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著名信息加工心理学家安德森(J.R.Anderson)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从而将迁移分成4种类型,即陈述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迁移、陈述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迁移、程序性知识向陈述性知识迁移和程序性知识向程序性知识迁移。笔者据此从促成正迁移的角度,对高三生物学复习方法作一肤浅归结。  相似文献   

2.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类知识获得的心理过程及其在头脑中的表征、保持与激活等特点都有显著的差异。陈述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促进陈述性知识习得的策略;促进陈述性知识保持的策略;促进陈述性知识有效提取的策略。程序性知识的教学策略主要有:掌握程序性知识的陈述形式;明晰程序性知识应用的条件;从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的转化;从程序性知识到陈述性知识的转化等。  相似文献   

3.
刘彬 《西北职教》2005,(6):49-49,43
一、问题提出 数学理解在数学学习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包括对陈述性知识的理解,对程序性知识的理解和对过程性知识的理解等三个方面。形成学生数学学习障碍有很多种原因,其中数学理解障碍就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本文从西安市43中初一年级8个班共400名学生中选取被试。  相似文献   

4.
一、理论依据1.现代认知心理学家将广义的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 ,且认为陈述性知识以命题和命题网络表征 ,程序性知识以产生式和产生式系统表征 ,策略性知识用图式表征。陈述性知识回答世界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 ;程序性知识回答怎么做的问题 ;策略性知识回答怎么做才更好的问题。对物理教学而言 ,陈述性知识主要指物理概念和规律。2 .学习的同化说认为 ,知识学习的过程是材料的逻辑意义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原有观念相互作用从而产生个体心理意义的过程。奥苏贝尔指出 :“假如让我把全部教育心理学仅仅归结为一条原理的…  相似文献   

5.
过程性知识是基于学习者亲身体验的个体知识。在数学解题中,过程性知识制约着解题过程和结果。过程性知识的本质特性决定了其习得过程不同于陈述性知识或程序性知识。  相似文献   

6.
孟媛 《文教资料》2011,(9):126-128
学习是新旧知识相互影响的过程,在普遍存在的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转化的过程中,迁移起着重要作用。本文在对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以及迁移理论介绍的基础上,从迁移角度阐述了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在中学数学知识中是如何表征的?学习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的心理机制有何异同?探寻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中学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8.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在中学数学知识中是如何表征的?学习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的心理机制有何异同?探寻不同类型知识的教学策略,进一步优化中学数学教学.  相似文献   

9.
根据广义的知识分类可以将地理知识分为地理陈述性知识和地理程序性知识。地理陈述性知识是回答“它在哪里”、“它是什么样的”等问题的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术语、地理名称、地理分布、地理景观、地理数据等;地理程序性知识是有关“为什么”和“怎么办”的知识,主要包括地理概念、地理特征、地理规律和地理成因、地理感知能力、地理信息能力、地图运用能力、地理阅读能力、地理实践能力、地理思维能力等。地理陈述性知识是学习地理的基础,而程序性知识是培养地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学会学习的关键。根据不同知识类别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应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不同类型的数学知识有着各自的特性,对知识的掌握、保持、迁移有不同的诉求,因而也会影响到学习方式的选择。数学学科知识可分为表示数学事实的陈述性知识、为操作定向的程序性知识、数学问题以及数学史知识,在此基础上探讨各类知识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影响与制约,以此促进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的优化。  相似文献   

11.
当代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人类的知识分成两类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这两类知识在人脑中的表征和贮存方式是不一样的。因此 ,获得的方式也不同。生物学教学内容如何根据这两类知识进行教学设计 ,提高学与教的有效性 ,是现代教学设计技术的基本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12.
孙鸣 《怀化学院学报》2005,24(1):124-126
以现代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为依据,分析了英语语法学习的性质、条件与过程,阐明了英语语法学习的有效途径。从语法学习的过程看,陈述性知识侧重语言理解;程序性知识强调语言运用,两者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作者认为,语法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主动获取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结果,是他们将陈述性知识有效地转化为程序性知识的过程,是他们通过运用语言做事、逐渐提高英语运用能力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当代认知心理学把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两类,文章介绍了这两种知识观及其内涵和特点,在此基础上阐述了两种知识的相互转化过程。随着现代信息的飞速发展,掌握这两种知识观对信息技术课的教学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关于技能之间迁移机制 ,目前占主导地位的观点是西格勒和安德森的“共同要素理论”。这一理论认为 ,两种技能之间发生迁移的条件 ,是它们之间必须共有相同的过程性知识。这一观点忽视了陈述性知识在迁移中的作用 ,受到一些研究者的批评。单独考虑过程性知识或陈述性知识 ,都不能有效地解释技能之间的迁移。两种技能之间是否存在迁移 ,受到过程性知识之间的关系、对陈述性知识的精细加工、对过程性知识的精细加工、被试认知能力 (先前知识、认知水平、元认知水平等 )四个因素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15.
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不是线性的,知识向能力转化受知识类型、学习策略、学习情境等中介变量的制约。研究知识向能力转化的条件与策略是深化新课程改革、实施素质教育的迫切需要。新的知识观认为知识可分为三大类: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知识转化为能力,需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之间相互转化,策略性知识调控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学习;问题解决检验个体能力的高低。  相似文献   

16.
教学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类型知识的传授,采用何种方法更有利于知识的表达、获取和运用呢?文章结合网站设计这门课程,主要从陈述性和程序性两大知识类型来阐述教学过程中如何运用知识表征理论来进行教学。  相似文献   

17.
策略性知识是关于学习者如何学习、记忆及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本文在阐述高等职业院校策略性知识内容、特征的同时,依据高职院校教师策略性知识教学的现状及问题,提出高职院校策略性知识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论程序性知识及其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广义知识观下 ,知识可分为三大类 :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和策略性知识。程序性知识包含技能在内 ,传统知识观下的知识与技能的矛盾因而得到解决。通过程序性知识的教学培养学生的技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张晓旭 《滁州学院学报》2009,11(4):95-96,128
现代认知心理学将知识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策略性知识,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应辨别知识的类型,根据知识类型的获得过程、基本特点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以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