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4 毫秒
1.
与我国有着悠久文化交流史的日本 ,对于《诗经》的翻译、改写 ,突出地体现了日本接受中国文化化汉为和、和汉并存的特点 ,日本学者将《诗》不断消化 ,使之融化在日本文化之中 ,形成不似《诗经》的《诗经》变体 ,从《国调周诗》、《诗经国风》及霞朗咏会的汉诗吟诵中可见《诗经》在异文化背景中之命运。  相似文献   

2.
《诗经》中的叙事诗表现出有别于西方早期叙事诗的特色 ,一是忽略故事 ,二是极易转向抒情。其成因与先民对于诗歌功能的朴素认识密切相关 ,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审美趣味与思维习惯。《诗经》叙事诗的表现手法对于中国古典诗歌重言情轻叙事的创作格局的形成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诗经》中甲诗的某些诗句,句型与乙诗中的某些诗句、句型相同相近,因而构成了两诗之间的血缘联系,我们称之为“《诗》血缘句”通过对它的研究,对《诗》的创作形成,成诗的时间、诗的作者、流传、传授过程、分类,诗与音乐的关系,《诗经》时代人们的对诗歌的理解,诗的创作手法、诗的注疏等一系列问题会有新的突破。  相似文献   

4.
归纳整理嵇康的四言诗,可以发现其四言诗创作的引《诗》法可以分为摘取《诗经》原句入诗及摘《诗经》原句易以一字入诗两种。其引《诗》的动机在于留下文本痕迹,昭示《诗经》为其四言诗创作的典型。这种作法并非嵇康独创,汉末时已蔚然成风。纵观四言诗的历时性和共时性发展,置于篇首的引诗法一直沿用到清代,且应用于五、七言诗;置于除篇首外任意位置的引诗法,则演变为集句和“摘句为题”。  相似文献   

5.
论宋代<<调笑>>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代《调笑》词有独特的体式,与唐、五代《调笑》迥然不同,它以女性为抒情主体,以男女之间的相爱相悦、相思相别为主要内容。它带有一定的表演性质,是唱赚的早期形式。诗词文三者结合的样式,注重对人物情感心理的刻画,使它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它与通俗曲艺接近,但又追求“雅”的风格。宋代《调笑》词集中于北宋,这既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与苏门文人集团的参与创作相关,也是其自身的发展、变化使然。  相似文献   

6.
概念隐喻是跨概念域的映射,其源域向目标域的映射过程与认知参照活动中认知主体寻找认知参照点认识目标的过程相一致。《诗经》中蕴含不同类型的概念隐喻,包括婚恋诗隐喻、怨刺诗隐喻、赞美诗隐喻、史诗隐喻以及祭歌隐喻等,其相应的认知参照点模型有所变化。基于认知参照点理论分析《诗经》中的概念隐喻,有利于沟通这两种认知机制,揭示《诗经》的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7.
袁枚对《诗经》的文学诠释围绕其诗学核心范畴性灵而展开。他认为《诗经》都是“直写怀抱”的性灵之作,肯定其中描写男女情爱的诗篇;指出《诗经》风格多样乃是因为诗人性情多样,否定《诗经》皆“关系人伦日用”之说;反对多附会、以琐屑为功的考据说《诗》与脱离文本说《诗》,发展孟子“以意逆志”和提出“歌”以悟《诗》的接受原则与方法。  相似文献   

8.
《诗艺》是现代英美诗的宣言书.麦克利什认为,诗的语言是意象的、艺术性的、复义的.《诗艺》中的意象是构成诗的主旋律,赋予了诗的弹性美.  相似文献   

9.
魏敏 《甘肃教育》2021,(3):166-167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和《离骚》是两大艺术瑰宝。《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文学传统,而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典范,则始于屈原的《离骚》。鲁迅曾对二者做过比较,结论是:“较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相似文献   

10.
《长恨歌》有讽喻说和隐事说两类观点。从"以意逆志"的角度看,《长恨歌》主要是同情杨。李的爱情悲剧,同时也对李隆基的表现进行了揭露和谴责,是感伤诗而不是讽喻诗,更无关乎隐事。  相似文献   

11.
《蒹葭》与《山鬼》分别为《诗经》与《楚辞》中咏唱爱情的出色篇章,然而,这两篇内容相似的作品却向读展示了《诗》与《骚》不同体风格的差异,以及北与南不同地域风俗的差异。立足于这两篇作品,对其中所体现出来的歌、诗化差异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孔子强调诗歌讽谏功能的诗教、诗学观,对汉代产生了重要影响。《毛诗》大小序、三家《诗》、司马迁、班固、王逸、郑玄等皆继承了讽谏论诗的传统。汉儒不仅在文学批评中强调诗歌的讽谏功能,还在实际的政治生活中,以《诗经》当谏书;在创作上,仿照《诗经》作者“大谏”的传统,在诗歌中寄寓讽谏之义。重视诗歌的讽谏功能,是汉代诗学的重要特点。  相似文献   

13.
先秦之《诗》到汉代被经学化以后,其原貌日渐不清。考查先秦儒家其他典籍与《诗》的关系,可以帮助我们部分地了解《诗》的原貌。《礼记》称《诗》透出《诗》乐一体的礼乐文化的客观信息,《礼记》论《诗》引《诗》则一方面反映出儒家对《诗》经学化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又透露出儒家对《诗》的文学性的感受。  相似文献   

14.
传播学是一门新兴的社会科学,作为其分支之一的诗歌传播学也处于发展阶段。诗歌尤其是古代诗歌在中国文学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对古代传统诗歌的传播研究对构筑本土传播学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古典小说《红楼梦》中的诗歌为切入点,试分析其诗歌在小说虚构语境下的传播类型及通过诗歌在现实语境下的文本研究探讨诗歌文本和小说文本传播范围和传播影响不平衡的状况。  相似文献   

15.
楚竹书《孔子诗论》与孔门后学的诗学倾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楚竹书《孔子诗论》非出自孔子 ,乃孔门后学之作。其与《论语》中所体现出的孔子《诗》学 ,应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风。竹书《诗论》与孔子《诗》学之间 ,在学诗以培养人格、传承礼乐文明等文化精神方面存在着明显的继承关系 ,但更多的是发展。竹书已不再强调《诗》的社会功能 ,不再考虑《诗》的比附性意义 ,而是在对诗意的理解中 ,把握诗旨 ,并把诗与社会、政治及历史联系起来 ,从《诗》中探寻周代社会政治盛衰之迹。呈现出由《诗》之文本入手的学术性倾向。其对孔子诗学的最大发展则在于对诗歌本质与性质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诗经》作为中国诗歌文学的滥觞,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学和思想内涵。班固所撰《汉书》,不仅有其重要的史学价值,其中引用了丰富的《诗经》资料,也是我们研究先秦与西汉《诗经》学的重要文献。本文试从引用次数统计,引用的方式、特点及引用的意图、形成原因等不同角度浅析《汉书》引《诗》的状况。  相似文献   

17.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其语言优美意象丰富,其中更包含大量的隐喻。意象图式是隐喻的认知基础,是人类经验中将抽象关系与具体意象相结合的组织结构。因此本文将从认知语言学中的意象图式理论对《诗经》中的一些隐喻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诗歌欣赏,历来令读者关注和头痛。如何在读者和诗歌文本之间架起一座诗意的心灵之桥,这需要诗歌学者们的睿智和勇气。李怡主编的《中国现代诗歌欣赏》的出版就体现了这一点,它使我们感受到一种独特的文化精神和文化关怀,其欣赏视角的新颖,理论形态的完善丰富和技术途径的严谨清晰,为中国现代新诗的欣赏提供了一份独特的理论与实践相互融合的经典文本。  相似文献   

19.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中国诗性文化的大成之作。在《诗经》当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中国诗歌的流变,理清中国诗歌的性质。文章借助《诗经》文本,通过中国诗学理论来厘定中国早期诗歌的性质。这既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国的诗性文化特征以及《诗经》本身,并且还将帮助我们进一步认识中国文学与哲学及宗教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根据语言要素,诗歌的语言表现分为三个平面:语音平面、语法平面和语义平面,修辞学的批评方法是诗歌阅读和鉴赏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