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通过建立简单的科研资源分配竞争模型,论证科研资源分配政策倾斜的合理性.由于科研人员并不是将获得的科研资源完全用于科学研究,只有采取倾斜的分配政策,才能增强科研人员之间的竞争,创造更多的科研成果.科研资源分配政策的制定者本质上虽然是“患寡”,其制定的分配政策看起来却像是“患不均”.  相似文献   

2.
201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于1月1日正式启动.增选名额仍为60名,与2009年一致。“院士”一直是科研人员头顶上最耀眼的光环,增选院士和标准一直以来备受关注。此次院士增选,中国工程院严格把关,强调候选人工程技术特点、关注增选院士的学术道德、关注边缘学科的候选人……以求保证院士增选工作的权威性与公平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5,(4):331-334
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是我国最主要的数学研究机构之一,拥有雄厚的科研力量和高水平的科研队伍。全所现有科研人员80余人,其中研究员45人(博士生导师29人,中科院院士4人)。仅基础数学这一博士点就集中了26位博士生导师,由此可见数学所高层次人才的密集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意义]立足于跨学科科研合作研究现状和科学自身发展需求,探讨科研人员个体感知对跨学科科研合作意愿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以期挖掘跨学科科研合作行为背后的深层次动机,为进一步推动科研人员跨学科科研合作提供理论和实证依据。[方法/过程]采用质性分析与组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选取18位具有跨学科科研合作经验的科研人员作为访谈对象,通过NVivo12软件对访谈文本依次进行开放式、主轴和选择性编码,对影响科研人员跨学科科研合作的个体感知因素进行识别,并构建相应的理论模型。运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fsQCA)方法,基于349份问卷数据,分析个体感知因素的不同组合对科研人员跨学科科研合作意愿的路径影响。[结果/结论]影响科研人员跨学科科研合作意愿的个体感知因素有5个,分别为:成本感知、收益感知、情景感知、风险感知和难度感知;导致科研人员高跨学科科研合作意愿的组态路径有4条,导致科研人员低跨学科科研合作意愿的组态路径有1条;在各项个体感知因素中,“收益感知”和“情景感知”是影响科研人员跨学科科研合作意愿的关键因素,而“风险感知”对科研人员跨学科科研合作意愿的影响作用则相对较弱。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科研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在人才数量日益丰沛的基础上,能否吸引并留住科研人才、激发人才的创新活力,工作满意度是一个重要指标。本文利用《自然(Nature)》杂志2021年对全球科研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对各国科研人员工作满意度的高低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和国际比较。研究发现,相较于其他国家,我国科研人员的总体工作满意度较低且离职倾向较高。为了进一步提升科研人员的工作满意度、增强对科技人才的吸引力,本文提出要以激发和保持科研人员自主的创新动机为人才管理的首要目标,进一步提高科研人员的薪酬和福利水平;保证科研人员工作投入的基础上,平衡科研人员的工作与家庭生活;领导在给予科研人员支持的同时,要提供更多的项目参与和职业发展机会。  相似文献   

6.
随着国家“2011计划”的逐步实施,对高校的人才培养、学科建设以及科研能力提出了全新的要求.高校科研管理作为计划实施的重要环节,必须积极探索其在“人才、学科、科研三位一体”关系中的定位,并在思维观念上、机制体制上进行有效创新以推进“2011计划”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7.
介绍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前沿科学中心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的治理理念、组织模式和管理体系,对其与我国共建的3所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等科研人员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得到前沿科学中心的科研评审机制、经费支持机制以及科研软环境建设是科研人员最关注的方面.借鉴麦戈文脑科学研究院经验,建议我国研究型大学在建设前沿科学研究平台中,注重依托实体化组织模式引进顶尖人才参与建设,提供稳定的科研支撑保障并拓宽科研资助来源,强化高水平国际交流与合作,鼓励学科交叉融合,营造协同创新的软环境,并提升国际化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王树建 《科协论坛》2012,(12):11-11
日前,在湖北襄阳“隆中对·创新与人才”活动开幕式上,邱定蕃院士与湖北省政协副主席涂勇共同为湖北金洋冶金股份有限公司“院士专家工作站”揭牌。中国科协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党组书记陈希,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省长王国生,省委常委、襄阳市委书记范锐平,市长别必雄等领导出席揭牌仪式。  相似文献   

9.
有组织科研并非项目制或者单位制科研,也非当前中国社会科研活动的主流形式,而是为了解决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和发挥战略力量作用探索实施的新型科研组织体制机制。本土化的有组织科研不能仅依靠科研组织的自律驱动,更需要具有强制力的法律规范保障有组织科研的进行。整体来看,在前期部署环节,科研人员的创新能力容易被“组织”的形式禁锢;在中期进行环节,易出现“有组织”形式主义大于实质的问题;在后期成果环节,“有组织”约束可能导致成果转化与评价的懈怠。有组织科研的“前中后”环节现存问题应当通过法治化路径解决,需要坚持“放管服”的法治保障体系,构建科研宽容型法律规范体系,完善科研规范型法律惩戒体系,形成科研友好型法律服务体系,维护科研人员的权利。  相似文献   

10.
在中国,“课题”已经是妇孺皆知了。与科研毫不相干的人,见面都会问,你有没有课题。是的,课题已经是包括高校教师在内的科研人员的生命线。道理很简单,课题就是经费。没有经费,还搞什么科研;没有经费,还带什么研究生;没有经费,怎么还能呆在教学科研岗位。一句话,对于科研人员来说,没有课题,就等于一个战士赤手空拳上战场,必死无疑。  相似文献   

11.
常杲  宁宝英  马建霞 《科学学研究》2023,(6):1048-1056+1065
科研人员在学术产出生产活动之外做出了大量有益于科学事业发展的贡献。目前需了解科研人员对该类非产出性科研贡献的认可现状和差异,以支持科研人员非产出性科研贡献的评价工作。基于贝尔纳“科学的社会功能”理论构建科研人员非产出性科研贡献指标模型,应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科研人员对非产出性科研贡献的认可度。基于科学社会分层理论,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独立样本T检验,发现不同群体科研人员非产出性科研贡献认可度偏好。当前非产出性科研贡献获得了科研人员的普遍认可,但认可范围有限,不同性别、职称、学科和学术任职情况的群体对非产出性科研贡献活动存在认可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今天,各行各业都在尽力发现和培养自己的人才,以求保持优势地位.高等院校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发现和培养尤为重要.国家教委推出“跨世纪人才计划”、“优秀青年教师基金”等等措施倾向青年人才,促使广大青年科研人员充满责任感  相似文献   

13.
当前已有研究更多关注科研人员“工具人”身份,关注科研人员“社会人”身份的研究较少。本研究以科研人员为调查对象,采用问卷调查法收集数据,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正向激励科研人员绩效行为。科研生活后勤保障不仅能减少不满意情绪,还对科研人员绩效行为起着激励作用。(2)科研条件保障和科技评价合理性是促进科研“生产”的重要因素,均对科研人员的绩效行为有显著影响。(3)科研生活后勤保障各要素对科研人员绩效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化。住房保障、子女入园入学教育保障对科研人员绩效行为影响显著,而健康医疗保障的影响不显著。(4)住房保障、子女入园入学教育保障对不同性别和年龄的科研人员的绩效行为影响存在差异。45岁及以下的科研人员更看重住房保障和子女入园入学教育保障,男性更关注住房保障,女性更关注教育保障。在此基础上,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分析,能为科研生活后勤保障政策的出台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军工企业生产经营的目的在于提高国防科技水平的同时,也需要提高自身的经济效益。目前,很多企业制定了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实施办法,想重点在科研水平、经营管理、生产技能三方面的进行提高。1基本涵义军工企业重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人才。一是中国科学院、工程院院士;二是国家跨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  相似文献   

15.
声音     
《科学中国人》2022,(23):8-9
人才是主体性驱动,教育发展需要以人才为基础,科技创新离不开人才实践。中国科大充分利用各类人才政策,通过“墨子论坛”等多种形式,结合院士工作室、大师讲席等引智计划,持续吸引海内外高层次人才来校工作;同时注重引育并重,深入实施“学术领军人才培养计划”“青年创新促进会”等支持计划,探索青年人才体系建设,支持青年人才挑大梁、当主角;充分利用国家研究中心、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等重大科研平台,为人才搭建没有天花板的事业舞台,充分发挥人才的原始创新力。  相似文献   

16.
科研人员早期是追赶者,中期是典型的新合作机会的吸引者。基于社会网络构建美国科学院院士之间的科学合作网络并分析院士之间的合作强度,是理解院士之间合作关系演化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美国科学院2011-2015年生物学领域增选的所有院士为例,基于院士发表的SCI期刊论文数据,采用社会网络分析和文献计量学等方法,对院士之间科研合作的弱关系、强关系以及超级关系的科研特征进行了量化分析。研究结论如下:弱关系与强关系并不是对称的,每位院士在科研合作中存在至少一个强关系;与名人科学家合作发展成为强关系会加速科研事业的上升;院士之间存在超级关系,具备超级关系的院士之间合作发表论文的数量随时间变化呈现增长趋势,合作发表论文的影响力要高于其不具有超级关系的其他论文,合作研究主题随时间变化具有很强的一致性和连续性,并且合作双方之间长期合作的学术贡献近乎相等。  相似文献   

17.
系统控制重点实验室的前身是成立于1962年的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控制理论研究室。现在实验室有14位科研人员,两位中国科学院院士(也是国内自动化领域仅有的两位IEEEFellow),3位成员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两位获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IFAC)三年颁发一次的“青年作者奖”,一位入选我院“百人计划”。多年来,实验室不断开辟和完善新的科研方向,成为多学科的科研群体,研究方向涵盖了国际控制领域的主要分支,为祖国科学技术的发展做出了骄人的成绩。1瞄准国际前沿,确定创新的目标实验室在学术上瞄准国际前沿,不断开拓创新。20世纪90年代后期郭…  相似文献   

18.
以青年农业科研人员的群体内部差异为对象,通过聚类分析将有相似特征和诉求的青年科研人员归结为同一类型,将其归纳为“新进非专业科研青年工作人员”、“主力专业科研青年工作人员”和“新进高层次科研青年工作人员”3种类型,并描述他们的不同特征,针对性地提出了改进成才培养方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学校科研管理的目的是出成果,出人才,提高科研水平,创一流学校,为国家培养高素质人才。要达到此目的,科管部门必须牢固树立服务思想,为科研人员提供一流服务,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科研活动中,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早出成果,出好成果。从这个意义上说,管理就是服务。管理部门尽心尽职提供一流服务,为科研人员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帮助他们把握科研方向,及时帮助他们解决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使科研人员顺利地达到预期的目标,并为他们的成果组织专家鉴定、申报评奖,尽快促使这些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直接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贡献。这…  相似文献   

20.
以英国约克大学和英国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研究理事会为调查对象,对英国公共科研体系中科研人员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进行了剖析,涉及聘用、岗位管理、薪酬结构与水平、收入激励等多个方面。研究表明,英国公共科研体系中相关机构对科研人员人事制度安排具有较大裁量权,采用“以岗定薪、岗变薪变”的层级式岗位管理,执行以“固定年薪”为主要收入来源的薪酬制度,实施多元化的科研人员收入分配激励,并以“产出侧 投入侧”全覆盖的开放式人员绩效评价作为公平合理薪酬福利体系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