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美国黑人女律师发起了一桩世纪诉讼:代表3500万非洲裔黑人,向上百家靠剥削黑奴起家的美国公司,进行巨额索赔。这在美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  相似文献   

2.
托妮·莫里森作为199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是第一位获此殊荣的美国黑人作家,也是继安珍珠之后获此奖的又一位美国女性。作为黑人女作家,她是继赖特、艾里森等人之后的另一高峰,“为二十世纪美国文学树起了又一座丰碑”;作为20世纪美国黑人女作家,她以其独特的“思考方式”展现了美国黑人文化史卷,探索了黑人的命运和精神出路;作为黑人文化的代言人,她和其他黑人女性作家的不懈努力已把黑人和黑人妇女置入了人类体验、艺术、意识的中心,引起了主流文化对黑人问题的广泛的关注。自1987年莫里森的《爱娃)}获普利策奖以来,莫里森就…  相似文献   

3.
动态集装箱     
美国黑人图书的销量在增长在过去10年中,以美国黑人为对象的图书市场在持续增长。从纽约书店黑人出版物的发展到作者自己出版物的繁荣与小的黑人出版商的不断增加,对黑人读者和那些对美国黑人的生活与历史有兴趣的人们说来,从来没有出现过比现在更好的景像。在2001~2003年间,黑人在图书上的消费从2.95亿美元增加到3.26亿美元。在美国的许多大书店,都呈现出黑人出版物繁荣的景象。(劳孟)网络如何为书商提供销售平台成美关注点出版商还没有想出利用网络的销售能力的最好方法,虽然他们已意识到通过网络有可能得到很大的报酬。而盖思尔网站(Ga…  相似文献   

4.
追梦的起点     
1963年,美国黑人领袖马丁·路德·金发表了著名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成为几代美国黑人争取种族平等的一面不倒的精神旗帜.当年在美国黑人看来那么遥不可及、近乎痴人说梦的那个"梦想",在短短几十年后,竟已变成了现实--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血统总统诞生了.  相似文献   

5.
一、新闻切入:纽约公共图书馆收购著名作家詹姆斯·鲍德温档案[1] 《纽约时报》2017 年4 月12 日报道,纽约公共图书馆下属的尚博格黑人文化研究中心收购了美国著名黑人作家、散文家、戏剧家和社会评论家詹姆斯·鲍德温的档案.詹姆斯·鲍德温作为在二战后美国黑人文学发展进程中承上启下的重要人物,被美国民众视为"必不可少"的作家.其小说《向苍天呼吁》与作家理查德·赖特的小说《土生子》和拉尔夫·艾里森的小说《看不见的人》并列为20 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黑人文学作品的典范.本次中心收购的70 箱材料中包括詹姆斯·鲍德温的手稿、信件、私人物品以及音像档案等,能够大致反映其整个创作生涯的文风变化以及各个时期的生活状况.据中心主任凯文·杨(Kevin Young)表示,本次收购不仅对于研究詹姆斯·鲍德温作为作家和公众事务积极发声者的身份和经历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有助于中心成为研究鲍德温的权威机构.  相似文献   

6.
信息环境剧变中的图书馆学:现状与亮点   总被引:27,自引:1,他引:26  
范并思 《图书馆杂志》1999,18(6):12-16,33
1世纪之交信息环境的新变化 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与社会环境从来不可分离。社会环境中一般是多种因素对图书馆事业综合产生作用,但在一定的历史时期也有侧重,即主要通过社会环境的某一方面来影响图书馆事业。在某些历史时期,社会的文化环境更多地对图书馆事业产生作用,如在古巴比伦时期,文化或文明的发达程度对图书馆事业发展影响最大。在某些时候,社会的经济环境的作用更为突出一些,如在19世纪中后期,经济实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图书馆的发展。在战后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的科技环境作用突出,科技信息需求左右着国家信息政策,…  相似文献   

7.
孙凯宁 《青年记者》2017,(26):69-70
好莱坞电影中的“黑人形象” 无论是从美国发展历史还是社会组成来看,非洲裔群体——黑人群体都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好莱坞电影自产生之初到兴盛再到如今,一直都是美国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美国国家形象、意识形态、文化内涵对外传播的途径.好莱坞电影在世界范围内经久不衰,除了其独特的商业属性外,最为关键的是其对于美国主流社会价值和文化的传播.在其中,我们可以看到“黑人形象”的嬗变是随着“黑人问题”在历史、社会中发展而变化的.黑人形象在好莱坞电影中的不同体现也正是不同时期美国主流文化对黑人问题的态度和认识的表征.  相似文献   

8.
我国不同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对图书馆事业政策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我国三个历史时期政治文明建设与图书馆事业政策的比较研究,认为政治文明是影响图书馆事业发展的主要社会因素。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在社会政治文化已经建立起稳固的指导作用的环境下,如果狭隘地强调政治在图书馆工作中的指导作用,会对图书馆事业产生多种负面影响,公平、开放的政治文化则会为图书馆事业提供宽松的发展环境,有利于图书馆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艾丽丝·沃克(Alice Walker)足美国著名的黑人女作家,也是第一位获得普利策奖的黑人女作家.作为黑人女性文学的领军人物,沃克特别关注美国黑人女性的生存状况和她们的内心世界.从她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对黑人妇女所持有的不同的意识形态、不同的生活态度的描述.  相似文献   

10.
美国《黑檀》创刊至今、已有41年了。这份专为黑人读者服务的杂志发行量已达170多万份,与它的姊妹杂志《黑玉》一样,使约翰逊出版公司成为美国黑人最大的公司。这份杂志模仿《生活》漂亮的封面,主要针对中产阶级和那些可望成为中产阶级的黑人。《黑植》一直站在黑人争取政治平等和社会平等斗争的最前列,在为争取种族平等的斗争中起到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The article offers a retrospective reading of profiled American library educator Paul Wasserman’s seminal work The New Librarianship: A Challenge for Change (1972). The idea was to reevaluate the book’s major message about the urgency of transforming librarianship – the discipline, the profession and the institutional forms – into a field that is “proactive”, client-centered, innovation-conscious, aggressive and well aware of societal needs. Today, a similar change and innovation agenda recurs in R. David Lankes’ redefinition of the role and mission of libraries and librarians in The New Librarianship: A Field Guide (2016). Another contemporary parallel is John Palfrey’s discussion of re-conceptualizing libraries as networked platforms pursued in Bibliotech: Why Libraries Matter More Than Ever in the Age of Google (2015). The paper concludes with a brief comparison of how the three authors frame the issue of change in libraries and librarianship with a focus on basic stylistic and communicative features.  相似文献   

12.
关于图书馆事业公益性原则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图书馆是-项公益性事业,追求公共利益曾是发展图书馆事业的基本目标.但图书馆的公益性并不决定于办馆方式,非国办图书馆同样具有公益性.图书馆的公益性并不反对追求功利价值和效率价值,它的公共利益之中也含有物质利益.图书馆的公益性与市场经济机制及原则并不矛盾,相反,当代图书馆的公益性是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challenges of finding evidence needed to implement Evidence-Based Librarianship (EBL). Focusing first on database coverage for three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hip journals, the article examines the information contents of different databases. Strategies are needed to search for relevant evidence in the library literature via these databases, and the problems associated with searching the grey literature of librarianship. Database coverage, plausible search strategies, and the grey literature of library science all pose challenges to finding the needed research evidence for practicing EBL.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 need to ensure that systems are designed that can track and provide access to needed research evidence to support Evidence-Based Librarianship (EBL).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图书馆事业十年(1978-1987)》及其续编、三编三书,真实地记述了1978~2000年中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概貌,展示了20世纪最后23年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全景,是一幅中国现代图书馆事业的绚丽画卷。  相似文献   

15.
专业化:从北美经验看中国图书馆教育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回顾了北美图书馆员专业教育发展的几个重要阶段,并据此就中国图书馆员专业教育改进提出了三点建议。认为中国应当重视图书馆工作的专业性质,中国图书馆员教育应当提高到硕士水平,图书馆教育应当强调专业能力培训。  相似文献   

16.
[目的/意义]当今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处于近代以来重要的发展时期.在新形势下,"在正本清源上展现新担当,在守正创新上实现新作为"成为中国社会科学建设发展的新使命.在新时代的潮流下,中国图书馆学学科建设发展需要坚守初心、清醒立场、明确方向.[方法/过程]从价值观判断的角度,厘清辨析图书馆学专业考生、图书馆学专业...  相似文献   

17.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the Bulletin's special issue devoted to international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hip with a discussion of the formal structures of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The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Library Associations and Institutions' (IFLA) Biological and Medical Sciences Libraries Section conducts activities along four strands: world and regional health sciences library directories, mutually supportive regional groupings, a quarterly newsletter, and the quinquennial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n Medical Librarianship. These activities, as well as those of other organizations, make up the formal international structure of health sciences librarianship.  相似文献   

18.
This is the last in a series of articles exploring international trends in health science librarianship in the 21st century. The focus of the present issue is Russia. The next feature column will initiate a new series entitled New Directions in Health Science Librarianship. The first contribution will be from Australia. JM  相似文献   

19.
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61,自引:0,他引:61  
中国图书馆事业发展战略研究吴慰慈罗志勇ABSTRACTLibrarianshipisChinaischalengedbythesocialinfor-mationisationandthedevelopmentofinformationservice...  相似文献   

20.
From EBM to EBL: two steps forward or one step back?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uthor employs his vantage point as a contributor to Evidence-based Medicine (EBM) and Evidence-based Librarianship (EBL) in the United Kingdom to anticipate obstacles to be overcome by the emerging EBL paradigm. After reviewing and synthesizing three proto-definitions of EBL, he discusses issues around the potential domains to be populated by research findings. He then briefly considers the contribution that critical appraisal skills can make to an evidence-based profession. In concluding that "evidence-based librarianship" is a self-limiting "label," he encourages health information professionals instead to promote the contribution of librarianship to evidence-based practice, a role for which they are uniquely qualifi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