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道婆,元代棉纺织家。她对纺织技术进行改革,提高了纺纱效率,推动了中国古代纺织技术和棉纺织业的发展,被尊称为布业的始祖。黄道婆很小就被卖做童养媳,公婆一家对她很凶。村里有个老婆婆很会织布,黄道婆经常向她请教。  相似文献   

2.
棉布何时成为民众的主要衣料?2009年人民版必修二是这样表述的:“元代棉纺织家黄道婆……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棉布逐渐成为当时民众的主要衣料。”2003年人教版中国古代史表述为“棉纺织业在南宋时扩展到江南的广大地区……棉纺织业的兴起,标志棉布逐渐代替了麻布,成为主要的衣被原料。”1992年人教版中国古代史是表述为:“明朝时,棉花的栽种已经遍及南北各地。棉布成为广大人民的主要衣料。”显然,不同版本的表述悬殊甚大,怎样表述才算精当?  相似文献   

3.
土布,俗称“老布”,指农家自纺、自织的棉布,至今在奉贤农村家家都有。从元末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到奉贤传授技艺算起,棉纺织业在奉贤的历史也有七百年之多。如今,这门技艺正在消失,但我们永远会记得她——中国纺织技术革新的鼻祖黄道婆,她勤劳、勇敢而又勇于创新与实践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课程背景土布,俗称“老布”,指农家自纺、自织的棉布, 至今在奉贤农村家家都有。从元末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到奉贤传授技艺算起,棉纺织业在奉贤的历史也有七百年之多。如今,这门技艺正在消失,但我们永远会记得她——中国纺织技术革新的鼻祖黄道婆,她勤劳、勇敢而又勇于创新与实践的精神永远是中华民族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集体记忆为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地被改写和重构,并在互动和交往中得以建构。黄道婆是上海人集体记忆中的一部分。随着棉纺织业在上海发展的需要,黄道婆的角色不断地被改写和重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建构了不同的集体记忆,产生了地域文化的认同。  相似文献   

6.
黄道婆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棉纺织革新家.她不远万里,飘洋过海来到海南岛黎族地区,学习并推广了黎族的棉纺织技术,大胆革新创造了一套先进的棉纺织工具,使江南地区的棉纺织业获得了迅速的发展,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衣被供给的迫切需要.黄道婆的卓越贡献,充分地证明了这样的真理:在封建社会中,“只有农民和手工业工人是创造财富和创造文化的基本阶级”;我国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各兄弟民族人民共同创造的.  相似文献   

7.
在江苏省上海县华泾镇一带,至今流传着一首民谣:“黄婆婆,黄婆婆,教我纺纱教织布,两只筒子两匹布。”这首民谣中的黄婆婆,就是我国宋末元初的女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她曾为推动我国棉纺织业的普及和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黄道婆生于松江乌泥泾镇(现上海县华泾镇)的一个贫苦农民家里,小时候因家穷卖给人家做童养媳。公婆和丈夫都待她很不好,经常无端打骂她还不让她吃饱,并要她干成人一样的重活。有一次,她干活回家,因太累,没有立刻去做  相似文献   

8.
先看几种高中历史教材的表述: 岳麓新课标版(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下划线为笔者所加,下同):“棉纺织业是随着宋末元初边疆地区种植的棉花传播到内地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棉纺织品.到明代后期已取代丝、麻、毛.成为广大民众的主要衣料。”  相似文献   

9.
“道婆遗爱在桑梓,道婆有志覆赤子。”元代诗人王逢这首《黄道婆祠》,是历史上最早歌颂黄道婆业绩的诗篇。700多年后,谭晓静博士两赴上海,三涉海南,披肝沥胆,苦心孤诣,撰成《文化失忆与记忆重构--黄道婆文化解读》(人民出版社2013年6月第1版)一书,系统阐释了黄道婆从历史人物到行业神再到世界级文化名人,  相似文献   

10.
研究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史,必须重视评价黄道婆的历史地位和作用。近年来,有国内外学者质疑黄道婆的籍贯身世、发明创造以及仙逝后为何作为“崇高的神圣来礼拜”等问题,这些问题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社会变迁以思想、器物与制度的变迁为重要标志,而思想、器物与制度最终归属于文化。黄道婆对我国古代纺织业的巨大贡献及其民间身份与精神,决定了她在海南历史文化中占有独特的地位。在国际旅游岛建设背景下,继续揭示黄道婆的文化价值,其意义在于激励、提升社会各界在追赶现代化进程中保护传统文化的自觉性,促进传统文化保护机制的完善。  相似文献   

12.
黄道婆是中国棉纺织技术史上一位传奇式人物,她对棉纺织技术的革新贡献巨大,主要表现为"捍、弹、纺、织"等四个方面,有力地促进了棉花的种植尤其是纺织技术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嫘祖和黄道婆是中国古代的两位纺织英雄,她们先后成为先蚕和先棉之神被祭祀,但两者在祭祀时间、规模、范围、方式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区别。不同的祀典造成了不同的影响。对先蚕的祭祀,是对男耕女织的基本经济模式的强化,促进了男女二元对立的社会结构的形成。对先棉的祀奉是一种民间行为,促进了祭祀文化区的经济的繁荣,并与女性地位的提高有着一定关联。事实说明,祭祀既与某种生产方式相联系,也与某种社会结构相关联。  相似文献   

14.
由于价值观、工作需求及知识结构的差异,不同社会群体对黄道婆历史记忆有着不同的解读.政府因文化事业及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利用名人效应塑造文化品牌,以期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学者因学术研究及本土利益需求,站在不同立场诠释着黄道婆文化;而民众仅对黄道婆是否存在有所了解.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韩国与中国的交流日益频繁,不管是在文化方面,还是经济贸易方面的交流都很活跃。特别是在经济贸易方面,都在进行相互交流、研究和参考。以纺织业为例,韩国和中国在促进、扶持本国纺织业的发展上都做出了很大的努力。韩国名为米兰计划的时尚谷和中国纺织服装品牌创业园的建设都为本国的纺织纤维产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通过研究纺织行业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发展历程和现行国家职业标准存在的问题,文章从纺织CAD技术的专业特点、纺织企业的生产研发以及纺织专业的人才培养等方面对创建纺织CAD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并对创建纺织CAD设计师国家职业资格标准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国家制定纺织行业新的职业资格标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美国诗人亨利·朗费罗的《人生颂》是西方第一首被译为汉语的诗歌。自清代以来,该诗就出现了各式中文译本,其中,黄杲斯和黄新渠的两个译本最具代表性。运用消极修辞对这两个译本进行比较可看出,在选词、词序和句式结构三个方面,黄果断的译本要优于黄新渠的译本。  相似文献   

18.
即墨先贤黄宗昌对崂山情有独尊,为我们留下了第一部《崂山志》。此后,当地学者或作续志,或作新志,其中尤以黄肇颚《崂山艺文志》和近人周至元《崂山志》最为著名。黄氏《崂山志》先以抄本传世,从民国五年(1916年)刻印以来,迄今已经出过多种版本。多年来,学者们对黄宗昌、周至元及其《崂山志》进行了相对较多的探讨。简要回顾该书传播、整理及相关的研究历史,总结其得失,对崂山文化和崂山道教研究的推进,无疑是必要和有益的。  相似文献   

19.
黄庭坚诗歌最初是以单篇零章的形式流播的,其主要方式有书作、石刻、题写、酬赠等,丰富多样的传播形式使黄庭坚诗歌即时传播,并拥有了广大的受众,从而促进了黄庭坚在宋诗史上地位的确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