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本文根据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及内涵,遵循科学性、均衡性、可操作性、规范化原则,构建了中国副省级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序,结合各城市科技竞争力增长指数测算分析,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2006—2010年科技竞争力的动态变化进行评价研究,并结合科技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的协调性分析,为提升科技竞争力、加强科技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
以产业评价"三力模型"为依据,从自主创新力、效益贡献力、国际竞争力三个维度设定了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突变级数法构建了中心城市发展质量评价模型,并对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的发展质量进行综合测算与三维空间散点聚类分析,结论认为:我国中心城市发展质量"三力"同步均衡异化趋势与板块级别梯度递减特征叠加,且呈现高水平均衡、跨越逼近、平稳推进、创新短板、低水平均衡五种发展阶段特征。  相似文献   

3.
18城市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科技竞争力动态评价、科技竞争力与经济竞争力的关联度研究、政策对科技竞争力的影响三方面对国内18个副省级及中心城市科技竞争力进行评价研究,为提升城市科技竞争力、促进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张亚京  迟国泰 《科研管理》2019,40(11):46-56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是指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民生和生态等多方面间的协调状态。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科技进步、资源环境这4个准则方面建立了包含36个指标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集对分析方法,将不同单一评价方法对最好评价排序的同一度和最坏评价排序的对立度结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统一城市评价结果,解决变异系数赋权、离差法赋权等不同评价方法排序不一致的问题。本文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实证样本,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副省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优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沿海城市较内陆城市排名靠前。其中,深圳、广州、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位于前三,沈阳、长春为于末二位。  相似文献   

5.
张亚京  迟国泰 《科研管理》2006,40(11):46-56
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是指衡量一个地区经济、民生和生态等多方面间的协调状态。本文从经济发展、社会民生、科技进步、资源环境这4个准则方面建立了包含36个指标的城市经济社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本文通过集对分析方法,将不同单一评价方法对最好评价排序的同一度和最坏评价排序的对立度结合起来,得到最终的统一城市评价结果,解决变异系数赋权、离差法赋权等不同评价方法排序不一致的问题。本文以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为实证样本,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副省级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南方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明显优于东北地区和中西部地区,沿海城市较内陆城市排名靠前。其中,深圳、广州、杭州经济社会发展综合排名位于前三,沈阳、长春为于末二位。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改革开放以来副省级城市GDP增速来研究城市经济发展是否具有"热手效应",笔者研究发现,14个副省级城市以五年计划计算GDP增速不具有持续性,但其中10个城市以五年计划计算GDP增速具有持续性。  相似文献   

7.
18城市2004年科技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参照国家有关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提取,对国内18个副省级及中心城市进行了2004年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通过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序,结合各城市相关指标的先进性剖析,为提高城市科技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根据城市科技竞争力的基本概念及内涵,参照国家有关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科学性、全面均衡性、可操作性、规范化原则构建指标体系.通过对城市综合竞争力的排序,结合各城市科技竞争力增长指数测算分析,对我国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2011年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为提升科技竞争力、加强科技对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撑作用,进一步推动创新型城市建设提供决策依据.通过规模和水平结合反映城市科技竞争力的现状,是论文的创新点.  相似文献   

9.
我国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优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我国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指标体系,采用面向层次结构的竞优分析方法,对12个副省级城市的科技创新能力状况进行分析.在识别各个副省级城市科技创新能力的个性优势特征基础上,分别进行了个体代理评析和民主代理评析.评析结果表明,副省级城市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方面各具特色,已经形成了"万马奔腾"的局面,综合排名已不再十分重要;竞优分析结果同时指出了各个副省级城市在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建议,以供相关部门和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参照国家有关科技竞争力评价指标,通过主成分提取,对国内18个副省级及中心城市进行2005年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通过对城市综合竞争力进行排序,结合各城市相关指标的先进性剖析,匀提升城市科技竞争力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基于创新型城市建设的整体目标,参照知识竞争力指数及STI指标体系,构建了创新型城市四维评价模型.对全国4个直辖市和15个副省级城市进行对比分析,揭示出创新型城市构建进程中,创新驱动要素的差异性,结论认为,主要有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创新驱动、开放创新驱动、“两型”示范驱动、体制机制创新驱动以及综合创新驱动等六类典型驱动模式.  相似文献   

12.
隋鑫 《未来与发展》2012,35(3):96-101
自主创新是当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建设的基础和根本.本文以我国副省级城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对其自主创新投入与产出绩效进行了定量评价,得出了当前我国副省级城市企业自主创新综合效率、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等系列创新绩效指标,并对我国副省级城市的企业自主创新绩效水平现状进行了横向比较分析,最终提出了我国副省级城市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赵多帅 《科教文汇》2012,(28):203-204
与银行业同为金融业三大支柱的保险业.其与各大商业银行之间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银行业与保险业的相互融合、相互渗透。产生了银行保险这一新的保险营销形式。近年银行代理保险业务发展较快.应对其发展过程中伴随的机遇与挑战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14.
选取2010-2013年珠三角八城市金融业发展数据,基于银行、证券、保险三大子产业分析各地区金融发展现状,挖掘其金融发展水平差异成因,进而运用DEA-Malmquist指数法对金融发展的科技效率进行横向和纵向分析,从而对珠三角未来金融业的错位发展战略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韩猛 《未来与发展》2012,(4):46-49,45
基于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中的风险基础资本法,对即将实施的欧盟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进行了全面回顾,并从基本信息、资本要求定义、可用资本定义以及监管措施四个方面进行了解读。在此基础上,针对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的现状,分析了现阶段中国保险偿付能力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讨论了欧盟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标准Ⅱ对进一步完善我国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体系的启示,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我国的保险业偿付能力监管未来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徐升艳  邬径纬 《资源科学》2020,42(11):2224-2236
本文基于2007—2017年中国工业土地出让的微观数据和地级市行政审批中心数据,研究行政审批改革对产能过剩行业工业土地出让的影响,对地方政府执行去产能政策的效果进行评估。利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发现,①地级市设立行政审批中心后,促使地方政府显著减少了产能过剩行业的土地供应;②区分城市类型发现,行政审批中心设立对产能过剩行业土地供应的抑制作用在普通地级市比省会城市效果更大;③地区和行业间存在异质性。行政审批中心设立,显著减少中西部地区城市产能过剩行业工业用地出让,对东部地区城市影响较小;显著减少制造业产能过剩行业工业用地出让,对非制造业影响较小;在制造业内部,对制品业影响减少显著大于加工业。本文的研究结论说明,规范行政审批有助于地方政府减少产能过剩行业的土地出让,从土地供应视角为地方政府落实产能过剩行业去产能政策提供了新的微观证据。根据研究结论,未来应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改革;重点深化中西部地区的行政审批改革;采用专项政策推动国企主导的非制造业行业改革;注意制造业内部的产业差异,更多关注以中间品为主的加工品行业的去产能。  相似文献   

17.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开辟区域发展新赛道、加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此,厘清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规律、明晰如何有效释放其创新外溢效能,对实现各地区联动发展和推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9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空间溢出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规律及特征,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探索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从都市圈与城市发展阶段这两个空间与时间维度探讨空间溢出效应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直接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倒U形特征;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对邻近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倒U形非线性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影响邻近城市创新产出;空间异质性上,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的这种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效应依次减弱;时间异质性上,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从工业化发展阶段到城市化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正向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凸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而突破城市发展瓶颈,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航空运输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城市网络和航空运输业成为衡量全球城市行使权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以全球城市榜单中的城市为研究节点,相关城市之间的航班作为连接的边,使用社会网络的方法,研究了全球城市航空网络的基本特质和具体单个城市的网络地位。通过分析全球城市航空网络的结构特点,从而进一步讨论不同城市在全球城市航空网络的影响力因素,为中国城市建设全球城市和实现未来战略部署提供可行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