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付艳艳  唐艳芳 《海外英语》2011,(14):173-174
报刊文章内容新、形式活、范围广。因此,其翻译要求译者具有较高的政治及经济素养和广博的各类知识。对于此类文章,译者如何才能做到正确分析解读原文,透彻把握原文精神实质,产出形神兼得的高质量译文。该文试从第23届韩素音青年翻译奖竞赛原文谈报刊文章的翻译技巧。  相似文献   

2.
苏教必修三《祖国山川颂》是根据黄药眠先生的《我爱我们的祖国》一文改编而成的,但原文不是成篇的著作,而是一些短句的集合,统一的主题就是“我爱我们的祖国”。因原文不成篇,故改编后的《祖国山川颂》就出现了主题的游离和结构的散乱等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3.
曾强胜 《物理教师》2005,26(6):8-40
最近,笔者在中学物理一本刊物上读到了一篇题为《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在电磁感应现象中的应用》的文章,发现该文例4的题设条件自相矛盾,其解法和结论都是错误的.接着,笔者详细地查阅了近几年以来(自该文发表至今)的各种中学物理刊物,未见有文章指出该题的错误.本文对该题的错误进行深入的分析,为了便于讨论,先给出原题和原解.  相似文献   

4.
所谓语感,简言之就是对语言敏锐的感受力。语言有表层意思和内在含义,语言表达有优劣高下之分。怎样才能看得出来?就得具有很强的语感。语感差的人难以解读文本,甚至作出错误的解读。据说去年风靡全国的“毒香蕉”事件,就是误读一篇科普文章所致。那篇科普文章原文说香蕉患有一种称作“巴拿马”的病症,这种病是香蕉的“癌症”,或者说是“SARS”。  相似文献   

5.
笔者曾看到过一篇名为《现代孩子讨厌唱儿歌》的文章,该文为我国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资料,同时也引发人们对目前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存在问题进行深深思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教师报》2005年1月5日刊发了一篇题为《废除教参,将教育改革推向深入》的文章。文章认为:“不废教参,教育改革难以深入”,似乎课改难以收到成效就是因为没有废除教参。笔者以为,这种完全否定教参的做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7.
在考场作文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文章独辟蹊径选材很好,可是在谋篇布局中却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思路与结构。下面两篇文章第一篇是具有以上症状的二类文,第二篇是在原文失误基础上经过修改的一类文。  相似文献   

8.
最近,笔者看了一家老年刊物上的一篇题为《永远有梦想》的文章,内心有种特别的感动与钦佩。我知道,该文是一位至少年过六旬的老人写的,文中字里行间所荡漾的激情也令本人深受鼓舞。  相似文献   

9.
杨秀山 《现代语文》2006,(7):117-118
文章不厌百回改,好文章大都是改出来的。在指导学生写作中我就此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有一位学生交上来一篇作文,我仔细看了看,这篇作文从选材构思到语言表达,都有探究的价值。我觉得是一篇可供修改的坯子,我就把它打印了下来。原文如下:  相似文献   

10.
巴甫洛夫曾指出:“鸟的翅膀无论多么完善,如果不依靠空气支持,就不能使鸟体上升。”在写作中,如果没有语言的支持,再好的主题也难以存在,再好的思想也难以表现,再好的情感也难以寄托,整个文章也难以升化。语言的优美与真实,可以说是一篇好文章得以展翅飞翔的美丽双翼。  相似文献   

11.
本刊2008年12期“功率一定.力和速度成反比的现象能发生吗?”是一篇争鸣文章,干U出后编辑部已收到多篇讨论文稿。现刊出绵阳及南京的几位读者的来稿与该文商榷。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12.
在考场作文中,我们总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文章独辟蹊径选材很好,可是在谋篇布局中却出现这样那样的失误,表现最为突出的就是思路与结构。下面两篇文章第一篇是具有以上症状的二类文,第二篇是在原文失误基础上经过修改的一类文。  相似文献   

13.
近日,笔者读到一篇名为《假洋鬼子——夫子自况》(见《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5年第7期)的文章,该文指出,周作人和毛泽东对“假洋鬼子”的分析和定位偏离了作者的原意:并从鲁迅的生平和鲁迅的其他作品两方面展开论证,  相似文献   

14.
清代散文家沈复的《童趣》,现编在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笔者认为文章第四节的“盖一癞虾蟆”一句在原文中位置不妥。  相似文献   

15.
贵刊1993年第7期的首篇论文《成功教学是以成功为起点和终点的教学》,是一篇令人发聋振聩的好文章。诚如文中告诫:“如果我们不能在基础教育中实施面向全体、人人成功的教育,国家的基础将受到破坏,也难以成为最先进的世界强国之一。”笔者拜读原文后,在教学中加大了物理教学改革的幅度,力争尽快从“应试轨道”中摆脱出来,转轨到“素质教育”上运行,让全体学生受益,人人学有所得、学有所乐。下面是笔者的实践过程:  相似文献   

16.
贵刊2010年第11期刊登了一篇题为《都用微元法,结果却不同》的文章.该文提到在用微元法解同一道题时,用动量定理和动能定理两种不同方法得出了两种不同的结果,并论证了用动量定理的解法是不对的.对此,笔者认为该文作者用动量定理解题的结论是正确的,而用动能定理解题时由于没有考虑到能量损耗而导致了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语文教学之友》2010年第1期上刊载了方逸帆老师的文章《我们需要怎样的教材——兼谈(荷塘月色)文本变化的轨迹》(以下引文除特别标明外,均出自该文)。该文认为随着新的教材版本的出现,朱自清的散文名篇《荷塘月色》“这篇文章似乎越来越回归于它的本来面目,选编者似乎越来越尊重原文,几乎是不事修改、删节就把原文搬到教材中了”。  相似文献   

18.
《高中生之友》2012,(Z4):91-93,96
扩续缩改类小作文,就是要求学生能够对一些文字或文段进行扩展、续写或压缩,或改写成其他形式的短文等。一、扩写、续写类:扩写就是按照所设定的情境,将给出的语言材料发散、扩展,将少量的文字扩写成较多的文字,将表意比较抽象的、概括的文字扩展成比较形象的、具体的文字。续写是把一篇没有写完的文章写完,或者给一篇已经写完的文章再续篇。在进行扩写或续写时要注意:1、忠实原文。不能改变原文  相似文献   

19.
《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6年第2期刊登了郭凤广老师一篇题为《别让名字“冻”了我们的课堂》的文章。笔者认为,该文直言无讳,一下子戳到了很多中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痛处。就笔者本人而言,从教四年多,课堂上最为头疼的事儿就是记不住学生的名字,也经常出现因此“冻”了信息技术课堂的现象。  相似文献   

20.
这道课本“错”题没有错□王先泽(贵州省息烽中学551100)《数学通报》1997.3期刊载了一篇题为《一道课本错题辨析》的文章,笔者经过仔细研读,仍然认为课本这道题没有错,而该文的结论倒是错的.为便于分析对照,将原文主要部分摘录于下:九年义务制教材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