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帆 《声屏世界》2001,(5):38-38
县级广播电台面向农村、面向农业、面向农民开展科技宣传是党和政府赋予的一项根本任务,也是广大农民群众的迫切要求。科技宣传只有立足农村、服务农民才能受到农村广大受众的喜爱,才能提高收听率和提高宣传效果。因此,科技宣传必须在适时、适用和通俗易懂三个方面把文章做足做好:  相似文献   

2.
朱惠民 《新闻窗》2005,(6):30-31
县(市)广播电台的农村广播科技宣传是“解决好‘三农’问题,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有效措施。要搞好这方面的宣传报道,就必须让广大农民把广播里介绍的农副业科学技术知识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记得住,记住了才能用得上。因此,县(市)广播电台的领导及科技编辑,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不断探讨和深化科技宣传的通俗化问题,力求化“诉于目”的文字为“利于耳”的声音,化“单一平淡”的播音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声音,化“转瞬即逝”、“过耳不留”的声音为“转瞬不逝”、“过耳能留”的声音,真正让农民听懂、记真,用好农副业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3.
科教兴农是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是改变我国农业增长方式,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的根本战略。县级广播电台宣传推广农业科技。有自身的优势。在广大的农村,广播与农民的关系很密切。东台农村有近30万只广播喇叭,深入到每个家庭,被农民称之为“永远不走的农技员”。东台人民广播电台一直重视农业科技宣传,专门开办了《农业科技》节目,引导农民学科技、用科技、兴教育、受教育,加快科教兴农步伐。  相似文献   

4.
县级广播台(站)的农村广播科技宣传是“把适用的先进技术送到乡村,普及千家万户”、“使科技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摘自《决定》)的有效措施。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必须让广大农民把广播里介绍的农副业科学知识听懂,只有听懂了才能记得住,记住了才能用得上。这就要求县级广播台(站)的领导、科技编辑不断探讨和深化科技宣传的通俗化问题。一、化“诉于目”的文字为“利于耳”的  相似文献   

5.
朱惠民 《声屏世界》2005,13(9):22-23
县(市)广播电台的农村广播科技宣传是“要下更大气力解决好‘三农’问题,……要把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作为推进结构调整和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①的有效措施。要完成这一光荣使命,广播介绍的农副业科学技术知识必须让农民听得懂、记得住,这就要求县(市)广播电台的领导、科技编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想。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是关系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没有农村的稳定就没有全国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民经济的现代化。作为直接面向农村的县级广播电台,加强“三农”宣传应是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和基本任务。但是,如何使“三农”报道搞得有声有色,并不断引向深入,这是摆在县级电台面前的一个新课题。近几年,海门人民广播电台在这方面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我们的做法是:一、适时组织…  相似文献   

7.
深化农村经济报道的有益探索林炳堂我们海门人民广播电台是县级广播电台,直接面向80%以上的农民听众,农村经济应是我们宣传报道的重点。但是,近年来,农村经济报道中出现的“老、空、硬”现象,常常困扰着广播新闻工作者。主要表现为:一是题材老化,翻不出新意;二...  相似文献   

8.
朱瑛 《视听纵横》2001,(2):51-5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脱贫致富、奔小康已成为当代农民最迫切的愿望,那么作为直接面向广大农民的县级广播电台的对农节目,应如何帮助农民实现这一愿望呢?我们上虞广播电视台近年来在为农民致富引好路、搭好桥方面做了大量有益的尝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许多农民兄弟纷纷来信感谢我们,称赞我们的对农节目是他们的引路人、好帮手。  相似文献   

9.
郝丽萍 《中国广播》2005,(11):75-76
2005年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农村服务年”。作为对农宣传的主阵地和排头兵,县级广播电台在服务农民群众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更具优势。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常熟电台,今年进一步强化了对农服务理念,提出农村节目要:“走进农业龙头企业,走进种养殖大户,走进农业生产基地,为农业发展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增产增效服务。”加大了对农节目的组织策划,在县级台广播加强对农节目的服务性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0.
<正>农业、农村、农民,俗称“三农”。其中农业是我国经济的基础,农村是我国政权的基础,农民是我国力量的基础。因此,“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关系到我国政权的兴亡,关系到中华民族的兴衰。2004年,中共中央下发了关于农业问题的一号文件,2005年中共中央又一次下发了关于农业问题的一号文件。中共中央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全国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县级广播电台既是党和人民的喉舌,又是作为一级信息传媒、文化载体和社会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必须从贴近实际、贴近农村、贴近农民入手,改进新闻宣传工作,为“三农”服务。那么,县级广播电台要如何做好“三农”宣传工作呢?我们认为必须面对农村这一现实,从农民增收这个角度去寻找宣传的落脚点,明确宣传的价值取向。具体要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宣传力度:  相似文献   

11.
刘瑞忠 《新闻爱好者》2008,(11):120-120
县级广播电台的受众主要是农村干部群众,各类节目传播的内容也大多与农民有关,一直以来都被地方党委、政府作为对农宣传的主要工具,也被农村群众看成是最亲密的媒体和朋友。由于农村听众居住分散,因此与其他媒体相比,广播在农村市场仍然有着天然的宣传优势。对农广播专题越来越受到广大农民群众的欢迎和青睐,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何办好对农广播专题,服务“三农”和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2.
县级广播电台只有立足"农"字做文章,不断拓宽传播领域和空间,把最新最好最丰富的信息传送给广大的农民群众,为"三农"提供强有力的舆论配合、信息支持和宣传服务,才能提高收听率,才能在激烈的媒体竞争中赢得主动权,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3.
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从政策上保证了农民发家致富的可能,但是,要使农民加快奔小康的步伐。还必须有科技做保证。在我们酝酿撰写这篇论文时,恰逢《沧州日报》“农民之友”专栏即将刊出第1000期。回想创办“农民之友”以来的15个春秋,我们深切感到,只有把宣传农业科技放在突出地位,报纸才能赢得更多的农民读者,在广大农村立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14.
史潮 《视听纵横》2009,(3):111-111
县级广播电台要办精、办活节目,就必须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把每天发生农业、农村、农民中的生动事件、感人场景、动情故事和农民迫切需要的科学知识、科学方法、文化精品,传递给广大农民,切实为“三农”服务。在这个理念的指导下,我们逐步完善了节目体系和内容。  相似文献   

15.
《农村广播节目》是中央、省广播电台设置的重要节目,更是县级广播台站的重头戏,是各级广播台站开办最早的节目之一。可以说《农村广播节目》在全国上下形成了一个强大的宣传网络,为农村改革点火助威,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呐喊、导向,为稳定农村,振兴农业起到了难以估量的影响和突出贡献。因而,引起了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受到了农村干部和农民群众的喜爱,他们把《农村广播节目》称之为“元老”节目、“功臣”节目、“知心”节目。但是,近年来,我省特别是县级广播台站,《农村广播节目》这个“功臣”节目,似乎被人们冷落,有些行政管辖不少县市的市级广播电台,在农村人口、地域大大超过城市的情况下,而电台为农民、农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经济报道成了各种新闻媒体宣传的重头戏。作为县级广播电台,它直接面向80%以上的农民听众,农村经济应是宣传报道的重点。但是,近年来,农村经济报道中出现的“老、空、硬”的现象又常常困扰着广播新闻工作者。主要表现为:一是题材老化。说到农村经济报道,常常落入“春耕、夏培、秋收、冬管”四季歌的俗套,翻不出新意。由于说的是“陈稻烂谷子”,引不起听众的欲望。二是内容空洞浅薄。报道大多以简单的因果关系出现,陷入程式化的怪圈,令人乏味厌听;三是报道中技术术语多,数据多,工…  相似文献   

17.
王桂花  邱佃奎 《视听界》2007,(4):08-108
面向农村的县级广播电台,生存空间日渐狭小,原因除了媒体竞争激烈,更在于不少县台对农节目定位失准,形式呆板,缺乏应有的影响力、向心力和凝聚力。近几年,不少县台为了求生存,盲目效仿大台和专业台,大量开办生活类、经济类、文娱类“非农”节目,忘记了自己的受众主体是广大农民。与农民拉开了距离,也就丧失了自己应有的地位。如何改进县级台农村广播节目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拉着农民的手跟着市场走──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大市场”节目评析王营“拉着农民的手,跟着市场走”,这是浙江人民广播电台“农村大市场”专栏在每天的节目中反复插播的一句宣传词。它形象地道出了“农村大市场”的节目宗旨。这个专栏不仅在浙江农村听众中妇孺皆知,...  相似文献   

19.
党中央和国务院非常重视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关注农业、农村、农民等"三农"问题,做为大事来抓,己取得明显成效。党中央、国务院同样重视新闻媒体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起的作用。发挥好县级广播电台的"三贴近"优势,服务于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县级广播电台面临的一项长期重要的任务。关注"三农",服务"三农",坚持广播新闻宣传"三贴近",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困难和矛盾需要解决,需要广播人下大力量去攻坚克难,把问题解决好。县级广播电台既面临严峻挑战,又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本文对如何办好县级台农村广播节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思考,仅供上级领导、专家决策和广播新闻的同仁参考。  相似文献   

20.
广播电台具有伴随性和移动性特点,农民无论是在家里做饭还是在田间劳动,随处都能听到广播,另外,广播传播速度快,接收简单,因此广播更适合农村,特别是扎根于农村的县级电台,面向的听众基本是农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