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说过:"语文味儿"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儿"指的就是这个味儿.具体来说,"语文味儿"表现在"动情诵读、精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写作"的"写"味,"品词析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相似文献   

2.
全国特级教师王菘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  相似文献   

3.
韦力 《广西教育》2012,(4):61-61
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过,“‘语文味’就是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对这一说法南宁市仙葫学校小学语文老师吴鸿丽十分赞赏。她认为语文的本体不仅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还应该包含着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内容的意思——语文不但要学“写什么”,更要学“怎么写”。吴鸿丽的语文课追求的就是这个“味儿”。  相似文献   

4.
王乙楠 《教育》2011,(7):56-57
记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语文的本体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语言魅力,  相似文献   

5.
全国特级教师王菘舟说:“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是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在执教二年级上册《欢庆》一课时,我紧紧围绕“语文味”,以教师的“说”为指引,以学生的“读”为线索,突出“品”的亮点,让课堂突出语文味的同时更注重了实效性。  相似文献   

6.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一堂好的语文课,首先得有“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说句不太中听的话,不少语文课总是喜欢“红杏出墙”“为人作嫁”。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  相似文献   

7.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好课三味》中有一段话: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阅读教学要上出“语文味”,就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向文本学表达上。因为“学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表达”。  相似文献   

8.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好课三味》中有一段话: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了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阅读教学要上出“语文味”,就要把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向文本学表达上.因为“学语言的终极目的是表达”.表达是获得语言能力最直接、最现实的训练形式.以学习语文形式取向为本位的训练,紧扣“写的能力的培养”这一核心目标,侧重于对文本形式秘妙的探究与运用.  相似文献   

9.
好课三味     
长话短说,开宗明义,我觉得好课得有好味,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 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课的最大问题,不是怎么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的问题;语文课的最大悲哀是语文本体的淡化和失落.那么,什么是"语文味"?"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语文味所指的就是"这个味".具体来说,语文味表现在"动情诵读、静心默读"的"读味","圈点批注、摘抄书作"的"写味","品侧品句、咬文嚼字"的"品味".  相似文献   

10.
王乙楠 《教育》2011,(19):56-57
记得全国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曾经说过:语文的本体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语言魅力,而这种文字魅力只有在教学实践中才能真正显现出来。  相似文献   

11.
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说:好课有三味,即语文味、人情味、书卷味,其中语文味为首.语文味就是要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味有三味,即读味、写味、品味.  相似文献   

12.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味"的提出,则是这一特点落实到语文课堂最显性的标志.什么是"语文味"?从程少堂老师首次提出"语文味"这一概念,许多老师都对"语文味"发表过自己的见解.王崧舟老师的一番话颇有见的:"‘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内容,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这些内容,即‘怎么写的’.语文要学的就是‘这个’……""‘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如何营造出馥郁的"语文味",笔者就借名师的课堂谈谈自己的浅见.  相似文献   

13.
2010年1月29日,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其博客上撰文认为,一堂好的语文课得有"三味"。第一味是"语文味"。语文味越浓,课就越好。"语文味"就是守住语文本体的一亩三分地。语文的本体是什么?显然不是语言文字所承载的,即"写的什么"。而是用什么样的语言形式来承载  相似文献   

14.
语文教学的“本”是什么?当然是学习祖国的语言文字、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简言之,就是进行听、说、读、写、思的扎实训练。但近几年,由于对课标理解的偏颇,语文教学的这个“本”被不同程度地遗忘了,阅读教学陷入了重感悟轻训练、重人文轻工具的泥潭,语文本体被严重弱化,出现了  相似文献   

15.
多少年来,人们一直在追问,“语文”到底指什么?我们认为:作为学校教育的一门课程,语文教育是指祖国语言的教育,即作为中华民族通用语的汉语言的教育。“语文”所指可以概括为“一体三维”:“一体”即语文本体为语言;“三维”即这个语言包含三个维度的意义指向。  相似文献   

16.
王崧舟老师主张用“语文意识”来统摄文本的细读。语文意识就是关注文本“怎么写”,“为什么这么写”,用朱自清的话说,就是“体会那微妙的咬嚼的味儿”。现就以王老师的《慈母情深》为例,谈谈如何渗透语文意识,在重点词句上多走几个来回,多搞几次“摩擦”,品出一些语言文字的真“味”。  相似文献   

17.
不少语文课,总让人觉得像是少了些什么。少 了什么呢?少了语文味! 语文味儿,语文课的"宁馨儿"--语文课所特有的个性、本色和本体。成尚荣先生说:"语文还要再语文一点,以语文的方式进行语文教育。"这"再语文一点",就是指的"语文味儿"。用"语文的方式",上出纯正、浓郁的语文味儿--这,应是一堂好的语文课(本文主要指阅读课)的标志。  相似文献   

18.
阅读教学“教什么”?提出这个问题,是基于笔者对平时教学调查的思考,是刚刚结束的“全市的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展示活动”的启示,甚至是若干语文教学参考用书对这个问题研究的缺失。阅读教学“教什么”?笔者认为:“怎么写”是阅读教学内容的重中之重,解决了怎么写的问题,不仅可以增强课堂教学的语文味,还将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相似文献   

19.
一位“外行”关于“语文味”的质问“现在我们的语文课上还有语文味儿吗?”在某重点中学的一个省级研讨会的评课现场,我在台上刚刚就一节语文课做完评点,一位市教研室主任、教育学出身的特级教师起身提问。同时希望我就什么是“语文味儿”、语文课怎样“上”出“语文味儿”等问  相似文献   

20.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理解祖国语文”,即“阅读”和“听话”;“运用祖国语文”,即“写作”和“说话”。简要地讲就是听、说、读、写。在此四者中,“把阅读课上成语文课”是当前最紧迫的问题。那么,阅读课是学习什么的?阅读教学又是教什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