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早期儒家学派 在中国文化史上,孔子开创了大规模私人讲学,并产生深远的影响。不过孔子所创立的儒家学派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也仅是其中的一家,当时并未显露出它在学术上、政治上占有什么特殊地位。儒家学派在传授过程中,也没能保持内部的完全一致。据《韩非子·显学》说,孔子之后儒家分为八个流派,“自孔子之死也,有子张之儒,有子思之儒,有颜氏之儒,有孟氏之儒,有漆雕氏之儒,有仲良氏之儒,有孙氏之儒,有乐正氏之儒。”他们有的也撰述著作。在《汉书·艺文志》的《诸子略》中就记有《子思子》、《曾子》、《漆雕子》、《孙卿子》(即是《荀子》)等书。这些著作当时并未被视为经典,有的甚至不久就失传了。又据《荀子·非十二子》和《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子思之儒和孟氏之儒实属一家,只是时间上先后相继。另外,从文献记载看,韩非所说“儒分为八”也并不准确。实际上,孔子死后,子张、子游、子夏、有子、曾子等在儒学中都比较有影响,以后的子思也有著作。至战国中后期,由于孟子、荀子的论辩,使得儒家在孔子之后又有了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孟子在唐宋时期社会和文化地位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子在宋代以前的社会和文化地位与先秦诸子无异,处于不著不察状态.唐中期孟子开始受到思想和社会的尊崇,宋代完成了《孟子》由"子"升"经"、孟子本人入孔庙配享成"圣"的全面升格.与此同时,形成了与"尊孟"并行的"非孟"思潮.孟子升降沉浮,与唐宋时期儒学更新的文化运动和孟子的思想与当时的政治和社会是否合宜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3.
牟宗三先生尝言:"荀子之学,历来无善解。"自汉以降,"无善解"的现象一直绵延至今。当下学术界大多将荀子人性学说概括为"性恶论",就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无善解"案例。本文从"礼"切入荀子思想内在逻辑结构,继而论证"礼"之道德精神是"仁"。对仁存在正当性的证明,实际上已触及荀子思想另一重大理论问题:荀子思想体系中是否存在道德形上学?荀子从道德形上学高度为仁存在正当性进行论证,这是荀子仁学所达到的理论新高度,同时也是学术界自汉以来一直忽略与低估的学术问题。在本根论层面,仁是"天德"。作为"客观精神"的仁具有绝对性、普遍性特点,因而是人之"命";荀子"人性"概念蕴涵三层义项:人之欲、感官功能与属性、"人之所以为人"的自然德性。在人性论层面,荀子一再声明人"有性质美","性伤"才有可能导致人性趋向恶。"人之性恶"与"未发"意义上的欲没有直接关系,恶不是"本始材朴"自然材质固有的本质属性,恶只与后天"已发"意义上的发生学有涉。荀子人性论立足于"人之所以为人"基础上立论,仁是"心之所发",所以应"诚心守仁","致诚"就是让内在于人性之仁"是其所是"地彰明。因此,将荀子人性学说界定为"性恶论"、"人性恶",不能不说是一深度的误读与误解。  相似文献   

4.
本文尝试在《论语》和《孟子》的文本范围内对"敬"字的意涵进行梳理和理解,通过"敬"与"礼"、"恭"、"尊"之间的关系来进一步阐明"敬"的丰富意涵。"礼"是"敬"的外在显现,和孔子相比,孟子更强调"存心之礼",即道德主体对"敬"的内在意向落实。"敬"的内在含义比"恭"更深远,孟子将"恭"和"敬"内化为一体,提出了内外一致的要求。对"敬"与"礼""恭""尊"的细节差异分析,展示出儒家的真正内在心灵要求与实践功夫。  相似文献   

5.
“以和为贵”虽然是儒家礼学的中心思想,但儒家主张的“和谐”,原本就不是没有差等的“齐一”。孔子主张“正名”、“仁民爱物”,孟子认为“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或劳心,或劳力。”都隐含了“维齐非齐”的观念。荀子的“礼分”思想,无疑地可以视为这种观念的延续。只是荀子的礼学思想,较之孔孟,多了分具体实在。荀子的礼分思想,也很清楚说明“明分使群”的必然与必要。在这样的思维逻辑下,人与人之间的差等,也就很自然的必须被强调,唯有确知了差等的存在,人才能确认自己的权限。而维持差等的方式,除了大众心理自觉的认知,更可以加上外在的限制,使得人群间界线分明、各守其分。这些外在的限制,依托着礼的面貌,在《荀子》书中有了朴素的开端,而在秦汉之际的儒者手中,被完全确立了起来,礼的阶级化于焉完成。本文之研究,旨在整理荀子的“礼分”思想之大要,并探讨其与阶级化礼制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荀子·赋篇》不作于齐国,而是荀子居楚多年以后浸染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从语体上看,它是庄重典雅的仪式性话语,不同于文献记载中君臣之间实际进行的说隐。《赋篇》带有明显的问卜遗迹,很可能是巫觋以时下流行的娱乐活动说隐对先王、先师举行的娱神祭祀。篇末《佹诗》和《小歌》相当于楚辞乱曰,是祭祀仪式的赋诵结束语。荀子虽是旗帜鲜明的唯物论者,但他并不一味反对巫卜,而是将祭祀、占卜等宗教活动纳入其礼学体系的构建当中。荀子居老兰陵讲学多年,将当时发生在楚国的某一次娱神祭祀仪式笔录下来,即为《赋篇》。  相似文献   

7.
孟子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是孔子之后的儒学大师,后世将其与孔子并称为"孔孟",且被称为"亚圣". 孟子其人 孟子(约前372-前289年),名轲.孟子远祖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道衰微,从鲁国迁居到邹国(今山东邹城).孟子三岁丧父,孟母将其抚养成人,孟母教子甚严, "孟母三迁" "三断机杼"等教子故事成为千古美谈,<三字经>里有"昔孟母,择邻处"之说,<增广贤文>中有"能师孟母三迁教,定卜燕山五桂芳"之文.当今有些学者提出将孟母生日(四月初二)作为中国的母亲节.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探讨"义"与"仁"和"礼"的关系入手,细致分析了孔子之"义"的确切内涵."仁"和"礼"分别从本然和验证的维度规定了"义"的基本内涵."义"在对"仁"与"礼"的承转与兼综过程中得以确立,最终体现为由君子的人生素养自然而然地外化而形成的行为准则."义"是一个实践范畴,却带有鲜明的主体性,体现于其形成方式及其对"仁"和"礼"的权衡与判断作用上.  相似文献   

9.
春秋战国,出现了先秦时期盛极一时的以老子、庄子、墨子、孔子、孟子、荀子、韩非子等为代表的诸子百家.争鸣持续了二百多年,启发了中国人的心智,开阔了中国人的视野,他们所倡导的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政治主张、行为规范、伦理意识等是非评判标准,堪称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彩的篇章,被后世誉为"春秋大义",千百年来,成为历代志士勇于追求、奋于实践的终级目标,即便对于今天从事市场经营活动的企业家们同样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荀子首先提出礼法包含法家所言"法治"的理论,奠定了其在中国法史上隆礼重法的地位,当后人谈荀子的思想时,往往会预先溯源其基本理论性恶论,荀子将性恶论运用于政治之上,则为礼治与法治。传统中国法是礼法结构,而现代中国法是政法结构,两者的哲学基础与传统三观有着大不同。荀子认为礼不仅能够规范人的行为,还具有解释权力合法来源的功能,与现代社会中的法相比较,发现其功能高度重合。但探索事物功能之前必先溯其源,当社会上浮现治理难题时,按照荀子学说我们可将其归因于人性本恶,再进一步推导出我们需借用礼来如何解决治理难题,但荀子始终都未为我们解答礼之逻辑根源。本文将首先探讨礼法二者的关系,进而指出在法的体系中礼为何是法的精神基础,在荀子学说的法体系中,礼具体发挥的功能是什么,最后指出荀子礼法体系中的根源价值间的逻辑冲突。  相似文献   

11.
“可信”与“可爱”的悖反性命题 ,是纠缠王国维一生的根本问题 ,也引起后来学者对之的无数论证与阐释。本文以王国维前期文本为依据 ,通过对其所推崇的三种思维方式即充足理由原则、直观经验论、思辩原则的递进式考察 ,揭示其以“可信”求“可爱”的内在精神旨向 ,即追求一种“可信”所及的“可爱” ,及将之作为人文学术理想状态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2.
13.
德国生态哲学家萨克塞说,生态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告诉人们用广泛关联的整体观点看问题;美国学者卡罗琳·麦茜特则认为,生态学作为一门自然哲学扎根于有机论。①其实不论是前者还是后者,告诉我们的无非都是同一个信息: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是孤立存在的,所有的东西都彼此联系在一起,牵一发而动全身。粗略地说这就是所谓的“生态观”。20世纪的下半叶,西方学术史上最具纪念意义的事件之一就是生态学突破了原有的学科界限,成了一种被普遍接受的全新的世界观。它与西方传统的科学世界观明显不同。在传统的科学世界观看来,世界是由一群基本而独立的…  相似文献   

14.
希腊"规则"     
  相似文献   

15.
"北大醉侠"     
  相似文献   

16.
"离婚"模式     
  相似文献   

17.
野猪"缘"     
  相似文献   

18.
说"何其"     
  相似文献   

19.
赢得"过客"     
赢得顾客,是企业赢得市场之本.应当怎样去赢得顾客呢?笔者以为,须首先赢得"过客." 泰国一位酒商曾别出心裁地在曼谷繁华的大街上造了一个小木屋,四周打上个小圆孔,并挂上一块写着"不准偷看"四字的醒目标牌,诱发过往行人的逆反之心,策划者越是不让偷看,行人们越是想看个明白.结果引来了无数的"过客",通过小圆孔扫描看到的是"美酒飘香,请君品尝"的诱人字样,而偷看时鼻子所处的位置,又恰好是一坛敞开的美酒,散发出浓郁的香味,这对那些过客来说,真乃挡不住的诱惑,于是一个个慷慨解囊,争相购买.  相似文献   

20.
"没有"国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