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改7年,专家们倡导的教材观早已深入人心,对“用教材教”几乎每一位教师都能说上一些。然而,一些教师对“用教材教”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的,在理解和实践“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有失偏颇的行为。因此,有必要对这个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结合音乐课堂教学,笔者提出音乐教师正确使用教材的三层境界。  相似文献   

2.
张从安 《考试周刊》2010,(9):216-217
教师要充分预设,促进生成,将课堂教学提升至新的境界,要积极钻研教材,关注学生发展,适时调整目标,适当延伸内容,促进预设和生成的有机融合.达到预设的“匠心”与生成的“精彩”相得益彰的境界。  相似文献   

3.
关于音乐教育教学中的几点探究和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教材者死,用教材者生,创教材者强。”没有一本音乐教材是完全符合所有学生情况的,所以我们音乐教师一定要有教学资源的开发意识,这样就能走向音乐教学的“自由”境界。  相似文献   

4.
<正>了解了教材的构成要素后,教师要学会科学分析和把握这些要素,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有人说,对教材的使用有三种境界:第一种境界是趴在教材下教学,即离开教材就寸步难行,教学设计完全是教材和教师用书的翻版;第二种境界是捧着教材教学,即能够较好地驾驭教材,对教师用书有所取舍,对与教材有关的资源有一定涉猎;第三种境界是站在教材上教学,即占有较多本学  相似文献   

5.
教材是体现学科体系、承载学科内容的重要载体,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在推动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专家们大力倡导“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新理念。然而一些教师对“用教材教”的认识还是模糊不清,在理解和实践“用教材教”的过程中出现了这样那样有失偏颇的行为。因此,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认真思考。结合音乐课堂教学,笔者提出音乐教师正确使用教材的三层境界。  相似文献   

6.
情境教学是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由教师引导学生进入规定情景和境界的一种教学方式。情境教学可以创设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缩短学生与教材及事件的心理距离。  相似文献   

7.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这是本轮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的新要求,也是新挑战。“课标”教材与以往的教材有何不同?在教学实践中具体如何使用教材?广大教师疑惑多多。教师的需要就是我们的选择。为此,《四川教育》组织开展了“教材应该如何使用”教学研讨碰碰车活动。活动伊始,屏幕出示背景材料“长方形面积的计算”两种不同的教学设计,碰碰车手根据自己赞成哪一种设计分成了A、B两方。  相似文献   

8.
“学知”“达信”“践行”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重境界,也是思想政治课教学效果实现服从到内化再到外显的过程。“信”作为连接“知”与“行”的纽带,起着情感动力、意念支撑的重要作用,是思想政治课教学达到最高境界必然要经过的阶段。然而,由于教材、教师、学生等诸多因素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学一直在“学知”这个层次上徘徊,在通往第二层境界的道路上举步维艰。本文将围绕学科及教师本身来阐述思想政治课“达信”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语文知识》2014,(12):F0002-F0002
戴继华,硕士,江苏省语文特级教师,江苏师范大学兼职硕导。获全国教学实践改革先进个人、全国优秀科研教师、江苏省3337程培养对象、江苏省高考优秀指导老师等30多项荣誉称号。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多篇。主编和参编教材、专著10多部,其中有两书获江苏省优秀校本教材二等奖。主持和参研省级以上课题5个,其中“研究性学习通识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获江苏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追求“素朴”的教学风格,“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倡导语文课堂教学境界研究,主张课堂以“境界”为上,有“境界”白成好课。  相似文献   

10.
如何真正地将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落实到数学课堂教学中,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和效率,是每个教师都必须考虑的重要课题。其中“高效率——低负担——高质量”是我们追求的最高境界。在学生、教师、教材、教学环境与教学技术所构成的教学体系中,教师应遵循“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这一原则,让学生成为知识的探究者、发现者、构建者,这是达到最高境界的前提。  相似文献   

11.
刘默耕教授指出:“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作为数学课程“实施者、决策者和创造者”的教师在新形势下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这就要求教师在依托教材从事教学活动前要依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深入研究教材知识结构、内容表述、教例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凸显学生主体地位,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教材使用是落实课程理念的重要环节,强调教师以学生学习体验为基础,将教材作为一种可开发的动态资源。当下教材使用面临“知识本位”的问题,表现为偏重知识目标而忽视育人目标。为破解这一困境,教材使用须以新课标的“学生本位”理念为根本遵循,锚定先行目标,体现核心素养培养的新要求,融通符号、学科和意义三个世界;教材使用须明确问题意识,反映教材使用变革的新经验和新特征,遵循本体、教育和价值三个逻辑;教材使用须坚持创新导向,实现学科实践的新转化,追求知识理解深度、能力发展广度、主体意义厚度的三重境界。  相似文献   

13.
叶圣陶先生的“教材无非是个例子”这句话有两个层面的意思。第一,确立了“教材”是“例子”的地位,肯定了教材的“例子”作用;第二,不能仅仅停留在“例子”上,还要创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这是叶圣陶先生“无非”一词所追求的最高境界。  相似文献   

14.
1问题的提出 在一次有关如何使用初中和高中数学教材教学的培训中,34位教师围绕“统计总体”的概念以及“标准差”的使用,展开了激烈的讨论。针对“什么是总体”这个问题,教师提出疑惑:不同的数学教材对总体这一概念给予了两种不同的解释。例如,要了解某校教师的工资水平,有的教材把该校全体教师看成总体,有的教材则把该校教师工资的全体看成总体。不同版本的教材为什么要对总体的概念给予不同的定义,教学中应以哪种说法为准?关于标准差的使用,  相似文献   

15.
随着高中课改试验的深入,广大教师对课程标准内涵的理解及教材作用的认识日益成熟,“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已成为广大教师的共识。如何在教学实践中,科学而高效地使用教材,恰当处理好“用”与“教”的关系,已成为教师必须研究解决的问题。笔者试就这一问题,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及参编鲁教版教材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6.
刘默耕教授曾指出:“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创造性使用教材”,可 谓高屋建瓴。在新形势下,我们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一理论 ?如何在“自然”向“科学课”改 革的转轨时期,在实践中解决这一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笔者作为自然教 学一线教师以此为课题进行了专题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一、转变教学观念是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的前提   教师的教学要依据教材实施,即“源于教材”。但如果只是“照本宣科”,这样的 教学必然落伍。当前教学中存在的扼杀学生创造精神的种种表现,从反面证明了这一点。近…  相似文献   

17.
胡海舟 《山东教育》2005,(25):25-26
现代课程论认为,教师即课程,教师不应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而应成为课程的开发者、决策者。因而,对实现课程目标的重要资源——教材进行创造性使用已是时代的要求,每位教师都必须摒弃“以教材为本”和“教教材”的旧观念,确立“以人为本”和“用教材教”的新理念,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促使学生在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新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新课标倡导开放性、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开发和有效利用教学资源,并且鲜明地指出不要“教”教材.而要“用”教材教。“教”教材,意味着教材就是样本,是圣旨,只能照搬,教师成了教材的工具;“用”教材.意味着教材是一种工具,可以取舍,可以编辑.教师可以自主地驾驭。直面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实施状况.我们深深感到很多教师已经树立起了新的教材观,在备课时不再囿于教科书,能大胆取舍.合理利用相关教学资源。但是,我们也发现另一种教学倾向:有些阅读课弱化文本现象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为:  相似文献   

19.
新课改倡导教师要学会“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已经为广大教师所认同.笔认为要从以下几点出发。  相似文献   

20.
高职教师对教材的基本看法影响着其对教材的使用,进而影响到其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聚焦于教师教材观对教材使用的影响,选择16位教师进行访谈,分析教师的教材观及其对教材使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高职教师存在“保守型”“妥协型”和“创生型”等多类教材观,依次映射“解读教材”“解释教材”和“解构教材”等教材使用方式。然而,高职教师的教材观普遍还没有深度理解教材的目标、内容、结构、价值和应用,从文本的教材到媒介的教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实施并未与教材共生共荣。因此,要整合教材观,推动教材观之间的互补;革新教师教学观念,强化教材理解与教材“二次开发”意识;深化教师合作,营造教材深度使用的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