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莎莎 《青年记者》2007,(14):112-113
2005年,是由湖南卫视全力打造的选秀节目“超级女声”最为红火的一年。随后,在我国的电视屏幕上出现了门类繁多的电视选秀节目,围绕娱乐这一主题,“海选”、“PK”成为大多数选秀节目的行走路线。伴随着数量的增多,受众的关注视点被分散,选秀节目在表面的繁荣之下慢慢冷淡,并引发了来自各界的质疑之声。于是,面对这个尚可开发的市场,  相似文献   

2.
在“限娱令”的影响下.今年暑期选秀节目并未减少。进入7月份,多家卫视十余档音乐节目集体开播,是2005年“超女”创下第一个高峰之后,选秀竞争最为激烈的一年。和往年选秀节目注重各种才艺相比,今年的选秀则集中于音乐单项才能.从口号到赛制多数都雷同。  相似文献   

3.
从电视选秀节目看我国的生产性受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一鹏 《新闻传播》2007,(10):68-70
近年来,“电视选秀”节目成为我国电视传播的一个显著现象。“超级女声”、“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梦想中国”、“绝对唱响”等等选秀节目层出不穷。本文主要透过这些选秀节目看看背后功不可没的生产性受众。[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从2004年首届《超级女声》将选秀植入电视伊始,到2010年《快乐男声》无话题寂寥落幕,中国电视选秀节目已历时七年,正经历着观众对节目丧失新鲜感、渐生厌倦之“痒”。如今电视选秀节目已真正到了一个“拐点”。有人将选秀节目比作“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有人悲观地预言“选秀将死”。无论内容与形式都已没落;  相似文献   

5.
伍琼琳 《今传媒》2014,(1):85-86
从2005年“超级女声”掀起选秀热潮开始,大批量的选秀节目风起云涌地出现在电视荧幕上,节目质量也是参差不齐。在选秀节目度过“七年之痒”后的2012年,浙江卫视与灿星传媒联合打造的大型专业音乐真人秀“中国好声音”从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成为了整个夏季中国大地上最“火”的声音。2013年7月,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又将启动,仍旧吸5l了大量观众的持续关注,是什么原因让它的火爆从去年一直持续到今年呢?本文将以传播学的“5W模式”为基础,进一步运用传播学理论对其成功进行探讨,以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6.
赵尚 《视听界》2007,(2):75-77
电视选秀还能走多远?如何使选秀节目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打造民族传统文化才艺秀,把传统文化与现代传媒相结合,不失为一个值得尝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陈晔 《视听纵横》2010,(2):42-45
“真人秀”泛指由制作者指定规则,由普通人参与并全程录制播出(几乎不作任何过滤和删改)的电视竞赛游戏节目。它是一种低门槛、零距离、全方位,由参赛选手在摄象机前进行现场竞赛的全民娱乐“秀”节目。国内选秀节目从一支独秀的“超女”到随后兴起的各大“秀”场,已俨然成为一种电视狂欢的奇观。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节目热播后,中国电视业刮起了选秀之风,跟风之作多达几十部。全民选秀时代诞生了职业的选手.大量的同质、小幅创新的电视节目充斥屏幕。观众审美疲劳和恶性竞争导致的低俗最终将从“美国偶像”复制的“超级女声”,再从“超级女声”复制的系列选秀节目拉入收视率的低谷。  相似文献   

9.
继承了“超女”元素的选秀节目蜂拥而至,显示市场限制和内容规制的结果未必能合乎主管者的期望。[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选秀类节目在中国内地的电视荧屏上大放异彩.全国各地纷纷出现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等.选秀类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式。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作为河南的本土娱乐节目.河南电视台电视剧频道的“新声带”节目经过几年的发展.也取得了显著成绩。其影响力已经遍及中原大地。本文拟从受众的角度出发.予以简要地分析。  相似文献   

11.
亢海玲 《青年记者》2007,(16):101-101
近年来,以"模仿"国外节目为主要生产形式的选秀节目不断吸引着受众的眼球,掀起了一股收视狂潮。2006年10月6日,东方卫视"明星版"《舞林大会》开播,明星之间的舞蹈展示  相似文献   

12.
一、选秀节目定义的界定从2004年起,“海选”活动使国内亿万观众认识了“选秀节目”。选秀节目由于与国内的传统真人秀节目在内容、形式上都有所不同,国内电视人对选秀节目的归类与定义上也由此出现了分歧。  相似文献   

13.
鸿水 《青年记者》2006,(17):23-23
“美国偶像”的英全称为:“American Idol”,但“美国偶像”并不是自主开发的产品,它的前身来自英国的系列电视真人选秀栏目“流行偶像(Pop Idol)”,当年,美国福克斯电视台花费了近亿元美元购得版权。和“超级女声”一样,“美国偶像”也是在“流行偶像”的基础上进行的修改和加工。孰料,一经推出,收视率暴涨,最后连美国总统都要接见获奖的“美国偶像”。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一系列大型电视选秀节目在中国电视荧屏闪亮登场,“红楼梦中人”海选是其中的一个影响较大的媒体事件,在这一大型电视选秀活动中,电视策划者采用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共谋的媒体策略;巧妙地以媒介活动和媒体联合策略促节目营销;借用时尚的真人秀节目形态,达到了效益的最大化,体现了策划者运用媒体的智慧。大型电视选秀节目的媒体策略在“红楼梦中人”海选中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15.
继选透节目之后,一种全新的娱乐形式——“全民KTV”节目再次掀起全民娱乐高潮。本文将“全民KTV”类娱乐节目与以往的选秀节目进行对比.结合观众心理需要来分析其节目的制作策略。  相似文献   

16.
庞博 《青年记者》2007,(24):80-81
2004年,湖南卫视创办大众歌手选秀节目《超级女声》,取得成功。随后,全国各地电视台纷纷跟进,一时间,“平民选秀”迭起,“全民娱乐”泛滥。面对日益加剧的竞争,为了提高收视率,很多选秀节目不惜牺牲节目的形象和品位,内容愈加低俗,在社会上产生了诸多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7.
电视娱乐节目“平民造星运动”对青少年心理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造星”“选秀”节目,作为省级卫视的“杀手锏”,在与央视三套的博奕中,卓有成效。同时,它也成为年青人追逐的目标,因为那里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可以展示才艺的舞台,可以圆自己的一个“明星梦”。但伴随着节目的成功,负面的影响也不期而至,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8.
2005年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使得中国大陆电视“选秀类真人秀”节目大放异彩,2006年中国的电视媒体出现了一拨拨的“选秀”风潮,例如央视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和《加油!好男儿》,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等等。这种选秀型的真人秀节目,作为一种新的节目形态,在中国的电视上正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阚乃庆 《视听界》2007,(5):98-99
与前两年的红火相比,今年的选秀节目显现式微乃至疲态。且不说决赛时投票数与往年不可同日而语(“加油好男儿”的冠军井柏然得票仅为40多万票,而去年蒲巴甲为130万;今年“快男”陈楚生得票数为330万,去年“超女”尚雯杰得票为519万),从节目设置上看,也是陈瓶旧酒,  相似文献   

20.
黄雯 《新闻爱好者》2008,(11):19-20
随着2005年“超级女声”的成功,在此后的几年间,电视娱乐节目中的电视选秀出现了空前跃进的局面,大大小小有200多个选秀节目如雨后春笋般蜂拥而上。2007年更是被公众称为“选秀年”。然而也就是在同一年,电视选秀节目的弊端逐渐显现并日益引起关注。随后,广电总局先后制定下发了10多项规定,为选秀节目下了一道道“紧箍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