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讨论的,是我国古代的文献。这里,首先谈谈“文献”这个词。 “文献”首见于《论语》“文献”作为一个复合词,表述一个概念,是孔子首先提出来的。 《论语·八佾》: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 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足,则吾能征之矣。” 郑玄对“文献”意义的训释 孔子所说的“文献”,指的是什么呢?今天能看到的最早解释,是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的说法。他说:“献,犹贤也。我不以礼成之者,以此二国之君文章、贤才不足故也。”显然,郑玄以“文章”释“文”,以“贤才”释“献”。那么,孔子这段话的意思就是:  相似文献   

2.
《论语·八佾》记孔子之语,有云:“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众所周知,这是“文献”一词的最早的出处.宋儒朱熹《四书集注》云:“文,典籍也;献,贤也.”这是关于“文献”最初词义的最为经典的解释.如果将孔子话语中的“礼”理解为文化的象征或者代表,那么,“文献”显然是文化传承所赖以不坠的重要依据.这里的“文”主要是指文化传承所依靠的物质载体,“献”主要是指文化传承所依赖的人才条件.  相似文献   

3.
对学术界认为马端临《文献通考·自序》中之“文献”与郑玄———朱熹注孔子之“文献”同义提出不同看法。首先认为马氏之“献”并非“贤”,进而根据马氏关于“文献”的论述分析,认为马端临之“文献”与郑玄———朱熹注孔子之“文献”意义并不相同,提出了马氏“文献”诠释的两种可能。  相似文献   

4.
王纯 《津图学刊》2001,(3):41-43
孔子最早把“文”与“献”连用取证;开创整理古典文献之先河;创立整理古典文献的方法和传统。本文从宏观上对孔子古典文献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加以总结和概述,使之理论化、系统化,这本身也是我们图书馆员批判继承和整理利用中国古典文献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一、文献小议近几年来,“文献”一词大为流行。这一词出现在我国古籍上,首先于《论语·八佾》记载孔子的话:“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古人注释时,都把“文”解为典籍;“献”解为贤人,合起来讲,就是指要了解过去的历史,一方面要取证书本记载,一方面要探研耆旧言论。以“文献”两字用于书名,由马端临《文献通考》开始。这书的写作形式,充分体现了“文”和“献”相互依倚的作用。凡是顶格写的,都是书本记载;凡是低一格写的,都是名流贤者的议论;二者交相为用,成为一部名副其实的“文献通考”。近人以“文献”二字用于书名的,有郑鹤声、郑  相似文献   

6.
一、文献、标准、标准化要使文献工作标准化,首先要明确文献标准和标准化的概念。南宋朱熹对文献的注释是:“文,典籍也;献,贤也”。古人将文献看作是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资料和可供咨询的学者、宿贤。或者将文献看作是典籍和编纂典籍的人。随着时代的发展,文献一词的含义也有了发展,目前国际上对文献一词的解释是:“在文献工作中,可以做为一个单元加以处理的,并存储有信息或数据的介质”。这就是说,从载体这一  相似文献   

7.
一、文献的概念在汉语中“文献”一词的出现似乎比“图书”早。前者见于《论语·八佾》篇:“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而后者见于《史记·萧相国世家》:“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若把这两个字分开,可追溯到《周易上系辞》所载“河出图,洛出书”,但尚未连成一个词。据宋代朱熹的解释:“文,典籍也;献,贤也。”其又是指历代典籍和熟读典籍有学识的贤人。可见“文献”包括历代的历史文件和贤者两个因素。元初,马端临以“文献”一词作自己著作的  相似文献   

8.
论述了“文献”郑玄注的历史原因及其历史意义,指出郑玄“文献”观是与知识管理观念相一致的。并对“文献”之“献”做了补充注释,指明了“献”在知识信息存贮及传递中的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9.
牛弘在其《请开献书之路表》中,对我国文献典籍所遭受的政治与战争劫难,总结为“五厄”;提出的献书方略,就是在今天也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文献原指典籍与宿贤,宋·朱熹曰:“文,典籍也;献,贤也”。《中国大百科全书·文物博物馆》卷称其为:载有文字的纸质藏品,如手稿、档案、书籍及各种印刷品。舒新城等主编,中华书局1947年3月版《辞海》(合订本)释修复为:修者,治也,习也,治其器物,习其事之言;复者,反本之谓也,复返也。原则即行事、行为所依据的法则或标准。岁月流逝使历史文献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自然损害和机械破损,究其原因虽多种多样,但总体来讲则是内因和外因两个方面。内因有:纸质纤维素含量少、质量差,制造过程中带入酸等一些不利于纤维素耐久性的成份;外因有:不适宜的温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