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于斌  周文 《新闻与写作》2006,(11):18-19
在漫画界,常铁钧被誉为善于创新的漫画家。他是一名知识面宽、生活面广的杂家.潜心利用自己掌握的广博的文化知识和深厚的民俗底蕴,创作出大量的政治漫画和生活漫画。他在漫画创作中注重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树立起新品牌——《老戏新画》。其中《孟姜女哭长城》、《三娘教子》、《皇帝的新装》、《贵妃醉酒》一组漫画,于1993年荣获全国漫画展最高奖——“中国漫画金猴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说起新闻报道,武警8744部队政委张雕选有他独到的见解。他常说:“不关心新闻工作的领导,是不明智的领导!”他除了抓好把关定向.还设身处地关心报道员的生活和成长,使部队新闻报道一直走在兄弟单位前列。  相似文献   

3.
世象漫画是一种描写世态人情的漫画。作者运用漫画的表现手法,对社会生活,人情世俗表达自己的看法。世象漫画这个名称,一些人可能感到陌生,其实,它早在30年代就已经很盛行了。漫画前辈丰子恺先生就画了许多世象漫画,他的专集就有《儿童相》、《学生相》、《民间相》、《都市相》、《战时相》等多种。叶浅予、陆志库先生的漫画速写也是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劳动人民特别是市民的生活情景。 世象漫画以反映社会家庭生活为主,在内容题材和表现手法上,可以讽刺,可以歌颂,可以抒情。运用的手法注重反映生活原型,对事物直抒胸怀,一般不…  相似文献   

4.
苏朗说他最喜欢的一句箴言是:“诚实的蜜蜂是不会向塑料花献殷情的”。有感而发,针砭时弊,可谓他“定向思维”的创作宗旨。1995年12月获《工人日报》第二届黑白漫画比赛一等奖,1996年4月获首届全国报刊漫画大展一等奖的《影子部队》不仅包含了他的创作思维,也使人们窥到了他创作的潜力与大气。他在《影子部队》创作随想中写道:当今,有的人对权力真是炙手可热,当权力悄悄来到身旁,罪恶也像幽灵般紧随而至,可谓“形影不离”。权力好像和利益该划等号。在我们这个法制尚待健全的  相似文献   

5.
10月8日下午,来我区参加第七届“中国新闻奖”评选会的朱根华先生,应新疆漫画学会、新疆日报“沙枣花”漫画专刊和《新疆新闻界》编辑部的邀请,在新疆日报社为我区部分漫画作者和报刊美术编辑作了一场生动的漫画学术讲座。朱根华先生是《人民日报》高级编辑、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是我国著名的擅长画国际题材的漫画家。他早在40年代便开始进行漫画艺术创作,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在讲座会上,他根据自身的创作经历和体会,向与会者介绍了漫画艺术的功能和作用。他带来了多年创作的一部分漫画原件,向我区漫画作者畅…  相似文献   

6.
新闻漫画是一种具有特殊风格的新闻宣传形式,它既具有新闻的时效性,又具备漫画手法中造型的夸张性和语言的幽默性。在进入读图时代的今天,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新闻漫画作为“快餐化”的一种,也越来越受到广大读的喜爱,而且逐步成为开展和加强舆论监督的重要手段,成为增强新闻媒体权威性、可读性的有益补充。怎样使新闻漫画收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如何拉近作和部队官兵心理上的距离?可以说注重选题立意是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在报纸面临网络、电视、图片等多种图像媒体威胁的背景下,重新正确认识和运用新闻漫画艺术,对于提高报纸影响力、版面视觉冲击力、增强纸媒竞争力,具有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运用直观性优势新闻漫画是以报纸版面为载体、以新闻事件为题材、以漫画表现手法为特色的图画,与其他传统画种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断出新、不断变化,直观地用艺术形象反映新闻事实,成为漫画家族中  相似文献   

8.
张中军1991年穿上了橄榄绿,自投身部队这个火热的天地后,军营中的一些新人新事不时在他的心中荡起阵阵涟满。由于他入伍前在县广播站搞过报道工作,有一定的文字功底,他便用自己的笔去汇歌军营生活中的一些人和事。小伙的才气很快得到部队领导的赏识,将他分到武警山东总队二支队专职搞新闻报道工作。这下张中军如鱼得水,写得更勤了一H要有好的新闻线索,他保证不过夜,有时通宵达巴地写作,眼睛都熬红了,但他乐此不疲,从不叫苦。张中军对新闻有一种执著的劲头儿,他说,要写好新闻,一是要善于发现好线索;二是要有一股拼劲。1993年…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漫画界,江有生被公认为是一位“常青树”.不仅其漫画能常画常新,而且其思想和观念总能跟上潮流.站在时代的潮头。听惯了别人对他漫画赞赏,他总是冷静地回应:“我只是画出了我自己的风格。”常常面对新闻漫画是死是活的争论.江有生展现了他作为一个过来人特有的平和:“新闻漫画没死,但路途艰难。”谈到新闻漫画的改革,他敏锐地指出:“模仿很必要,但独立的创作更重要。”谈到新闻漫画所遇到的尴尬处境,这位年逾八旬的老者的回答依然掷地有声:“面对困境至少我们还能微笑。” 这就是江有生.一个永远坚持自己的风格.永远保持乐观心态与平和心境的慈祥老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苗苗 《档案天地》2010,(4):11-15
我是在北影大院里长大的。因为我父亲是1941年的老八路.他是在1949年北平解放后。跟部队一起来到了这座城市。进京以后,那会儿好像什么都是要军管似的。就是需要派部队的人去代表管理某个单位。我父亲就是去了北影厂.当时他们好像有4个人吧,其中还有谢铁俪老师。当时他们其实很不愿意离开部队.像我爸爸那会儿在部队担任连长.他非常喜欢部队生活。  相似文献   

11.
苗地的连环漫画《傻冒外传》,曾连载于《中国漫画》杂志上。“傻冒”是个小公务员,作品描写他所遇到的种种可笑的事,反映了种种不良的社会风气。傻冒和他周围的人物的形象刻画生动,有着浓厚生活气息,作者曾说过:“从生活中猎取我们所需要的漫画形象十分必要,这样才可以避免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三四十年代,漫画在我国曾颇为繁荣,风靡大江南北。近20年来,漫画又日益兴盛普及。生长在中国漫画艺术发祥地上海的著名漫画家戴逸如,自幼“就把丰子恺漫画翻得滚瓜烂熟了”。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实业家兼藏书家,家中藏有汗牛充栋的文史哲典籍和中外古今名画与艺术图册。天长日久受到书香的熏陶和沉浸于艺术氛围中,为他日后成为独具一格的漫画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文革”中,戴逸如曾去过崇明农场,其后在上海航道局任船员和航道报编辑。他写过各类文学作品,也画过中国画、油画、素描和宣传画,但他最钟爱的还是漫画艺术。80年代…  相似文献   

13.
台湾约有1/5的人口看漫画,每年台湾漫画的传阅数量,高达3亿多本。几年间,台湾的漫画出租店快速发展到约4000家,几乎等同于生活便利商店的数目,漫画对台湾社会逐渐产生重大影响。 在台湾,漫画一般可分为单格漫画、四格漫画及连环漫画,台湾的漫画市场主要以连环漫画为主。台湾目前每个月有220本至250本漫画新书出版、出版速度可以说是相当快,但可惜的是台湾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前卫”?《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军队行军时在前方担任警戒的部队。事实上,现在人们通常把超越时代潮流说成是“前卫”,如前卫艺术等。编辑是新闻工作者,新闻工作者应是站在时代潮流前列的。为什么说编辑不能太前卫呢?笔者有个很前卫的编辑朋友。他从生活方式到思维方式都是很前卫的那类。他有着不菲的收入,却是零储蓄族;他已三十好几,一直与女朋友过着同居生活;他有着很强的好奇心,对行为艺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作为一名普通白领,他的生活当然无可厚非,但是,他供职于某大报生活副刊做编辑,他的前卫思维就影响了工…  相似文献   

15.
朱德庸从事漫画创作20年,以幽默引领华人流行文化20年,被誉为是“惟一既能赢得文化人群的尊重,又能征服时尚人群的漫画作家”。其作品中透着对生活的深刻理解,他的第一本语录——《婚姻是一场华丽冒险》来了!  相似文献   

16.
我与《新闻战线》的“漫画缘”王成喜作为漫画作者,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创作之路上碰到为自己铺石引路的编辑。这样的编辑被我遇上了。14年前,我还是部队的一名年轻基层干部。由于我十分爱好新闻写作,《新闻战线》一直是我最爱阅读的新闻理论刊物之一。那时,《新闻战...  相似文献   

17.
他准确而透彻地分析了我国漫画发展的动态,一针见血地批判了漫画创作和漫画编辑工作中的种种弊端。对于怎样做个合格的漫画编辑,书中都做了精辟的论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8.
练小川 《出版参考》2023,(9):13-15+19
漫画小说通常被误解是玄幻穿越和超级英雄的故事。然而,漫画小说里有一个严肃的非虚构类别——漫画医学。漫画医学将严肃的医学与轻松的漫画相结合,传递医学信息和患者体验,在某些情况下比文字更有效。漫画医学是医学教育和研究的新兴学科,是漫画出版的一个特殊类别。  相似文献   

19.
他,停不下手中的笔──记新华日报总编辑、高级记者刘向东李游有一幅漫画:一位高产作家右手拿笔左手也拿笔,右脚夹笔左脚也夹笔,四肢并用,奋笔疾书……漫画当然离不开夸张。但在现实生活中,新华日报总编辑、高级记者刘向东痴情写作的劲头,很有点这幅漫画的意味——...  相似文献   

20.
认识李滨声的人都说他是一个“杂家”。他曾是热心的京戏票友,上台演过戏,懂得京剧艺术,会画脸谱;他是玩风筝的行家;他会变戏法,而且掌握其中许多高级技艺;他文笔独有风致;喜爱书法、陶瓷,被友人称为“活字典”。后来,当李滨声遇到了漫画,便为中国内部讽刺漫画开创了一片新天地,打破了当时漫画界单一画种的局面。然而,李老的漫画生涯并不平坦,他是怀着一颗赤子的心——记者:李老,您因画漫画出名,曾当选过北京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同样,因为画漫画您被卷入政治运动中,和漫画一路走来,您一定有很深的感触吧?李滨声:当时北京日报有两个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