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 毫秒
1.
正7月18—24日,我参加了高校思政课骨干教师在山东进行的社会实践研修。这次研修,通过一系列活动,让我近距离感悟沂蒙精神,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言,感受改革新貌,获益匪浅。一、深化了对沂蒙精神的理解在山东沂蒙这片红色的土地上,诞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革命英雄儿女,如沂蒙六姐妹、沂蒙母亲、沂蒙红嫂,他们的精神后来被概括为"爱党爱军、  相似文献   

2.
《山东教育》2010,(1):128-128
山东教育社为山东省教育厅的新闻宣传机构,担负着全省的教育宣传任务。多年来,山东教育社坚持正确的办报办刊方针,始终把思想性和指导性放在首位,反映教育战线的新事物、新情况,报道先进典型和经验。64年前,山东教育社伴随着省教育厅的诞生在沂蒙革命老区创建,并创办了我党第一份省级政府部门主管的教育刊物——《山东教育》杂志。在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为山东教育工作的开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性贡献!  相似文献   

3.
1945年12月,在沂蒙革命老区,《山东教育》迎着东方的曙光诞生了。 一番番春秋冬夏,一场场酸甜苦辣、不知不觉,《山东教育》已走过了半个世纪的历史征程。 《山东教育》是全国创刊最早、发行量最大的综合性教育刊物之一。她以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为指针,为发展教育事业耕云播雨,为深化教育改革铺路架桥,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竭诚服务。  相似文献   

4.
可以从四个维度阐释与弘扬沂蒙精神:从传统、当年和当下的时间关系看,沂蒙精神渊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群众观与伟大建党精神,形成于革命战争年代,具有恒久价值,时至当下仍“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从沂蒙、山东和全国的空间关系看,沂蒙精神是伟大建党精神和党的群众路线“在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具体体现,它作为山东老区红色文化的典型代表辐射到全国,成为“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从党心、军心和民心的主体关系角度看,沂蒙精神是山东老区党政军与人民群众“水乳交融、生死与共”铸就的,是沂蒙这片红色土地上的党政军各级组织“党心为民”、广大人民群众“民心向党”的双向奔赴;从政治、媒介、学术和艺术的场域关系看,沂蒙精神是四类话语共同发声所彰显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5.
高校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园教师的主阵地,担负着培养新时代合格幼儿园教师的重任。“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伟大沂蒙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山东时指出:“沂蒙精神与延安精神、井冈山精神、西柏坡精神一样,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要不断结合新的时代条件发扬光大。”将沂蒙精神有机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具有丰富的价值意蕴。结合教学改革探索,提出沂蒙精神融入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策略,即:加强课程思政教学的师资团队建设;搜集整合沂蒙红色文化资源;确立沂蒙精神融入课程思政建设的契合点和指标体系;建立健全监督评价反馈保障机制,从而实现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课程思政建设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6.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每当听到这首熟悉的 《沂蒙山小调》时,心里就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身 为沂蒙山的女儿,对沂蒙,对家乡,有一种特殊的情 感,我爱沂蒙,爱她的一山一水,爱她的一草一木,爱 她富饶美丽的山水。在这块人杰地灵的风水宝地上, 发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回首过去,展示自 己的风采,展望未来,沂蒙前程似锦,沂蒙的大好春  相似文献   

7.
区域案例(20个)1.山东临沂:以区域课程综合改革探索红色基因传承模式山东省临沂市作为全国基础教育课程综合改革示范实验区,以落实立德树人为根本要求,立足丰富的红色教育资源,深耕区域红色教育内涵发展,全面构建“弘扬沂蒙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立体化教育体系,让沂蒙精神在校园得以有效传承。  相似文献   

8.
沂蒙文化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沂蒙文化是有史以来生活在沂蒙地区的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从空间上界定,沂蒙文化范围大致包括今临沂市、日照市以及沂沭河流域的广大地区;从时间上界定,沂蒙文化历经了史前时期、西周至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隋唐至明清时期、近现代时期和当代这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沂蒙文化的内涵,概括起来有:山东文化、经学文化、名士文化和东夷文化、古国文化、沂蒙革命文化。沂蒙文化有原生性、连续性和交鬲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沂蒙精神的重要讲话,深刻揭示了沂蒙精神的精神实质与生成基础,对新形势下弘扬沂蒙精神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深刻认识到,在长期的革命与建设中,山东党政军民"水乳交融、生死与共",共同铸就了"大仁大义、奋发有为"的沂蒙精神。党的群众路线是沂蒙精神产生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新形势下弘扬沂蒙精神,不仅要引领人民群众继续"爱党爱军、开拓奋进、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更重要的是引领党员干部继续"胸怀群众、引领群众、爱护群众、奉献群众"。党政军民共同弘扬"大仁大义、奋发有为"的沂蒙精神,才能重铸"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  相似文献   

10.
走进沂蒙山     
<正>山东沂蒙山,是一片神圣的红色土地。沂蒙山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根据地,被誉为“两战圣地、红色沂蒙”。沂蒙精神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代表之一。俗话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去年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一起前往山东临沂,感受这片红色土地的神圣魅力。  相似文献   

11.
沂蒙精神的内涵是发展变化的,水乳交融、生死与共的党群关系是它的精神实质。沂蒙精神诞生于伟大的革命实践,是山东党政军民共同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是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党的优良传统作风、沂蒙地区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特殊性与普遍性的统一。作为一种先进的群体意识,沂蒙精神是时代精神的精华,对社会具有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以媒介融合为特征的全媒体时代已经到来。全媒体时代既给沂蒙精神的传播和弘扬带来机遇,亦带来挑战。自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山东临沂发表重要讲话以来,沂蒙精神的传播和弘扬迈上一个新台阶,取得重大突破。但是,在全媒体背景下,沂蒙精神的传播和弘扬也存在一系列难题。基于此,沂蒙精神的弘扬应该借力互联网,充分利用全媒体,打造一个多维度的传播平台,注重包括内容、氛围、平台和形式在内的传播机制的优化,进一步深挖沂蒙精神的历史内涵,凸显沂蒙精神的时代价值,应对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在传播中的挑战。  相似文献   

13.
沂蒙夷人文化的历史地位与分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沂蒙地区是山东远古人类的发祥地,历史上所谓的“东夷族”人,其实就是指今山东及其周边地区的当时土著人。沂蒙夷人是夷人的一部分。这里,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各时期的文化发现都十分丰富,其文化发展连续完整,有力地住汪了中国远古文明起源于中国本地的说法的正确性;进入阶级社会以后,沂蒙地区古国林立,以莒国为最,鄅、郯居其次。从对出土的大量青铜器、陶器、玉石器、乐器等文物分析看,当时沂蒙地区经济发达、文化先进。  相似文献   

14.
人能创造文化,文化也塑造着人,文化扶贫是为了实现人的改造和文化的发展。沂蒙地区所开展的文化扶贫活动,辅助人们主动摆脱贫困文化的束缚,提升了贫困地区的人力资本。在文化扶贫的过程中,沂蒙人保存和传承着沂蒙地区的精神文脉,既激活了贫困地区的文化活力,也促进了沂蒙文化产业的发展。新时期沂蒙人民要继续弘扬沂蒙精神,深挖沂蒙文化资源,在党和政府文化扶贫政策的指导下,将文化扶贫与保障公民基本文化权益相互结合,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打造文化扶贫的"沂蒙样板"。  相似文献   

15.
感恩是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共同的最深层本源.沂蒙孝文化是沂蒙精神产生的逻辑基础、文化基础、思想基础.沂蒙精神是沂蒙孝文化的时代体现.要实现沂蒙孝文化和沂蒙精神的完美整合,就要以宣传沂蒙孝文化为载体,大力弘扬沂蒙精神;而大力弘扬沂蒙精神,则可促进沂蒙孝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革命战争年代,在沂蒙精神形成的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勇于承认自身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及时改正,高度重视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坚守初心使命,通过土地政策为人民群众谋利益,换得了沂蒙人民倾力支持、奋勇支前,山东党政军民共同铸就了以“党群同心、军民情深、水乳交融、生死与共”为基本内涵的沂蒙精神。中国共产党及其军队在沂蒙精神形成过程中的许多做法和经验,对我党在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进行自我革命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7.
沂蒙精神是沂蒙人民在革命战争年代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先进群体意识。沂蒙精神富有深刻的思想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在沂蒙大地的展现,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在沂蒙大地的展现。沂蒙精神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具有历史继承性。从古代到现在,一代又一代沂蒙人靠着自己的艰苦努力,使沂蒙精神得到了升华,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宝库。  相似文献   

18.
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考察工作结束时的讲话,对沂蒙精神的产生、形成、内涵、性质做了新的深刻的揭示。在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中,必须牢牢把握沂蒙精神的实质,充分认识到,沂蒙精神是党政军民在革命战争的特殊环境和条件下共同铸就的伟大精神,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伟大进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并不断得到拓展。要把弘扬沂蒙精神深入贯穿于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之中,科学创新党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切实做到为民务实清廉,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  相似文献   

19.
一种社会群体意识尤其是一种精神的形成,往往是该地区人民历史和现实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活动长期积淀的产物。沂蒙精神的形成,有其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她根植于沂蒙大地数千年绵延不绝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沂蒙人民优秀传统文化品格的升华。刚直无私、清廉自守、精忠为国、仁爱孝悌等是沂蒙人典型的优秀传统文化品格。沂蒙人这些堪为称道的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是沂蒙精神赖以产生的潜意识。  相似文献   

20.
沂蒙精神伴随着沂蒙地区的成长与发展,是党和群众密切合作的产物。新时期沂蒙精神不仅应被弘扬,还应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助力。将沂蒙精神注入沂蒙品牌的塑造,是对党和群众的又一大挑战,而要取得这一事业的成功必须继续坚持党领导群众、群众积极参与的方针。在沂蒙品牌文化的塑造中,党和群众都应发挥各自的主观能动作用,视沂蒙精神为动力源、鞭策者,通过实践活动来塑造沂蒙精神在新时期的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