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鱼具·渔具     
朋友喜欢钓鱼,我也便注意起售卖钓鱼用品的公司商店来。为了宣传商品,此类商铺必挂起招牌,但那个“渔”字便各自不同,有写“渔具”的,有写“鱼具”的,孰是孰非呢?莫衷一是。  相似文献   

2.
学术界对《逍遥游》的“大鹏”形象有三种不同的寓意阐释,其分歧根源就在于人们对“培”字的理解有出入。分别从文字、哲学等两个层面来深入分析“培”字,挖掘“大鹏”形象的意蕴,窥探作者的创作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3.
期刊"三次售卖"理论与高校学报盈利模式的创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期刊“三次售卖”理论,是欧美发达国家媒体在经营期刊中提出来的。它作为期刊经营的盈利模式被广泛应用。高校学报虽有自己的特性,但其中“第三次售卖”可以在创建自己的盈利模式中应用。学报必须根据自己的特性及资源状况,找准盈利核心能力,以此创建自己的盈利模式。  相似文献   

4.
一、代数、几何教学的现状20世纪80年代以来 ,主要为了适应计算机计算的需要 ,线性代数在我国部分高校逐渐成为一门“工程数学”必修课 ,内容以运算为主 ,突出“工具性”。一般开设32~36学时的课程 ,内容大抵是行列式、矩阵、线性方程组、二次型、特征值与特征向量等 ,不同版本的教材一些内容的章次先后互见。此外 ,通常还有一章打上“ *”号的线性空间与线性变换 ,作为“选修”内容 ,通常不讲或仅作简介不列入考核要求。对于这样的一门“线性代数”课程 ,笔者早持异议 ,发表过一些不同意见 (根本的问题在于这样的“线性代数”课程甚至没有…  相似文献   

5.
在第二语言教学及学习过程中,“翻译”既是一种方法,也是目的之一。“翻译”和第二语言学习都涉及跨文化交际的问题,在以英语为母训,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同样必须注意第二语言学习与“翻译”的关系,注重两种语言所承载的不同文化的差异与交融。  相似文献   

6.
当今时代媒体广告经营的市场化越来越明显。作为一个弱势媒体,广播电台必须调整自己的广告经营思路,根据“注意力资源”和“二次售卖”理论,研究广播电台自身资源,探寻市场经济、社会人文、广告市场状况等,确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构建节目、市场、服务“三维立体”的广播广告经营构架。  相似文献   

7.
“说”作为文体有七种形态:解说、论说、小说、诸事、叙说、辩说、上书。其各自的文体特点,或说理、或以叙事说理、或叙事,其行进路线由说理至以叙事说理、至单纯叙事,就成为小说。《文心雕龙》与《文选》所述为狭义的“说”,视“说”有两种形态:“辩说”与“上书”。《文选》不录“辩说”,其原因在于认定它未独立成篇章,又不可“剪截”。  相似文献   

8.
说到高淳,人们一下子就会想到高淳老街。而来到高淳老街,你就会发现,这里有一家很特别的门店——“博爱驿站”。这家店的特别之处,不光在于店里“掌柜的”是一位聋人,更在于店里所售卖的商品,全都是由高淳区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孩子们亲手做出来的。  相似文献   

9.
“气象”是古代文论的独特范畴,其内涵是指某时代文学或具体作家、作品的总体风貌。它具有宏观整体性、不可分割性、模糊朦胧性、形象可感性等特征。文学“气象”的根源在于作家的生命精神。“气象”不同于风格,又与风格有相同重合处。  相似文献   

10.
何谓美与美的本质,一直是哲学界进行探奥解秘的课题。哲人们以自己的智慧,从“哲学的思辨”到“精神分析”“从行为实验”到“形象地描述”为探索这座神秘的殿堂奠下了一个个基石,筑起一个个阶梯。 作为一个历史回顾,对美本质的探索,可以说众说纷纭。在美学的领域里大致可以分为美在“心灵”说的“在心派”;美在“客体”的“在物派”、美在“主客体统一”的“统一“派”、美在于“实践”的“实践美学”这样几种基本的观点。他们都从不同的方面对美的本质作出了不同程度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文学命名"论——批评行为的"史性"修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学活动和发展过程而言,“学命名”活动贯穿于从“学批评”到“学史”的连续性的整体构成之中。“批评命名”与“学史命名”作为学审美活动中的两种基本的“命名方式”,其差异性体现为思维类型的不同归属。“命名”研究的重要性在于,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准确地把握学活动中“主体”,“批评”,“历史”与“言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12.
费尔巴哈认为,以黑格尔思辨哲学为代表的整个近代哲学乃至一切形而上学的全部秘密和根本错误都在于颠倒了思维与存在、自我意识与“现实的人”的真实关系。马克思在哲学上超过费尔巴哈的地方在于:第一,在马克思看来,只要现实世界的“自我矛盾”和“自我分裂”没有得到根除,宗教就不可能消亡,传统意义上的哲学或形而上学就不会“终结”,因此,与费尔巴哈仅仅满足于对宗教和思辨哲学本身的批判相反,马克思提出了对颠倒的现实世界本身加以革命性的颠覆和改造的任务;第二,马克思用“现实的人的感性活动”代替黑格尔的“绝对观念的精神活动”作为现实世界的基础,从而摆脱了包括费尔巴哈在内的旧唯物主义者仅仅从直观的或纯粹客观的意义上来理解现实世界的根本缺陷。  相似文献   

13.
胡适是中国新诗运动最早的理论倡导者,他对新诗文体的贡献在于一“破”一“立”。“破”在于打破旧的诗歌形式,倡导“诗体大解放”;“立”在于积极提倡自由诗。胡适建构了自己的新诗文体理论,为中国新诗的发展做出贡献,但也存在不足与局限。  相似文献   

14.
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完整的社会支持”,其中政策支持至关重要。政策支持的要领在于“上下衔接、内外配套、左右协调”。所谓“上下衔接”,是指在纵向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级政策要上下一体而确保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法力的“一统”,即形成一个有机系统;各级政策衔接运行,不能搞“一刀切”、“朝令夕改”,也不能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所谓“内外配套”,是指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内部政策(教育政策)和外部政策(社会政策)要相互匹配而形成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推力的“二合”,即形成一股强劲合力;不能以政治、经济等社会政策扭曲、取代、牺牲甚或折腾教育及教育改革,要发挥社会政策对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良性支持与促进作用。所谓“左右协调”,是指在横向上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各类政策要左右均衡而保证教育改革和发展政策效力的“三公”,即体现公共性、公正性、公平性;各类政策协调运行,不能冲突相抵或扯皮推诿,不可在不同类型、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人群的教育之间支持失衡、失当、失协。  相似文献   

15.
国际理解教育旨在谋求人类的和平与发展。在全球化背景下,增进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们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宽容,通过积极的合作,以便共同认识和处理全球性的重大共同问题,将事实的相互依赖变为有意识的团结互助。国际理解实质在于养成国民宽容和尊重的态度,以及与别国沟通协商和共同行动的能力。笔者认为,国际理解教育的核心概念可概括为“尊重、沟通、和解”,目的在于促进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是诗歌和散文常用的表现手法,但在欣赏、品味的过程中,要想将这二者准确地分辨清楚,却也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主要原因在于这两个概念的有关解释区别度太小。关于“托物言志”,2004年1月出版的《现代汉语规范词典》是这样解释的:“通过描绘具体事物的形象来表达思想感情(多用于诗歌、散文创作)。”关于“借景抒情”,顾名思义,是指在作品中,通过对事物的描写或环境的渲染来抒发作者或作品中人物的感情。尽管关于这两者的表述有所不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要通过对具体“事物”的描写表达思想感情。此物与彼…  相似文献   

17.
"诗""梦"别解     
余军 《教育艺术》2001,(8):52-53
当今时代是产生“诗”和“梦”的时代 ,我很赞同这种说法。我的理解 ,所谓“诗” ,就是体验认识“空白”。诗与文的不同 ,在于以其特有的表现形式 ,给读者留下巨大的想象和创造空间 ,填得满满者不可叫诗。所谓“梦” ,就是允许和尊重个人的价值选择 ,它是人的一种精神家园。“梦” ,还宽容错误 ,一切的压抑、一切与现实的冲突或不可表达的都可入梦。梦是彻底的自由 ,它会是错乱的、无序的、欲望的 ,所以大释梦家弗洛伊德称 :梦是真我!我们不妨将这样的理解和诠释运用于教育之中 ,让学生成为诗人 ,给他们留下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大胆做梦 ,成…  相似文献   

18.
“陷陈”一词具有三种含义 :泛指攻破敌阵 ,或指纵队突击的战术 ,或指敢死队。汉代军队里编有专门的“陷陈”部队 ,或称“先登”、“敢死” ,将官为陷陈都尉、陷陈司马 ;规模为数百至数千人不等 ,装备精良 ,通过简选、招募或强制征调而组成 ;由以车兵或车骑为主 ,演变为以骑兵或步兵为主 ,作战时部署在阵首或两翼 ,根据情况采取不同的冲阵战术。它的出现与铁兵器的流行、轻车锐骑的使用、军事思想和战争指挥艺术的进步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国画之“画味”在于它能表现出笔、墨、气、神、韵的有机结合,诗、书、画、印的和谐统一,从而使人产生各种美感的体验。其展现的“风味”则因时因人而异,或气韵生动传神,或工整艳丽丰腴,或怪诞丑美变形,或天然情趣盎然,丰富多彩,气象万千,能充分体现出中国画这一国粹的独特之“味”的内在美。  相似文献   

20.
在本文中,我们把“桃、剑”与“菊、刀”都作为不同民族文化模式的符号象征。因此,我们对它们进行比较,只是对不同的民族文化模式进行比较,而不是着眼于“桃”与“菊(或樱)”两种植物的比较,或者“剑”与“刀“两种武器或工具的比较。 “各个民族之所以不同,不仅在于它们的生活条件不同,而且在于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不同。”(斯大林:《马克思主义和民族问题》)的确,各个民族表现在民族文化特点上的精神形态是有明显区别的。例如,只从优点方面来看,德意志民族的抽象思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