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应用基于专利的交叉影响法,从会聚深度的变化趋势和会聚广度的变化趋势两方面定量地分析纳米技术、生物技术、信息技术(NBI)三大技术间的会聚趋势。通过会聚深度分析得出了纳米、生物、信息技术各自领域内部及交叉领域内会聚深度不断增强的技术;通过会聚关系网络的动态变化分析得出了会聚广度不断扩大的关键技术。在此基础上为企业选择会聚技术的优先研发领域提出了对策建议,为政府促进会聚技术发展策略的制定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2.
研究技术部类之间会聚指数测度的方法与指标,有助于从中观层面把握技术会聚发展的态势,对促进工程技术领域学科优化设置、前沿技术交叉融合与会聚发展的战略部署、科技人力资源配置和科学技术合作与交流等,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撑作用.基于技术会聚理论和技术共类分析方法,提出了技术部类之间会聚指数测度的理论依据、方法和指标,并以世界专利数据库《德温特创新索引》中的1 405 124条专利数据为样本,对德温特分类代码系统中全部20个技术部类之间的会聚指数测度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探讨了各个指标的理论价值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探索新兴学科会聚发展趋势的测度方法与指标,有助于我们把握新兴领域的发展趋势,理解新兴学科形成与演进的机理,对国家前沿交叉学科发展的战略部署,具有重要的决策支撑作用。基于科学技术会聚发展的理论,提出新兴领域学科会聚发展趋势的测度指标与方法,并对纳米科技的学科会聚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显示,纳米科技学科会聚指数远远高于SCI-E数据库中整体学科会聚指数,纳米科技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发散与收敛等特征。测度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性,实证分析结果对纳米科技发展的决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技术会聚和技术共类分析的理论与方法,提出技术大类之间技术会聚指数测度指标和方法,并对《德温特创新索引》数据库中"化学"、"工程"、"电气与电子"三个技术大类之间的技术会聚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测度方法与指标具有比较广泛的应用性。  相似文献   

5.
技术会聚研究探析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娜  毛荐其  余光胜 《科研管理》2017,38(12):20-28
近来,技术呈现交叉、融合的发展趋势,技术会聚涌现,有望主导下一代技术创新。本文首先借助科学计量和共现网络分析对技术会聚研究趋势及热点进行总体概述;接着对文献回顾归纳分析,从技术会聚界定、测度、过程及会聚创新几个方面对技术会聚研究进行梳理并展望。研究发现:现阶段,技术会聚内涵已基本明晰,技术会聚测度研究最为广泛,但技术会聚其他方面的研究成果是初浅的、零散的、不成体系的;为促进技术会聚的发展及相关科技政策,迫切需要学者打开技术会聚"黑箱",开展技术会聚辨识、预测及技术会聚创新等重点选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探索技术会聚测度方法,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技术会聚的发展态势和演化机理,为技术的会聚发展决策提供支撑。基于专利耦合分析和专利主题词共现分析方法,以全球制药技术会聚中国(中医)和美国(西医)专利技术为实证,探索了技术会聚测度方法,并进而探讨中西医对世界制药技术发展的影响。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中医对世界制药技术发展的影响主要集中于中医中药领域和癌症治疗等其他一些领域,西医对全球制药技术发展的影响更加多元化;受中医影响的主要会聚主体都是中国的制药研发机构,受西医影响的主要会聚主体涉及到多个国家的全球领先制药机构。研究中提出的技术会聚测度方法,可以被广泛地应用于类似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7.
以1900~2013年Web of Science(WOS)收录的动物学(Zoology)为主题的文献为数据源,借助WOS分析功能和CiteSpaceⅡ信息可视化软件,对数据进行共引、聚类以及突变分析,揭示动物学中Zoology主题研究的优势国家和地域,追踪和揭示领域前沿和热点。结果发现:纵深发展形成了动物系统学和保护生物为基础的两个前沿和趋势,形成了"中国"、"新物种"等研究热点,我们应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加强与国际的交流合作,将动物进化学和保护生物学有机结合,提出具有创新性及重大影响的新理论,进一步推动我国动物学的前沿领域发展。  相似文献   

8.
技术会聚是不同领域或来源技术知识的交叉与融合,产生兼具组合价值及协同价值的会聚技术。当前技术演变呈现会聚态势,尤其是新兴交叉领域,毋庸置疑创新主体的技术研发实践需要技术会聚。然而,技术知识会聚到何种程度及会聚何种类型的技术知识能产生高价值的技术成果?成为研发人员迫切关注和学者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本研究以纳米生物制药领域为例,收集该领域在美国专利商标局(USPTO)申请的专利数据,基于多个粗细粒度分别测度该领域技术会聚的程度,运用负二项模型检验理论假设。结果表明:技术会聚程度对技术价值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被会聚的技术知识成熟度及重叠度均削弱此正向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指导技术研发活动中研发人员的技术会聚实践。  相似文献   

9.
[研究目的]基于研究前沿多维特征指标测度识别研究前沿,分析科学前沿主题与技术前沿主题间的联系及其演化。[研究方法]首先,对论文和专利数据进行主题挖掘,从前沿主题特征出发通过新颖度、增长性、影响力和交叉性4个测度指标识别出研究前沿,分析科学前沿主题与技术前沿主题间的联系;其次,通过主题相似度计算、主题过滤等方法识别具有演化关系的主题对,并对前沿主题内容演化过程进行可视化分析。[研究结论]以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领域为例,识别出了包括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堆研究等在内的4个科学前沿主题与复合电极材料在内的4个技术前沿主题,科学研究与技术研究互相推进,呈现双螺旋式发展。  相似文献   

10.
专利是创新的源泉.运用信息可视化技术,借助citespace软件,对1991-2009年间的SSCI数据库中的专利主题文献计量分析结果显示,"创新"是专利研究国际最热点的主题,尤其是技术创新方面的研究,得到国际专利研究学者们的普遍关注.信息可视化技术手段,能够在较短时间内绘制出某一学科领域或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主题,有利于提高研究者的科研效率,也为其他类似主题的研究提供了范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意义]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气候和环境变化已经给人类带来恶劣影响,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是控制大气中温室气体含量的重要手段,有助于实现我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方法/过程]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DII)检索有关“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的专利,开展专利分析:(1)对专利数量、专利申请时间等指标进行统计分析;(2)对专利公开国家/地区、专利权人以及研发团队合作关系等进行关联关系分析;(3)使用CiteSpace工具进行文本主题聚类分析和热点分析,基于专利被引频次分析“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领域的关键技术主题,以掌握该领域的技术研发态势。[结果/结论]全球“碳捕捉”“碳利用”和“碳封存”技术的研发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入发展期;中国和美国的专利量领先全球,是全球最重要的技术布局市场;较多日本企业在该领域申请了专利,且全球企业间技术研发的合作较少;“碳捕捉”的材料、设备、系统以及“碳封存”的储存罐是研发热点,但“碳捕捉”技术较多关注能源开采、发电、采矿冶炼等工业生产过程,对大气中二氧化碳捕捉技术研发较少。从高被引专利来看,中国是该技术领域最重要的技术布局市场,在传统能源开采、工业生产、煤火发电等行业的碳捕捉方法、设备和系统技术研发较多;二氧化碳的再利用如防爆防雷、农业生产等技术研发较少;相对于“碳捕捉”和“碳利用”技术来说,“碳封存”技术则较为空白,这与“碳封存”技术的实现条件较为复杂以及成本较高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意义]随着产业和技术复杂化,需要融合多个技术领域才能有效进行创新。研究技术融合趋势,有利于提供产业创新路径,促进技术融合,识别新兴技术。[方法/过程]采用LDA主体模型和社会网络方法,以关节机器人专利为例,对专利文献进行主题分类,提炼技术关键词,构建技术关键词间的主题共现矩阵,对技术融合进行测度并分析技术融合趋势。[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关节机器人专利技术融合呈小世界趋势,机械本体与驱动结构,控制系统与驱动结构融合趋势不明显,传感器是关键核心技术,机器人与人工智能结合是产业技术发展的新兴领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意义]科学准确识别关键共性技术对企业和国家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战略议题。[方法/过程]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专利文献分析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框架,运用文本挖掘和技术演化分析方法,获取特定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首先,使用Viterbi算法识别专利文献中的专业术语,通过LDA算法捕捉专利文献中的技术主题聚类;其次,通过将技术主题的共类特征数值化,作为共性程度的度量;随后,将技术主题节点在技术演化转移网络中的关键程度作为技术关键性的表征,并使用PageRank算法衡量技术主题的关键性。最后,以机器人及数控机床技术为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结果/结论]该方法可实现高效、准确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为国家制定创新扶持政策提供支撑。[局限]研究仍需扩大科技文献的收集范围,以实现更全面的关键共性技术识别。  相似文献   

14.
[研究目的]基于技术研发与基础研究的关联挖掘技术领域前沿主题,对于促进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现有技术领域前沿主题预测或者来自专利或者依据文献分析,存在基础研究与技术研发的脱节。[研究方法]以专利代表技术研发成果,通过专利的非专利引文建立技术研发与基础研究的关联关系,并提出一种综合考虑专利引用基础研究成果时滞及专利科学循环周期预测技术领域前沿主题的方法。[研究结论]研究结果显示:a.可基于技术研发成果集中引用基础研究成果的时滞区间,通过基础研究成果主题预测技术领域前沿主题;b.中国农业技术领域前沿主题包括种质资源发掘保存与创新、畜禽健康养殖与疫病防护、环保型肥料创制等;c.中国材料技术领域前沿主题包括智能材料与结构制备技术、高温超导材料与制备技术;d.中国能源技术领域前沿主题包括大规模输配电和电网安全保障、可再生能源低成本规模化开发利用、氢能及燃料电池技术等;e.中国网络信息技术领域前沿主题包括传感器网络与智能信息处理、智能感知技术、信息安全保障技术等;f.中国制造与工程技术领域前沿主题包括极端制造技术、数字化与智能化设计制造。  相似文献   

15.
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为识别我国太阳能光伏领域核心技术、把握光伏技术发展趋势,从德温特世界专利索引数据库获取我国1963年至2020年3月太阳能光伏领域专利数据,依据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将我国光伏技术发展划分为起步期、成长期、成熟期3个阶段,利用关联规则挖掘各时期有价值的技术领域,并通过计算各技术领域间的交叉影响系数及其对整个技术系统的影响贡献率识别核心技术领域,最后建立交叉影响有向网络,分析核心技术领域演化特征。研究发现:我国太阳能光伏技术发展主要以半导体器件为基础,逐步演变为光电转换技术、光伏照明、太阳能电池、光伏建筑一体化等多个技术领域共同作用的发展模式,呈现应用导向型多元化发展。最后,从产业技术升级、优化关键技术两个方面提出对策建议,为我国光伏领域创新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低碳创新的技术发展路线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是成就中国特色低碳之路的重要保障,应合理规划低碳技术发展路线图,包括明确重要技术领域、识别关键技术发展路径、探索技术创新的政策措施。整体来说,应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创立完善的科技创新体制、确立企业作为新主体的地位等策略进一步提高中国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对于具体技术来说,能源供应、交通、建筑和工业领域的关键低碳技术普遍面临着技术研发、成本或市场等方面的挑战,应当正确识别技术特征,制定适合技术发展阶段的政策措施,通过政策创新解决低碳技术发展关键障碍。  相似文献   

17.
由于具有巨大并行计算能力、海量信息存储密度及超低能耗等优势,近年来,核酸分子在分子计算、数据存储以及信息安全等研究领域广受关注。特别作为基于数学难题的、传统的密码理论与技术的有益补充,以核酸为信息载体的数据隐藏、认证、加密等信息安全技术极富发展前景。文章在介绍基于核酸的加密、隐藏及认证技术原理的基础上,详细论述了该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成果,并对我国如何发展基于核酸的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科学社会的发展,多学科领域间不断发生知识流动,使得不同的技术发生融合。对其进行早期识别和探测,将有利于企业及时发现机会,并调整技术创新战略。现有的基于专利的技术融合测量及预测研究尚未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针对此问题,提出一个测度技术融合的框架,该框架以专利数据为依据,从聚合性、耦合性、均衡性三个角度对其进行分析,全方位的分析了技术融合所形成的整体网络以及构成网络的各技术主体,最后对网络的均衡程度进行了研究。以德温特专利数据库中的纯电动汽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融合为实例对模型进行验证。最后根据三个维度可以筛选出在融合水平较高且融合范围较广的技术,以及相对较稳定的技术组合。相关企业和研发结构可以根据筛选出的最优技术或技术组合进行选择性研发,推动相关产业的融合升级。  相似文献   

19.
我国陆上油田大多已经进入高、特高含水期,开采难度越来越大,选择适合油藏特征的提高采收率技术对于油田稳产增产日趋重要。本研究梳理了我国油田已应用和将要采用的提高采收率技术清单,提出油田中后期提高采收率技术成熟度评估方法,将技术成熟度等级和技术生命周期对应起来,绘制了技术成熟度曲线,并讨论了各类提高采收率技术的未来发展路线。研究结果表明,蒸汽吞吐、蒸汽驱、聚合物驱等技术目前已基本成熟,在适宜油藏类型和地质特征的油田得到了较为广泛地推广应用;稠油开采技术需拓展矿场实验规模和类型;水驱技术需加强对地质油藏的认识程度和表征精度;化学驱技术需进攻关经济、环保、稳定的体系配方;注气技术需突破气源低成本供应瓶颈;微生物驱技术需扩大试验规模,增强实验效果;超前储备颠覆性技术需做大量基础研究、先导试验、技术攻关试验和矿场试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