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宗元论吏道河东薛存义将行,柳子栽肉于俎,崇酒于觞,追而送之江之浒,饮食之。且告曰: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盖民之役,非以役民而已也。凡民之食于土者,出其十一佣乎吏,使司平于我也。今我受其直,怠其事者,天下皆然。岂惟怠之,又从而盗之。向使佣一夫于家,受若直,怠若事,又盗若货器,则必甚怒而黜罚之矣。以今天下多类此,而民莫敢肆其怒与黜罚者,何哉?势不同也。势不同而理同,如吾民何?有达于理者,能不恐而畏乎?(《柳宗元集》)  相似文献   

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5题。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王君盛恐其不彰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  相似文献   

3.
[原文] 临川之城东,有地隐然而高,以临于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洼然而方以长,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①《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②“临池学书,池水尽黑”,此为其故迹,岂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岂其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则学固岂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墨池之上,今为州学舍.教授③王君盛恐其不章④也,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之⑤,又告于巩曰:“愿有记.”推王君之心,岂爱人之善,虽一能不以废,而因以及乎其迹邪?其亦欲推其事以勉其学者邪?夫人之有一能,而使后人尚⑥之如此,况仁人庄士⑦之遗风余思,被于来世者何如哉! 庆历八年九月十二日,曾巩记.  相似文献   

4.
墨池记     
临川 ① 之城东 ,有地隐然而高 ,以临于溪 ,曰新城。新城之上 ,有池洼然而方以长 ,曰王羲之之墨池者 ,荀伯子 ②《临川记》云也。羲之尝慕张芝③ ,临池学书 ,池水尽黑 ,此为其故迹 ,岂信然邪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 ④ ,而尝极东方 ,出沧海 ,以娱其意于山水之间 ;岂其徜徉肆恣 ,而又尝自休于此邪 ?羲之之书晚乃善 ,则其所能 ,盖亦以精力自致 ⑤者 ,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 ,岂其学不如彼邪 ?则学固岂可以少哉 ,况欲深造道德 ⑥ 者邪 ?墨池之上 ,今为州学舍。教授 ⑦王君盛恐其不章⑧ 也 ,书“晋王右军墨池”之六字于楹间以揭 ⑨ 之。又告…  相似文献   

5.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①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②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  相似文献   

6.
《周易正义》曰:“其《周易》系辞,凡有二说:一说所以卦辞爻辞并是文王所作,知者,案《系辞》云:‘《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又曰: ‘《易》之兴也,其当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当文王与纣之事邪?’又《乾凿度》云: ‘垂皇策者犠,卦道演德者文,成命者孔。’《通卦验》又云:‘苍牙通灵昌之成,孔演命,明道经。’准此诸文,伏羲制卦,文工系辞,孔子作《十翼》,《易》历三圣,只谓此也。故史迁云:‘文王囚而演《易》’,即是‘作《易》者其有忧患乎?’郑学之徒,并依此说  相似文献   

7.
醉翁亭记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相似文献   

8.
【片断】嗟夫 !大阉之乱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 ,四海之大 ,有几人欤 ?而五人生于编伍之间 ,素不闻诗书之训 ,激昂大义 ,蹈死不顾 ,亦曷故哉 ?且矫诏纷出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 ,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 ,不敢复有株治。大阉亦逡巡畏义 ,非常之谋难于猝发。待圣人之出而投缳道路 ,不可谓非五人之力也 !由是观之 ,则今之高爵显位 ,一旦抵罪 ,或脱身以逃 ,不能容于远近 ,而又有剪发杜门 ,佯狂不知所之者。其辱人贱行 ,视五人之死 ,轻重固何如哉 ?是以蓼州周公 ,忠义暴于朝廷 ,赠谥美显 ,荣于身后。而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 ,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凡四方之…  相似文献   

9.
醉翁亭记     
课内检测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采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  相似文献   

10.
青春(节选)     
块然一躯,渺乎微矣。于此广大悠久之宇宙,殆犹沧海之一粟耳。其得永享青春之幸福与否,当问宇宙自然之青春是否为无尽。如其有尽,纵有彭、聃之寿,甚且与宇宙齐,亦奚能许我以常享之福?如其无尽,吾人奋其悲壮之精神,以与无尽之宇宙竞进,又何不能之有?而宇宙之果否为无尽,当问宇宙之有无初终。宇宙果有初乎?曰:初乎无也。果有终乎?曰:终乎无也。初乎无者,等于无初;终乎无者,等于无终。无初无终,是于空间为无限,于时间为无  相似文献   

11.
徐文长传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①,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②。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其胸中又有勃然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虽其体格时有卑者,然匠心独出,有王者气,非彼巾帼而事人者所敢望也。文有卓识,气沉而法严,不以模拟损才,不以议论而伤格,韩、曾之流亚也。文长既雅,不与时调合,当时所谓骚坛主盟者,文长皆叱而奴之,故其名不出于越③,悲夫!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  相似文献   

12.
超然台记     
原文苏轼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糟啜醨,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可不大哀乎!予自钱塘移守胶西,释舟楫之安,…  相似文献   

13.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瞑,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  相似文献   

14.
古典咖啡     
一、阅读〔宋〕苏轼的《超然台记》,完成1-5题。凡物皆有可观。苟有可观,皆有可乐,非必怪奇伟丽者也。輔糟啜镵,皆可以醉,果蔬草木,皆可以饱。推此类也,吾安往而不乐?夫所谓求福而辞祸者,以福可喜而祸可悲也。人之所欲无穷,而物之可以足吾欲者有尽。美恶之辨战乎中,而去取之择交乎前,则可乐者常少,而可悲者常多,是谓求祸而辞福。夫求祸而辞福,岂人之情也哉!物有以盖之矣。彼游于物之内,而不游于物之外;物非有大小也,自其内而观之,未有不高且大者也。彼其高大以临我,则我常眩乱反复,如隙中之观斗,又焉知胜负之所在?是以美恶横生,而忧乐出焉;…  相似文献   

15.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四册选入了苏轼的《赤壁赋》一文。在课堂教学中,“苏子答客”一段的议论(“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是难点,尤其是“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一句,  相似文献   

16.
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尝极东方,出沧海,以娱其意与山水之间,岂有徜徉肆恣,而又尝自休于此邪?羲之之书晚乃善,则其所能,盖亦以精力自致辞者,非天成也。然后世未有能及者,岂其学不如彼邪?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相似文献   

17.
南郭子綦隐机而坐,仰大而啸,苔焉似丧其耦。颜成子游立侍乎前。日:“何居乎。、?形固可使如槁木,而心固可使如死灰乎?今之隐机者非昔之隐机者也?”子綦日:“偃,不亦善乎?而问之也。今者吾丧我④,汝知之乎?女闻人籁而未闻地籁,女闻地籁而未闻天籁  相似文献   

18.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6题。纵囚论欧阳修信义行于君子,而刑戮施于小人。刑入于死者,乃罪大恶极,此又小人之尤甚者也。宁以义死,不苟幸生,而视死如归,此又君子之尤难者也。方唐太宗之六年,录大辟囚三百余人,纵使还家,约其自归以就死;是以君子之难能,期小人之尤者以必能也。其囚及期,而卒自归无后者。是君子之所难,而小人之所易也。此岂近于人情哉?或曰:罪大恶极,诚小人矣;及施恩德以临之,可使变而为君子。盖恩德入人之深,而移人之速,有如是者矣。曰:太宗之为此,所以求此名也。然安知夫纵之去也,不意其必来以冀免,所以纵之乎?又安知夫被纵…  相似文献   

19.
菊隐记     
君子之处世,不显则隐,隐显虽异,而其存心济物,则未有不同者。苟无济物之心,而泛然杂处于隐显之间,其不足为世之轻重也必然矣。君子处世而不足为世之轻重,是与草木等耳。草木有可以济物者,世犹见重,称为君子,而无济物之心,则草木之不若也。为君子者,何忍自处于不若草木之地哉?吾于此,重为君子羞。草木与人,相去万万,而又不若  相似文献   

20.
墨池记     
臨川之城東,有地隱然而高,以臨於溪,曰新城。新城之上,有池窪然而方以長,曰王羲之之墨池者,荀伯子《臨川記》云也。羲之嘗慕張芝,臨池學書,池水盡黑,此为其故跡,豈信然邪?方羲之之不可强以仕,而嘗極東方,出滄海,以娛其意於山水之間,豈有徜徉肆态,而又嘗自休於此邪?羲之之書晚乃善,則其所能,蓋亦以精力自致者,非天成也。然後世未有能及者,豈其學不如彼邪?則學固豈可以少哉!况欲深造道德者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