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什么是例证法: 选择典型的、有代表性的个别事例来论证观点的方法。叫做例证法。运用例证法写文章,一般是先提出论点,然后用事实来论证。二、运用例证法应注意四点。第一,做事实论据的材料有:①古今中外的事实②具体数字。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写文章,发表议论,用事实说话最有说服力。事实证据有各种各样的。  相似文献   

2.
叶倩倩同学问:《谈骨气》一文是如何选取典型事例作为论据证明中心论点的?《谈骨气》是我国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杂文家吴晗所写的一篇议论文。在文中,作者令人信眼地证明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这令人信服源于作者  相似文献   

3.
《自学成才要有文史知识》主要采用例证法进行论证。例证法使论点辐射到全篇,色彩纷呈,气象不凡,使本文呈现出一般议论文所没有的论证意境。论点的光辉例证法是用分析具体事例采论证论点的方法。“例”即具体事例,“证”即分析。例证必须是以例为证。事例一般是概括的,也可以是具体的,但不管是概括的还是具体  相似文献   

4.
《谈骨气》是中学语文的传统篇目,向来语文教参对于这篇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普遍认为是事例论证的典范。而且都一致认为,全文的论证纲领是孟子的那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并且认为文中的三个事例(文天祥拒不降元、贫穷汉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怒斥国民党反动派)是分别依序对孟子的那三句话作出论证的。以前对此也并不很在意,似乎就是如此。可前不久,在一节《谈骨气》公开课的听课过程中,我发现,第二和第三个事例的确是重点论证了孟子三句话中的第二和第三句话,而第一个事例却不仅仅是论证孟子的第一句话,而是对孟子…  相似文献   

5.
例证法就是用事实作论据论证文章观点的正确性。"事实胜于雄辩",用事实说话,说服力强,可使文章内容充实、具体、厚重。因而,例证法是议论文采用最多的方法之一。在运用例证法时,笔者认为应注意以下几点。一、事例要典型所谓典型,即同类事物中最突出的。作为例证的事例,应有广泛的代表性,一般来讲,应优先考虑著名的人物或事例,慎用校园、家庭、市井街头的琐碎事例。这样才能全面地论证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比如在论述"平凡之举,温暖于心"这个主题  相似文献   

6.
论证方法是连接议论文的观点与材料的桥梁,在议论文中作用重大。常见的论证方法有例证法、引证法、对比法、喻证法、引申法,现分别阐述如下。一、能分析评价例证法。例证法即列举出典型的事例并进行分析,来证明论点。所举事例必须能为中心服务,具有针对性和典型性。如,邓小平同志《讲讲实事求是》一文,列举了毛泽东大量实事求是的事实,有力证明了文章的中心论点。二、能分析评价引证法。引证法即在议论时引用名言警句等来证明论点。所引名言警句当然要有权威性,并要  相似文献   

7.
例证法是运用典型事例证明论点的论证方法,中学生在写作议论文时,经常运用这种方法,但又往往用得不甚得法。在议论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利用范文提供的典型材料,加强例证法的教学,教给学生运用事实论据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议论能力。下面以《崇高的理想》(下简称《崇》)一文为例,说说我教学  相似文献   

8.
例证法是议论文常用的论证方法,例证法要求所选例子典型、恰当,能充分证明论点。《论“作伪”》作者在文章的第四段论述中国古代的“作伪”现象。但作者所举例子与“作伪”这一论点存在一定脱节,因此这个例子不太符合例证法“事例要有典型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9.
用典型事例论证的方法叫例证法。一篇议论文,如果有了充分、确凿的事例作证,就可以使它的论点站得住脚,令人信服。使用例证法,对于扭转同学们平时作文时的那种抽象说理,空泛说教,言之无物的现象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例证法是写议论文最常见的论证方法之一。初中生写议论文运用例证法,常见的毛病是:不善筛选事例,盲目罗列;组织事例时随意安排,不合逻辑;叙述事例时“水分”太多,定向不明;不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例”“理”分离。怎样克服这些毛病呢?慎选——严格筛选,典型有力。同学们使用例  相似文献   

11.
人们常说“事实胜于雄辩”.一组典型的事例。往往可以产生超过长篇大论的说服力.收到强有力的论证效果。正因如此。例证法成了大家写作议论文的首选方法。但要运用好例证法,充分发挥事例论据的效果.首先必须选好事例材料,其次还要运用好事例材料。  相似文献   

12.
卢登茂 《陕西教育》2008,(12):74-74
一、列举事例层层深入 比如说《谈“骨气”》是一篇很好的议论文,课文引经据典论证了“中国人是有骨气的”。什么是骨气?骨气本身的概念是抽象的,教师可由生活中的社会现象,举些贴近学生生活所熟悉的有关人的品质、气节、人格方面的事例,刨设体现人的“骨气”的意境,然后导入课文,作者是怎样论述“中国人是有骨气的”?在同学们阅读课文的基础上,提出富贵与不淫,贫贱与不移,威武与不屈的三个事例,使同学们明白,  相似文献   

13.
吴晗先生在《谈骨气》这篇短论中,先引用孟子“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的话,阐述“骨气”的含义,然后,分别引述文天祥拒降、饿者不食嗟来之食、闻一多怒对反动派手枪三个事例,条分缕析,层层深入地论证了“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对照“嗟来之食”的原文,研读《谈骨气》,我认为不食“嗟来之食”作为事实论据,其充分性、典型性似有不足。“嗟来之食”的典故出自《礼记·檀弓下》,为方便对比评说,特将其与《谈骨气》中相关段落摘录于下。“齐大饥,黔敖为食于路,以待饿者而食之。有饿者蒙袂辑屦,贸贸然…  相似文献   

14.
选用确凿、典型的事例证明自己的观点的方法,叫例证法。这种方法既可通篇使用它进行论证,也可与其它方法结合起来进行论证。事实与观点的一致,是这种方法的逻辑力量之所在。下面仅就中学语文教材中的议论文为例,谈谈例证法运用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借故事说理     
×××同学问:《弈喻》与《谈骨气》、《失败是个未知数》,都是有叙有议,借故事来讲道理的文章。你能不能给我们说说三篇文章在这方面的异同? 答:这三篇文章都是有叙有议,借故事来讲道理,而且都是以议论为主。这是它们的相同的地方。但是,这三篇文章借故事来讲道理时,具体论述过程是不相同的。先说《谈骨气》。该文开门见山,直接提出全文的论点:“我们中国人是有骨气的。”然后引用孟子的三句话,解释了“骨气”的含义,并指出有骨气是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我们祖先有“许多有骨气的动人事迹”,领起三个故事,从三个角度证明“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论点。三个故事分别照应孟子的三句话,是并列关系。最后用“孟子的这些话”照应全文,转入总结,指出无产阶级骨气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谈骨气》是中学语文的一篇传统课文,语文教参对于这篇文章论证方法的分析,向来普遍认为是事例论证的典范。而且都一致地认为,全文的论证纲领是孟子的那三句话:“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并且认为文中的三个事例(①文天祥拒不降元。②贫穷汉不食嗟来之食。③闻一多怒斥国民党反动派。)是分别依序对孟子的那三句话作出论证的。  相似文献   

17.
《谈骨气》的段落处理,五省(区)的《教参》是这样的:一部分(一——四节):提出论点;二部分(五——九节):论证论点;三部分(十节):总结全文。一、二部分的处理,笔者认为欠妥。《谈骨气》的论点,不须深究就知道:“中国人是有骨气的。”这一中心论点的提出是一、二节。依《教参》的处理:一节提出论点,二节解释骨气,三  相似文献   

18.
例证法是写议论文最常用的论证方法之一。初中生写议论文运用例证法,常见的毛病是:不善筛选事例,盲目罗列;组织事例时随意安排,不合逻辑;叙述事例时“水分”太多,定向不明;不注意对事例进行分析,“例”“理”分离。怎样克服这些毛病呢?  相似文献   

19.
向明康 《高中生》2012,(30):6-7
例证法是议论文中用得较普遍的一种论证方法。一般而言,运用例证法应包括三个层次:引例、叙例和析例。但是,很多考生在写作中只注意引例和叙例,而忽视对事例的深入分析,结果严重影响了事例(事实论据)论证论点的力量。这是需要特别注意并加以纠正的。  相似文献   

20.
徐涛同学问:《改造我们的学习》引用了哪些典型事例和概括性事例?各有什么作用? 例证法是议论文中最常用最、有力的论证方法之一。从事例的详略程度来分,有典型(具体)事例和概括性事例两种。典型事例即由个别反映一般的代表性事例;概括性事例就是能反映一类现象、一类事物共同特点的事例。引用典型事例要具体可靠,针对性强;引用概括性事例应简明扼要,分寸得当。先说本文引用的典型事例。第二部分第9自然段,针对主观主义学风致使“理论和实际分离”的毛病,列举了“教哲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逻辑,教经济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经济的特点,教政治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中国革命的策略,教军事学的不引导学生研究适合中国特点的战略和战术”,“在延安学了,到富县就不能应用。经济学教授不能解释边币和法币,当然学生也不能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