰国的面条。以后每次去泰国,一出机场,我就会直奔街上的面档先吃上一碗面,然后再去酒店休息。当初在泰国吃面,是因为一位当地的朋友要请我吃饭,他问我喜欢吃什么,我不愿他花钱太多,便说吃一碗面就行了。没有想到,就这一碗面让我对泰国产生了难以忘怀的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