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熊掌     
《孟子·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鱼和熊掌都是美味,而熊掌尤美。熊掌,就是熊的脚掌,也称熊踌,是一种珍贵的食品。古代以龙肝、风髓、豹胎、鲤尾、鸽炙(  相似文献   

2.
《鱼我所欲也》章,准确地运用了类比推理来确立中心论点:“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义,我所欲也,生,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也。”这段话,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喜  相似文献   

3.
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当我们站在岔路口时,面对选择,必须作出取舍。  相似文献   

4.
上午给孩子们评讲一张练习卷,有一道阅读题,来自孟子的“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5.
舍得     
《招生考试通讯》2010,(10):I0008-I0008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的话告诉我们,有舍才有得,拥有的别名叫放弃。  相似文献   

6.
(一) 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第1~10题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  相似文献   

7.
孟子《鱼我所欲也》篇云: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从一个侧面道出了孟夫子的爱好——喜欢吃鱼。我想圣人如此,我们凡辈大抵也如此。的确,鱼作为山珍海味之一,不爱吃的人恐怕很少吧。何况羡鱼也不仅仅单指吃这一项,其水中的舞姿,其跃出水面的唼喋之  相似文献   

8.
源与新,皆我所欲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源,我所欲也,新,我所欲也,不畏权威而又忠于起源,二者可兼得也。  相似文献   

9.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身而取义者也。亲情我所欲也,报国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亲情而取报国者也。———题记  相似文献   

10.
冲突与选择     
一 两难情境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中这段话道出了人们经常遇到的一种境况——两难情境。两难情境与逻辑学上的二难推理一样,都使人处于一种进退维谷、左右为难的境地,而两难中的思考与选择也更能显示一个人的思想性格乃至道德情操。  相似文献   

11.
我爱吃小食品,爱吃棒棒冰,一句话,小朋友爱吃的东西我都爱吃。于是妈妈叫我小馋猫,我则“喵喵”地扶在妈妈身上说:“妈妈,你挣钱不给我花,给谁花呀!”每当这时,妈妈就笑着拍拍我的头:“只可惜不管家,不知柴米油盐贵呀!”我不服气地说:“妈,别老  相似文献   

12.
我曾经听到过一个故事。有一只可爱的小狗问它的妈妈:“妈妈,妈妈,幸福在哪里呀?”妈妈笑着对它说:“幸福呀,它在你的尾巴上呢!”“噢,尾巴上!”于是小狗就急忙去抓它的尾巴,可是不知为什么头都抓晕了,却还是抓不到尾巴。这可急坏了小狗,赶忙去问妈妈:“妈妈!妈妈!我怎么头都抓晕了,还是没见到幸福啊?”  相似文献   

13.
(一)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文后问题。[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乙]与善人居,如入芝兰①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②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③之肆④,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丹⑤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其所处者焉。  相似文献   

14.
教学《鱼我所欲也》,一开始就要碰到“亦”字。前三个“亦”可解作“也(是)”,而“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中的“亦”字,却无论如何也是不能解作“也(是)”的。因为这个句子和后面两句组成了一个二重复句,总的关系是因果;但在原因的部分又夹了一个转折关系,即“所欲有甚于生者”。  相似文献   

15.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兼得,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摘自高一语文课本《孟子二章》。孟子可谓孔子之后的“亚圣”,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因其弟子编著的《孟子》而流芳百世。记得初中时读过的一篇课文《两小儿辩日》,其中的情节让我感受颇深:两个小孩以一个太阳远近的问题难倒了大圣人孔子。如今我真想穿越时空问孟子,鱼和熊掌恶乎不可兼得?在学生的眼中,学习成绩好就是“鱼”,当好班干部就是“熊掌”,但令他们感到尴尬的是,往往吃了“鱼”,就会对“熊掌”置之不理,吃了“熊掌”,“鱼”就会溜掉很难抓回来…  相似文献   

16.
欢乐便利店     
手势语文老师上课爱打手势。一日,讲解《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师伸左手作欲得状。“熊掌,亦我所欲也。”师伸右手作欲得状。“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师放下左手,高举右手示于众生。众生哗然。师忽有所悟,手急落。(周永生供稿)误会小强是学校足球队的主力前锋,可是比赛中,他把几个必进的球踢飞了,恼火的教练把他换下了场。正当小强垂头丧气地走下场时,观众席传来“我们要小强,我们要小强”的声浪。小强感动得几乎要掉下眼泪来,他向教练恳求道:“让我上场吧,那些球迷对我太热情了,我没有理由下场。”教练摇了摇头,说:…  相似文献   

17.
1.1①鱼,我所欲也,||②熊掌,亦我所欲也,|③二者不可得兼,||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1)二重复句,共有四个分句.①②与③④是总分关系,①与②是并列关系,③与④是假设关系,可是没用表示假设关系的关联词.2)“所欲”是动宾关系,“所”是代词,但是具体指代的内容随上下文而异.在第①分句里,“所”代“鱼”字,在第二分句里,“所”代“熊掌”.3)本章是论说文体裁,中心论点是“舍生而取义”.可是下笔伊始就打了个比方,从“鱼”与“熊掌”入题,说到当“二者不可得兼”时,便只好“舍鱼有取熊掌”.这种打比方的写法,是《孟子》常用的辞格之一.  相似文献   

18.
①鱼,我所欲也,‖②熊掌,亦我所欲也,③二者不可得兼,‖④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1)这句的基本结构是转折复句,第三分句以下跟它前面可以有个转折连词。第一部分是并列复句,第二部分是条件复句。上古文言一般接近口语,因此关联词语用得很少甚至常常不用,本句是凭借逻辑关系的连缀,只有一个关联词语“亦”。 (2)“我所欲”意思等于“我欲者”,是偏正词组。结构形式上“所”在动词前面,“者”在动词后面,“所”字的作用在于使有关的动词成为名词性的词组,或者在于化主谓词组(我欲)为偏正词组(我所欲)。又,“所”字结构译成现代汉语可以跟“的”字结构对应,参看后面的译文。“二者”译成现代汉语是“两样东西”,“者”字代替物,又,“所欲”等于“欲者”,这是就“所”、“者”跟动词结合来说的,如果把动词换成数词就不是这样了,“二者”决不能说成“所二”。“舍鱼而取熊掌者也”是偏正词组作为一个名词谓语,“者”字代替事。 (3)“可”与“得”同义复用,修辞上起强调作用。但是,“可”与“得”用法又有区别:“可”表被动,如“孺子可教也”,是“孺子可  相似文献   

19.
【甲】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避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  相似文献   

20.
高中语文第四册《鱼我所欲也》一文,教学时,一开始就要碰到“亦”字。前三个“亦”一般都解作“也(是)”,而“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中的“亦”很不好讲,课文以及一般的古文选本都未注释此字。从文意上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