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王光辉 《今日教育》2007,(7S):53-54
孩子们害怕语文学习的根本原因是他们没有尝试到语文学习的乐趣.很少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成功。这可能不是语文本身的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我们自身的教学行为。曾几何时.我们把语文教学变得神秘了.变得让学生敬畏了.在标准答案的掩映下.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教材就是神圣的,不可侵犯。  相似文献   

2.
论物理教学中有效教学的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物理教学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的呈现,也并不只是一次精彩的讲演.衡量一堂课效果的好坏,并不是以你的演讲是否精湛,是否具有艺术性为标准的.我们要关心的是它的有效性.学生通过这堂课学到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3.
教师几乎在每节课上都会或多或少地向学生提出问题,但并不是我们所提出的每一个问题都对学生有意义,有时候,不恰当的问题或提问方式会导致问题失去有效性.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听课学习,发现教师的提问有时并不是十分有效,笔者就有效提问发表以下几个观点.  相似文献   

4.
八十年代初,我国各地相继办起了超常儿童教育实验班。在我们实验研究的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是实施群体教育的教学原则是什么。对此,我们谈几点看法。一确定超常儿童教学原则的依据1.超常儿童智力超常,但不是“神童”。实践使我们认识到,由于遗传、环境和教育的作用,超常儿童的观察、感知、记忆、逻辑推理能力、思维品质和求知欲等,确比常态儿童处于明显的优势,但他们不是“神童”,是学而知之,不是生而知之。2.超常儿童智商高,但非智力因素不一定都好。超常儿童智商都比较高,但智力与非智力因素相关系数从实验统计看仅是0…  相似文献   

5.
解题并不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我们应该通过解题后的反思最大限度地发挥例题的教学功能,帮助学生加深对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掌握,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科学的思维品质.  相似文献   

6.
李继东 《今日教育》2007,(2S):58-58
在不少语文公开课上.你总会看到教学脉络分明.环环相扣.一帆风顺.一马平川。那么,我们不禁要问:学生为什么不出错?教学为什么没有节外生枝?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刻意希望学生出错而幸灾乐祸。我只是觉得,我们平常教学中学生或多或少都会出点毛病,怎么到了公开课上就全不见了呢?  相似文献   

7.
新课改的推广,要求我们必须对初中思想政治的课堂教学进行创新.改变传统教学中教师为教学主宰的教学模式,发挥学生教学主体的作用。初中思想教学需要中学生的积极参与。但是就现阶段来说,很多中学生对初中思想政治教学并没有学习兴趣。调查研究也发现,初中思想政治的教学其实并不是我们的课程本身的问题,问题是出在我们教学的方式和方法上。...  相似文献   

8.
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学的依据,而教得好,使学生得益,还得靠老师的善于运用.”这句话告诉我们,教学材料仅仅只是提供了最基本的教育资源,但井不是唯一的资源.笔者认为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思维是数学的灵魂.数学教学应该是数学思维活动的教学,必须作为“思维过程”来进行.  相似文献   

9.
李秋元 《学周刊C版》2011,(6):112-113
当前,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是在使用了新一轮教材之后.学生的英语水平较以前的学生比较不是提高了而是退步了.学生真正掌握的词汇量少.很多人不会写一句完整的英文句子.书面语言错误极多.其根源在于我们教师一味地强调理解模仿,忽视了基础语法的练习。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提加强基础语法的练习.如音标教学、句子成分划分等话题。  相似文献   

10.
一、当前教学反思主要存在的问题 1.反思重数量不重质量。我们实际工作中的教学反思。只有少数教师是自觉真正地反思,大部分教师是为了应付学校布置的任务。因为学校会硬性规定写多少篇的教学反思.因此教师们的教学反思数量足够,但质量却存在一些问题。因为那样的反思并不是出自教师的深入思考,没有静下心来找出其工作中的失误,以及还有哪...  相似文献   

11.
在进教下乡与教师深谈中,教师言语无不透露出对信息缺乏的无奈和忧虑。他们认为:我们不是文盲,不是没有能力,而是缺乏教学信息,缺乏与专家、教师的沟通与交流。我们不知道专家提出了什么先进的理论,要我们做什么.也不知道其他教师有什么先进的教学经验,所以我们不是常常跟不上时代,就是不断重复或无味探索他人已有的教学成聚。做着无用功。他时所说的这种情况,尤其在偏远农村.更为突出。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要求我们的教育应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最为重要。而创新精神需要问题意识,问题意识的培养与问题情境是分不开的。另,当前中学物理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教师重机械的灌输,轻教学情境的设置;学习中问题的拥有是教师而不是学生;问题的解决主要是教师而不是学生。这种“去情境”、“去问题”教学.导致学生对学习失去兴趣、问题意识薄弱、难以用课堂所学的知识来解决现实世界中的真实问题.进而影响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中学物理教学中创设有效的问题情境对激发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租实践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人对此进行了实验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近读文卫星老师的课例“抽象函数(高三复习课)”,给人的感觉是它重“双基”,又不是传统的“双基”教学;它以解题为主,又不是传统的解题教学.可以说,它超越了“双基”,也超越了解题,是数学“双基”教学和解题教学的新探索.特别是由这一课例我们可以看到,在数学教育中.解题教学具有四个层次.  相似文献   

14.
《概率》是高中数学的新增内容,其中的慨念、公式并不多,与其它章节数学知识联系也不是很密切,所以,学生学习起来感觉不是很难.但在教学中我们发现,学生常常因为对概念理解不准确而出现一些不易觉察的错误,甚至有的教辅资料上也时有错误答案出现.下面谈谈产品检验中几个容易出错的概率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李华 《学语文》2011,(4):45-45
新课程的实施已近十年。这期间我们走过了很多曲折.其中对文本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争论也很多。曾经有专家把叶圣陶先生的一句话“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奉为语文教改的至理名言.淡化了教材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强调教材只是我们教学的“材料”,而不是我们教学的“内容”.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  相似文献   

16.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几乎是各科教师所公认的。然而.作为中学语文教师,要教会学生在祖国五千多年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游泳.却不是一朝一夕、轻而易举就能做到的事。这就要求我们充分发挥好语文教师的主导作用。叶圣陶先生认为:“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换句话理解就是说,教学.教学,就是教学生“学”.主要不是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把学习的方法教给学生.学生可以受用一辈子。在这个问题上.叶圣陶先生有一句精辟的话,现在早已众口传诵,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相似文献   

17.
1.前言 随着体育新课程标准的实施,体育教学改革如火如荼,打破了以往体育课程教学中沉闷的局面,激发了广大学生的体育学习积极性,提高了他们的参与意识.改革取得一定的成效。但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在实施体育新课程标准时.不少体育教师往往会矫枉过正,使得体育教学步人另一个误区。其实.蕴含着先进教学理念的体育新课程标准并不是与过去体育教学的决裂.更不是过去体育教学的对立面.更多的是过去的继承与发展、扬弃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刘志胜 《学语文》2012,(1):12-13
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教师的教学行为、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有了一定的改变,“以生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三维目标”、“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等已成为广大教师耳熟能详的教学理念,小组合作讨论探究拓展等已成为课堂大赛或观摩的常态.整个课堂教学异彩纷呈。一派勃勃生机的景象。但透过热闹表象的课堂,我们会发现我们的语文课堂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而正是这些问题的存在,造成了中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低效。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层面。  相似文献   

19.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课上听得很“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总感到困难重重,无从人手.事实上,在大多数情况下,并不是这些问题的解答过程十分复杂,而是学生的数学思维存在着障碍.因此,在教学中如何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作文教学中最大的问题是学生普遍缺乏写作热情,作文内容空洞,感情虚假,无病呻吟,成了学生作文的通病。学生完成的作文往往是“移花接木”式的虚假情感,仿真思想,以及复制的语言、粘贴的表达技巧.这种写作教学现状,迫使我们不得不作出这样的思考:为什么学生对作文课不是充满期待,而是厌烦和怯怕?为什么学生在写作文时只是借助现成的言语材料拼凑作文,而不是“我手写我心”?从学生的一份“情书”中,我们获得了一个比较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