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9 毫秒
1.
有问有答     
孩子爱和家长辩论怎么办?儿子今年8岁。我们家也订了你们的杂志,孩子也经常会看。有时我们批评他的时候他就会用杂志里的内容来给我们讲道理。虽然他的理解有偏差,但有时也有些道理。对这种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相似文献   

2.
有问有答     
孩子爱和家长辩论怎么办? 儿子今年8岁。我们家也订了你们的杂志,孩子也经常会看。有时我们批评他的时候他就会用杂志里的内容来给我们讲道理。虽然他的理解有偏差,但有时也有些道理。对这种讲起道理来一套一套的孩子该怎么教育?  相似文献   

3.
我的同桌是一个小馋猫,每天中午吃饭时,他总是不停地向别人要点心.如果装菜的锅子里还有多余,他便会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往菜锅跑去.有时为了得到一只鸡腿或一根火腿肠,他甚至愿意为你翻一星期椅子.  相似文献   

4.
每个人传达爱的方式是不一样的,但是让孩子感受到成人的爱和尊重是至关重要的。正常情况下,我们会以平和的态度来对待孩子,但是当孩子犯了错误的时候,当孩子的行为会伤害自己的时候,我们有时就会表现得声色俱厉,从而让孩子远离我们。有一次,看到睿睿在寝室里快跑,我喊他,他装作没听见,依旧快速地在窄窄的过道上奔跑着。突然,睿  相似文献   

5.
杰森每天从学校回家都要经过一个陡峭的、长满了青草和钓钟柳的山谷。羊群在那儿悠闲地吃草,微风轻轻地吹着,一切都是那么美好。杰森总是一边走一边快乐地吹着口哨。他能记住每一首他曾经听到过的曲子,所以学校里就数他会吹的曲子多。杰森是在一座小风车里出生的,他和别的孩子可不一样。当风儿转向的时候,他能听见风在说话,他还能看清星星的模样,有时甚至能听到海龟在沙滩上爬行时低声说着的咒语。  相似文献   

6.
毛泽东同志所以能成为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固然因素很多,但和他一生勤奋好学,博览古今中外的书籍是分不开的。在他年轻的时候,清晨,他借着熹微的晨光读书;深夜,他或在走廊上,或在茶炉室的灯光下看书。白天,他有时还到喧闹的地方去练习闹中求静,闹中求学。任凭人来人往,声言嘈杂,他仍专心致志,旁若无人。1912年,毛泽东同志在湖南图书馆有过一段自学生活。每天一开门,毛泽东总是第一个进馆,借了书就伏案而读。只在中午的时候,他才休息片刻,出去买两块糕饼充饥。在这段时间里,他读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  相似文献   

7.
班主任     
把一颗温暖的心已完完整整交给了一大群孩子于是这颗心变成了一所偌大的房子日日夜夜风里雨里每一个孩子都住在他温暖的心里孩子们长大了,走了另一群孩子又住进了他的心里花开花落流年似水一茬茬孩子在他心里住过他自己又不知不觉走进一茬茬孩子们的心里他老了,退休了那些当年的孩子们有时来信问候有时登门看望他总是那样高兴其实,即使他们不来他的心里依旧住着那些孩子或许已经记不清他们的名字但他们当年的音容笑貌还是那样的清晰闲暇的时候眯上眼睛想想他们心里就会感到无比的幸福和充实班主任$胶南一中@苏正新~~  相似文献   

8.
孩子上五年级了,连续两年承担了班级午餐的分饭菜工作,工作可谓全心全意。多少次我问他:“儿子,给同学们分饭菜累不累?”孩子总是笑嘻嘻地说:“妈妈,不累的,这点累算什么!”他已把为同学服务当成了一种乐趣。可是今天放学回来,孩子一脸的不高兴。我问他怎么了。孩子早已泪流满面:“今天我们班的某某同学说我给自己多分了一份菜,说我拿了他菜里的鸡腿。后来他把我菜里的鸡腿吃了,吃了还说我自私,给自己多分了。妈妈,我没多分给自己,我也没拿他的菜。我们班每天中午总是我最后一个才吃饭……”孩子一脸的委屈。我想,八成是这位同学误会了。孩…  相似文献   

9.
梁金君 《辅导员》2011,(9):53-54
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陈陈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男孩子,平日里极少与同学说话。每当我要与他交流时,他便低着头,身子使劲倚着墙,好像要把自己"塞进"墙里,也好像在拼命找个依靠,你根本听不清他的声音,只能通过嘴唇的动作来判断他的反应。每天放学这孩子收拾东西的时候拖拖拉拉,总是催了一次又一次他才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可每天上学时他总是第一个进教室。  相似文献   

10.
我的爸爸,是国家机关的一名普通干部,可是他总是很忙。早上,当我还没去上学时,他早已离开家上班去了;当我回到家里的时候,却总是瞧不见他的身影。他每天的电话就成了我听到他声音最多的机会。我的妈妈,也是国家机关的一名普通干部。每天早上,她总是早早地起床,煮好早餐,送我上学,然后才去上班。她每天上班好像总有忙不完的事,有时还常常把工作带回家做。我时常看到她在家工作的同时还要兼顾做家务活,真是忙里又忙外啊!爸爸妈妈,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决心好好地报答你们:帮你们做家务、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同时,我也会按时完成我所订的计划,决不…  相似文献   

11.
一个让人心疼的孩子,一个让人痛心的故事.陈陈是个性格极其内向的男孩子,平日里极少与同学说话.每当我要与他交流时,他便低着头,身子使劲倚着墙,好像要把自己"塞进"墙里,也好像在拼命找个依靠,你根本听不清他的声音,只能通过嘴唇的动作来判断他的反应.每天放学这孩子收拾东西的时候拖拖拉拉,总是催了一次又一次他才最后一个离开教室,可每天上学时他总是第一个进教室.  相似文献   

12.
《少年儿童研究》2011,(7):58-58
我们在教育孩子的时候,经常和老人发生矛盾。批评孩子时,老人会站出来阻止,我们既不能总是妥协,不管孩子,又不想让老人着急,有时会在老人背后教育孩子,但因为离开教育场景,效果往往打了折扣。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种情况呢?  相似文献   

13.
早教在线     
现实与想像 孩子的想像力是天生的,他总 能冒出很多你从来没有想过的念 头,而很多时候,孩子总是把现实 和想像混淆在一起。当你问他: "我们今天在公园里看到什么 了?"说着说着,除了已经看到的 那些景物,孩子还自编了很多情 景:"我看到一只小鸟。"很多父 母就会加以纠正:"我们没有看到  相似文献   

14.
雪国     
正主持人的话:我喜欢冬天的感觉。我们这里的冬天比较温暖,所以每回下雪的时候,我总是满心欢喜,总是会像一个小孩一样去院子里接点雪,看它在手心里慢慢融化。有时我会想象,我坐在松花江畔,被雪覆盖成一个雪人。这时,会有好心的姑娘,把我领进屋,给我泡一杯暖暖的姜茶。有时我会想象,我站在华山之巅,下雪的时候,洪七公就出现了,他会抓很多雪地里的蜈蚣,跟我说这时的蜈蚣最肥,最有味道。我可以想着这么唯美的意境,发一天的呆。  相似文献   

15.
泥土     
祖父是一个只知道在泥土中摸爬滚打的人,最大的奢望就是能让一家人有口饱饭吃。他说:我们家祖祖辈辈都是庄稼人,土地就是我们的命根子。他一辈子都守着土地,他把毕生的心血和汗水都播洒在了土地上。当我还很小的时候,每次和父亲回老家,祖父总要背着我到田埂上散步,渐渐地,我对那片肥沃而又充满生机的土地熟悉了。在祖父的,陶和纵容下,我有时也在田地里闹腾,干净的衣服一会儿就沾满了泥巴,父亲提着棍子就要揍我,祖父总是笑呵呵地拦着。有时,祖父抓起一把泥土凑到我鼻子底下,问我这是什么味?我说,一股腥臭味。这时候祖父才会板着脸呵斥我:胡说…  相似文献   

16.
妈妈、再见     
每当听到“妈妈再见”的喊声,我的脑海里就会浮现出两个幼儿的形象来。 王勇是我们中班的一个小朋友,那时,他才7岁,身高不足1米,瘦得皮包骨头,体重只有20斤左右,和我女儿同年同月出生,体重竟相差一半。原来,他父母上班离家十几里路,每天早出晚归。中午家里只有他一个人吃点咸菜和冷粥。看着孩子那张腊黄的脸,找心里真不是滋味。怎么办?回家与丈夫商量决定,每天中午带他回家和我们一起吃午饭。一家人对他十分亲热,吃饭时给他拣肉夹菜,对他关心备至。我女  相似文献   

17.
晨跑与背诗     
我们的儿子名叫孙武,乳名文韬,今年九岁了,在小学三年级读书。我们是从孩子六岁时开始晨跑的。那年秋收结束后,我们商量,鉴于孩子是长身体的时候农村体育活动又少,决定每天早晨五点半起床,与孩子一起跑步。刚开始时,孩子兴趣挺浓每天早晨只要小闹钟一响,他总是第一个起床,并喊:  相似文献   

18.
在批改学生日记时,我忽然叉想到了小 D。小 D,是个失去母亲的孩子,住在学校里,平时寡言少语。每当同学们谈论妈妈的时候,她总是远远地躲开;每天傍晚,同学的妈妈来接孩子的时候,她会一直目送着他们远去,  相似文献   

19.
李悦 《音乐世界》2010,(4):25-25
总是能瞬间改变自己情绪的田中圣似乎每天精神都很旺盛的样子,小的时候总是能够幻想着能永远生活在森林里的他也有着属于他的纪念日哦,在这些特殊的日子里他将会怎么样度过呢?  相似文献   

20.
四岁了还只会喊“爸爸”“奶奶”;每天都把小便尿在裤子里;不愿参与任何活动,甚至不愿玩玩具和滑滑梯;……这就是小宇,一个比较特殊的孩子,一个惹人怜爱的孩子。听着他奶奶唉声叹气的叙述,看着小宇漠然的眼神,我微笑着收下了他。他接受我了刚入园时,小宇非常排斥新环境,经常哭闹。为此,我给予他更多的关爱。每天微笑着迎接他,虽然他毫无反应;每天都要和他说说话,虽然他从不回答我;每天都轻轻地抱抱他、摸摸他,虽然他总是哭叫着挣开;每天都拿玩具和他玩,虽然他看也不看……就这样,我一天天坚持着,坚持着我的温柔、我的微笑、我的关爱。两个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