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五禽戏新功法的编创及实验效果   总被引:24,自引:3,他引:21  
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根据传统五禽戏的主要特点,结合现代科学知识和手段,编创了一套五禽戏新功法。实验结果表明,五禽戏新功法不仅符合传统气功“三调”的原则以及现代人体运动学的规律,同时能够有效地提高中老年锻炼者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2.
此功法简单实用,调和气血,舒畅经络。增智益慧,祛病健身,老少皆宜。练功时要求:调身——立身中正;调意——忪静自然;调息——忘却呼吸;调形——柔和缓慢。内外合一,神形兼备,效果显著。九连环健身功,除预备式和收势外,共有9环,每环作好一式,可9环演练,也可单环操练,前4环每环做9次,5环以后可做18次。  相似文献   

3.
自然门武功是近代武术百花园中的一枝奇葩,享誉海内外,为习武者所推崇、仰慕。自然门武功由始祖徐矮师传杜心五,杜心五再传万籁声。三代宗师均文武双全,富有传奇色彩。其中,万籁声先生更是把自然门武功发扬光大,将武术技击中专一挖掘人体内部潜能的内功发展至极,把中国武术干百年来灿烂的内功文化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使后人受益。  相似文献   

4.
郭玉杰 《精武》2007,(10):I0001-I0002,65,66
本文与上期《秘而不宣的悟拳六球五行庄》都属悟拳六球五行庄筑基功法,如习者练至功德圆满,不仅可使功力大增,对于延年益寿也大有裨益,可说是内外兼修。本文所述的静力练习,在个别拳种中是作为密传或单传的看家功夫,决不轻易透露其中之奥妙,更不可能把练法与用意都详细的告诉别人,因为它是武功中提高功力很快的一种简单易练的好方法,不拘时间地点环境也不借用器  相似文献   

5.
太极拳是祖国武术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也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传统武术项目之一。其功法疏通经络、调和阴阳、以提高人体调系统“元神”和人体生命活动原动力入手,达到改善身体基本状况的目的。其养生保健功效对于防止和延缓人的骨质疏松,改善微循环、延缓肌肉活动能力的衰退是非常有效、经济实惠且易于接受的健身方法。  相似文献   

6.
垂钓和练气功,对人们健身、治病、益智等有相同的机理,只要细心体会,钓练结合的得当,钓鱼将是一种动静相兼的好功法。 一、凝神调心,意于其静 调身、调息、调心,称为练气功的三要素,在垂钓过程中和练功一样,也要全身放松(调身),呼吸自然(调息),凝神于浮漂(调心)。“练气先凝神,凝神即是调心,调心的关键在于先去杂念,未除杂念而谈调心凝神,未有成功者。”(《青年秘文》)钓鱼凝神于浮漂专心意守这是对钓者最科学的气功训练。调心则表现为入静深浅程度。钓鱼同样具有气功意静特征,这是钓者必须  相似文献   

7.
“钓鱼也是一种气功锻炼”,这是我近两年学习气功理论和在垂钓中体会到的。气功的功理功法概括起来就是四句话:“涵养道德,默念意识(即调心),调整呼吸(即调息),引动形体(即调形)。”调身、调息、调心是气功的三要素。而垂钓活动的全过程,是完全符合气功的功理功法的,也符合气功锻炼养生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通过太极拳浑圆桩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得出结论:太极拳浑圆桩有着自然合理的功法站式。从人体解剖学分析:全身放松、开胯、圆裆、敛臀、提肛、收会阴,构成了关节虚虚相对,节节贯穿的合理功法站式。从力学角度分析:开胯圆裆,构成了稳定的弧形支撑面;顶头悬使身体重心落在支撑面的中心上,使身体转换灵活;而内外三合、三尖相照,使身体保持很好的浑圆状力学结构,对畅通气血,祛病强身具有较强的效果。从而为太极拳成为全球各民族人民最理想的健身手段,提供了合理的科学的动作依据。  相似文献   

9.
我年已八十有二,在长期推拿临床实践中总结有八种手法,即按(也是同道们常说的"点穴")、拿、滚、摩、抹、摇、揉、拽等八法,而八法之一的"拽",即"点穴"与气血的关系。人们一向认为少林为外家拳,武当为内家拳。又认为外家拳以刚为主,内家拳以柔为主。岂不知少林中的功法之一——点穴功却以柔克刚。由此可见,少林亦有柔术。"点穴"功法难学、难练,其功理奥妙,所以,流传至今,练习点穴功的人或会点穴功的人实在太少了。点穴的理论与其功法,不但是制服对手的武功,也是治疗疾病的疗法。从医武结合的观点来讲,它可以解人之危。  相似文献   

10.
【功法简介】“六手太极功”强调以意导气,形神共养,以追求内外合一、形神合一和天人合一的最佳境界。随着动作的一张一弛、一紧一松,呼吸也随之与其合拍,做到起吸落呼、开吸合呼、屈吸伸呼,达到自然顺畅,使动作与呼吸、意念高度协调统一。笔者在日本、加拿大讲课期间,少数体弱者希望能坐着练,因为站太久还是累,吃不消。还有上班族也希望在工间、办公室里活动活动,少数睡眠质量差者也希望能在就寝前练一套功法。还有坐轮椅的残疾人更希望能有一套适合他们练习的太极拳。所以,笔者特创编“坐式六手太极功”。该功法在练习中要注意以腰为轴、…  相似文献   

11.
秘宗拳抓功     
秘宗拳,历来讲筑基、重功法,强调内外兼修、体用兼备。 在东北大连沿传的秘宗拳功法中,有一种称为“抓功”的功法。这种“抓功”,实用性极强,是训练传统技击单操功同时必练的筑基内容,有提高指、掌抓握力,增强臂、掌击力与抗击能力及充盈内气,强化自身整体内劲的显著效果和作用。 现将此功法之五式练法介绍如下: 一、穿云拨雾式 预备动作:两臂下垂自然站立,两脚左右开立约为肩宽,心静气平片刻。  相似文献   

12.
王远山 《中华武术》2004,(12):50-51
第一节 功法 一、预备式 身体自然站 立,两手松垂于 体侧。嘴唇微 合,舌抵上腭, 面带微笑。周身 放松,缓缓地调 整呼吸。眼平视 前方(图1)。  相似文献   

13.
张兴洲  李仲良 《武当》2003,(6):13-14
基本特点及练法 张祖意合太极拳的特点为脱胎、换骨易筋、洗髓。它有五种功法:坐、卧、站、行、动。 坐调丹田之息,卧则守脐下之珠,站则筑基养气,行则借足于坦途,动则练养结合。它有内外五形十大练法:精、神、意、气、力、筋、骨、皮、毛、肌。练法共分三部。  相似文献   

14.
气功入门ABC     
<正> 气功是一项很好的医疗保健运动。它是通过练功者发挥主观能动作用,以动静结合的运动进行自我锻炼,达到防治疾病、强身健体的目的。 一、气功锻炼的基本要领 气功的功法有许多种,不同的功法有不同的特点和要求,但也有一些共同点,这就是:松静自然,意气相随,动静相兼,上虚下实,火候适度,循序渐进,坚持不懈。 1.松静自然:它包括三个要领。第一要求松。练功时要身体、精神放松,但不是松弛。应该做到以松为主,松而不懈,松中有紧,紧而不僵。第二要求静。这是在清醒状态下  相似文献   

15.
储一恒 《武当》2006,(9):49-49
内功是传统的武功功法。今介绍之任督循环内功修炼,是道家内功紫阳金掌修炼达到一定层次,亲身验证的心得,操之效显。一、意守中宫(脐内丹田),阴阳升降,丹田聚气。第一步:站式(盘坐亦可)。初学者宜站式修炼,自然站立,两脚分开,左手掌心朝上,右手握拳,拳心朝上,拳背放于左手掌心,  相似文献   

16.
太极拳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技击健身之术,其机理包容睿达,内容博大精深,集气功导引、技击招式、哲理思辩、道德修养于一体。太极拳的主要仿生特点,是从形神上模仿生物的形态,借以提高人体机能与健康状况。因此,太极拳功法招式的创编与仿生学有着直观的、内在的、必然的联系。文章在太极拳功法基础上,将静功、动功、头部、尾部、腿部、声音六部分十二种功法与生物仿生进行有机的结合,把太极拳功法与仿生更有效地组合连接起来,解决当前太极拳功法在传统仿生学理论研究上散乱无序的状况,使其逐步成为系统性、整体性的框架理论体系,使太极拳这一传统的文化瑰宝具有新的生命力,进而形成系统性功法仿生理论,从而更好地促进人体本能的恢复,增强养生技击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丹田浅说     
海东青 《武当》2012,(1):47-48
丹田,这个让内家功夫爱好者和中医一直探讨的神秘部位,不知苦煞了多少英雄好汉。历史上,拳书着墨最多的也是丹田,解释最多的也是丹田,丹田的功法也最多,软硬气功更是离不了丹田,可谓丹田贯穿于所有的内外功法,仿佛离了丹田将一无所成。丹田  相似文献   

18.
民国时期,著名武功大师金警钟先生根据少林寺妙兴方丈的口授编写了《少林七十二艺》,共辑录了72种软硬功法。现即以“少林七十二艺”为参考,分析少林武功的练习特点及其独到之处。(编者注:少林七十二艺详细内容,已发表在本刊,读者可查阅。)  相似文献   

19.
①调和阴阳,启动全身。提高免疫力。根据《黄帝内经》经络“行血气,营阴阳”的理论,可知经络有运行全身气血,滋养器官、组织、细胞,网络脏腑肢节,联系五官九窍,双向传导信息,自动调节体内各种功能的作用。通过通经络、调虚实,可使人体内外相通,营卫周流,从而使人体健康的关键——自然生命之本得以阴阳和谐。“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这个道理。  相似文献   

20.
武功壮健操是一种很好的“自动”,即自我运动方法,它符合人体的运动生理和解剖特点,具有科学性和实用性。结构紧凑,自然朴实,将意、气、力融合贯通,快慢相连,刚柔相济。注重在发力时富有弹性,表现形式上讲究横落顺,进退均在立足方元上。手法伸中有屈、屈中有伸,眼法以目贯注,身法着重掌握重心,步法轻柔稳固。这套功法是由创编者奚潘良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