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用类似于Bellcore方法制备了新型的Li2CO3基多组分塑化薄膜电解质。由聚偏氟乙烯(PVDF)和聚六氟丙烯(HFP)为基体,碳酸锂,纳米二氧化硅和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组成。通过交流阻抗测量塑化薄膜电解质的电化学性能,当Li2CO3:SiO2:DBP:2801(PVDF-12%HFP)质量之比等于30:5:30:35时,塑化薄膜电解质具有最高的离子电导率(30℃时是4.3×10-7S/cm,90℃时是4.7×10-6S/cm),且它的活化能仅为0.24eV,相对于碳酸锂晶体的离子电导率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加入的增塑剂(邻苯二甲酸二丁酯)和纳米二氧化硅可以降低碳酸锂颗粒之间的阻抗。另外,对于锂离子电池石墨/Li2CO3电解质/石墨而言,电荷转换电阻(即电解质与石墨电极之间的界面阻抗)要明显地比电解质阻抗高一个数量级,且它的活化能仅为0.42eV。这种多组分塑化薄膜电解质为提高充电电池的电解质的热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提供了一条出路。  相似文献   

2.
以聚偏氟乙烯为基膜材料,红霉素为目标分子,利用聚乙二醇和二氧化钛粒子对其进行改性,制备出红霉素分子印迹膜(PPT-MIMs)和非印迹膜(NMIMs).并运用SEM及水接触角对PPT-MIMs进行表征,分析其表面形貌和亲水性.通过对PPT-MIMs的等温吸附、动力学吸附、选择性吸附研究,分析PPT-MIMs对红霉素和罗红霉素的特异选择性分离性能.通过循环实验证明PPT-MIMs具有较高的可重复使用性和稳定性.制备出的PPT-MIMs为复杂组分中单一物质的分离提供借鉴和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3.
以聚偏氟乙烯为膜材料,二甲基亚砜为溶剂,通过相转化法制备不对称结构的聚偏氟乙烯微孔膜.考察不同凝胶浴组成浓度对膜结构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二甲基亚砜容纳非溶剂水的能力非常弱.以二甲基亚砜为溶剂时,所成膜均为指状孔和球晶共存的结构.凝胶浴的组成将影响成膜机理,随着凝胶浴浓度的不断增大,凝胶分相延迟发生,指状孔的尺寸也随之增大,因此成膜孔隙率和水通量都逐渐升高.当凝胶浴为60%DMSO时,所成膜的孔隙率为78%,水通量达到623 L/m2h.  相似文献   

4.
目前膜分离主要用到的膜材料是聚偏氟乙烯,具有独特亲水性的氧化石墨烯和聚偏氟乙烯相结合会改善原膜的一些缺陷,提高所得复合膜的性能.简要介绍了纳米材料与GO以及PVDF共混制备复合膜,主要包括纳米Ag/GO/PVDF复合膜、Ti O2/GO/PVDF复合膜以及碳纳米管/GO/PVDF复合膜.相比传统复合膜,Ag/GO/PVDF复合膜不仅提高了原膜膜的截留率、膜通量、抗污染性能,而且还赋予膜抑菌杀菌的优点;Ti O2/GO/PVDF复合膜主要为原膜提供新的光催化性能进而改善复合膜的抗污染性能,同时也改进了Ti O2不易回收的缺点;碳纳米管/GO/PVDF复合膜改进了原膜的硬度和韧性,以及膜的亲水性和截留率等优点,使纳米材料在超滤膜里得到了广泛应用,为氧化石墨烯基膜在水处理应用拓宽了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聚偏氟乙烯的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评估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在路面能量收集中的潜力。创新点:首次实验验证了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可视为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代数总和,即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相对独立,既不相互压制也不相互促进。方法:通过分别控制机械荷载和热荷载,实验测定聚偏氟乙烯压电效应、热释电效应及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图1和2);根据实地交通量和气温变化,通过简化的混合压电-热释电能量收集解析模型,估算美国俄亥俄州东北部地区路面能量收集的潜力(图4)。结论: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可视为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的代数总和;在聚偏氟乙烯路面能量收集的建模中应该同时考虑压电效应和热释电效应;以本文中所选地区和材料为例,热释电效应弱于压电效应;混合压电-热释电效应能量收集效率的提高有望通过新型的纳米复合材料实现。  相似文献   

6.
以N-甲基咪唑和氯乙醇、聚乙二醇为原料,合成出含羟基的小分子离子液体.然后接枝到聚环氧氯丙烷上,制备得到一类长侧链的聚醚离子液体.考察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和反应物配比对聚环氧氯丙烷接枝率的影响;用红外光谱和元素分析对聚醚季铵盐结构进行了表征.较佳工艺条件为:摩尔比n(PECH):n(离子液体)=1∶1.5,反应时间6小时,反应温度为70℃.  相似文献   

7.
基于分子复合设计原理,制备了一种新型的炭黑填充聚偏氟乙烯(PVDF)气敏导电复合材料(PVDF/CB),并用KOH/乙醇溶液对PVDF/CB导电复合薄膜进行修饰改性,阐明了复合薄膜的微观结构与气敏响应行为之间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经过KOH/乙醇溶液处理,降低了导电膜的响应选择性和响应强度,采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实验证明,随着KOH/乙醇溶液用量提高,PVDF的分子结构得以改变。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法(DSC)实验证明,非晶区聚集态的变化对聚合物膨胀效应和导电膜响应性能产生了影响。  相似文献   

8.
《大连大学学报》2019,(3):42-46
采用改良后的Hummers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GO),研究了石墨烯的氧化效果。采用溶液浇注法制备了氧化石墨烯含量不同的聚偏氟乙烯(PVDF)/GO复合膜,研究了氧化石墨烯含量对PVDF/GO复合膜的结晶结构及性能的影响规律。分别用FTIR、DSC和XRD表征了PVDF/GO复合膜的结晶结构。结果表明,GO的加入可以促进PVDF的结晶,且在GO含量为0.5%时,PVDF的结晶度最大。GO对PVDF的β晶起到了一定的异相成核作用,0.1%的GO对复合膜中β晶的相对含量提高最大。  相似文献   

9.
以P123为结构导向剂,正硅酸四乙酯为硅源,制备出二氧化硅溶胶.将制备好的溶胶溶液均匀涂于导电玻璃上,用电吹风沿玻片纵向吹扫至溶液凝固.将载有凝胶的导电玻璃置于马弗炉中,设定从室温经过1 000 min升温至370℃后恒温180 min,烧去薄膜上的有机部分,再降温至室温,最终得到有序介孔二氧化硅薄膜.将带有二氧化硅薄膜的导电玻璃放入AgNO3无水乙醇溶液中,70 ℃油浴加热24 h后取出,超声清洗,烘干并进行封装即得到银纳米阵列电极.采用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 TEM)、电子能谱分析(EDS)、紫外可见光谱(UV-Vis)及电化学方法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成功形成了银纳米粒子及银纳米阵列电极.  相似文献   

10.
羧基化处理氧化石墨烯(GO)得到羧基化氧化石墨烯(GOC),通过共混法制备复合膜,对比研究GO、GOC对聚偏氟乙烯(PVDF)膜的亲水性、抗污染性等性能的影响,测试了膜的亲水接触角、膜通量、蛋白质截留率、通量恢复率等。结果表明:GOC/PVDF膜部分β晶型转变为α晶型,表面小孔增多,断面指状孔及海绵状孔径变小,热稳定性提高,亲水性增强,接触角由原膜的81.0°降低到41.2°;水通量和孔隙率分别提高至原膜的3倍和2倍;BSA截留率最大可达到4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