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必修课程“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两个方面的目标设定,再为清楚不过地昭示了阅读教学的主体地位。但在具体实施的过程中,机械地依照“模块、专题、板块、文本”的编排来进行阅读教学,缺乏阅读教学整体建构的意识或能力,无从把握阅读教学的方向、量次、限度、势态和关联,爱读不读、多读少读、深读浅读的现象却又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2.
岳宁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09,6(12):158-158,191
现代教育技术的高速发展,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却使得有些老师缺少了静静琢磨文本的耐心.教师没读透文本就照搬教参上现成的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甚至凭自己想当然的理解匆匆走上讲台,是使得语文课堂缺少有效性的原因.要让40分钟充分发挥效应,语文教师课前就要对文本有深度的触摸,静下心来从容地多读、细读文本.  相似文献   

3.
理解教育所提倡的“创读”是相对于传统教育的“实渎”而言的。所谓“实读”即实实在在地读,直到读懂了“知识文本”的原意为止.真正的做到领会文本的精神毫不走样。创读就是自觉地创造性地读,是鼓励学生大胆地超越文本的框架努力地创造性地动脑筋思考探究问题、寻找规律.从而站在更高的知识层次上去发现文本的原义。而且掌握到文本原义之外的更丰富的与现实社会密切关系的更实用、更新的“意”。要读出新意的创读法是以实读为基础而又超越实读的重要步骤。创读的创造性在于提出了文本没有原意的假设,其目的是为了激励人们大胆地超越文本的框架努力地创读。  相似文献   

4.
充分地读课堂上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读书思考,使他们充分地与文本对话.而老师则是导演,组织、引导、点拨、调控、激趣,使学生主动地读,兴趣盎然地读.  相似文献   

5.
在平常的听课中,我感觉到,课堂上学生的自由朗读少了,放声诵读少了,潜心默读少了。语文教学,我们有责任让学生首先成为一个读者,一个优雅的读者,一个真正的读者。一、走进文本,自由读特级教师于永正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书不读熟不开讲。让学生认真阅读文本、走进文本是课堂有效教学的基础,是师生对话、生本对话的前提。  相似文献   

6.
精准地解读文本是上好课的前提。面对教材文本,作为语文教师应当学会自主纯净地读,在不断追问中有所发现;反复比较着读,在辨析品评中有所领悟;联系课后题读,在揣摩中发现编者意图;从儿童视角读,在角色换位中了解学情;用专业眼光读,在研读中聚焦语言运用。只要潜心细读,用心思考,相信每位教师都能够用最有效的文本解读成就最精彩的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7.
姜广超 《文教资料》2011,(22):58-59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少做多读是搞好语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的指导,把阅读教学的立足点转移到以读为主的教学实践上来,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读出语文阅读教学的真谛。  相似文献   

8.
实施新课程以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特别强调要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话。因为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学生解读文本的过程,是学生理解文本语言的过程。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给足学生时间与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要读通、读好、读懂、读深,不光要读进去,还要读出来。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机械重复地读,作为教师应善于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望,使学生爱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使学生学会感悟;提出读书的要求,使学生有的放矢。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笔者以自己的阅读视野,不断去丰富课文,带领学生走进文本外的文本,去吟咏、品昧、思考,让阅读占据学生的理智和心灵,使学生略显寡淡的生命演绎多彩的人生.  相似文献   

10.
《华章》2008,(1)
"实在"是做人应有的一种态度,同样我觉得这也是我们的为师之道,也是我们在语文课堂中应该秉承的。要使我们的语文教学扎实、有效,少搞花架子,少故弄玄虚,少说教;多尊重学生,多紧扣文本,多品味语言,显得极其重要。实实在在地引导学生在文本中深入地走几个来回,实实在在地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这样的课堂就是鲜活、生动的,更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1.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主要内容之一,它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现在不少语文的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三少一多"的现象,即课堂上学生读的时间少,有目的、有针对性地读书更少;课堂上思考问题少,教师讲得多,满堂灌的现象屡见不鲜。不少教师将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过多的用于讲解分析课文,而忽视了应让学生充分阅读。由于学生读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改革在不断深入,语文教学也打破了过去僵化的教学模式."以读代讲"已深入课堂.课堂上学生的读书声多起来了,但是,老师的读却少了.其实老师的读对学生非常重要,声情并茂的范读是拨动学生情感的弦,是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的捷径.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特级教师陈钟梁说:"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语文课首先要上出语文味儿,要上得朴素自然,要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这就告诉我们,语文教师应多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多走几个来回,在文本的深处觅得语言味道,提高言语能力。一、细嚼演绎寻觅语言深处的味道让学生走进文本,把文本的语言读深、读厚,不断丰富文本语言的意境,让学生用内心感悟,入情入境地与文本语言内容进行对话交流,对文本语言内容有情真意切的情感体验,这  相似文献   

14.
<正>阅读教学中"读"是基础,人是根本。阅读教学首先要"用好教材",让学生充分地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组织、引领。其中,引导学生于文本"无字处"体会作者的思想,进行语文阅读训练,动态地把握课文整体,就能让文本"空白"处熠熠生辉。一、挖掘语言空白,促进与文本交流,充分与文本对话  相似文献   

15.
正笔者是一名县级中学语文教研员,每年都要深入课堂听课60多节。作为常规的教学调研活动,基本上听到的都是原汁原味、不带任何修饰的常态课,虽说不乏精彩的课,但遗憾的是,绝大部分的课乏善可陈,"面目可憎"。许多教师更多地在教学形式上下功夫,而忽视对教材的全面把握和对文本的深入解读。课堂阅读教学中,解读文本乱象丛生:不读文本的有之,全盘拿来,照"案"宣科;浅读文本的有之,蜻蜓点水,浮光掠影;错读文本的有之,随意而为,胡乱发挥。  相似文献   

16.
"读"在语文教学中占主导地位,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出现了几种"读"的误区:一是读的次数少、人数少、形式少;二是读与悟没能有机结合;三是贴标签式的指导朗读及对朗读评价的不到位.为了更好地在语文教学中落实"读",笔者提出几点建议:1.灵活恰当地选择读的方法;2.抓住学生心理特征,适时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3.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教学;4.根据教材需要,合理安排课内与课外阅读.  相似文献   

1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语文阅读教学越来越显得重要。常规的阅读一般是指看书或读书。看书叫默读,是不出声的读;读书就不同了,读书叫朗读,是要求大声地读,有表情地读,要读得朗朗上口、抑扬顿拌、绘声绘色。语文教学中的阅读,又有了更高的要求。不仅要会读,还要读进去,再读出来。读进去,就是要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8.
为何出现大学生学习的“四多四少”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在一篇文章中谈过当前大学生学习中的四多四少现象。这就是:上课多,自学少;进教室多,上图书馆少;读教材、讲义多,读原著、名著少;被动接受多,主动钻研少。这四种现象是互相联系的,是一系列连锁反应。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这样,而且在不同的院系和不同类型的学生中,情况又各不相同。比如,  相似文献   

19.
朗读是一门艺术,是读者与文本的一次细心、细致的情感交流与对话,是再生成、再创造的过程。有感情地朗读有利于深入文本、培养语感、熏陶情感。具体而言,朗读时应做到:读讲结合、选准"读点"、读而有法、伺机而读、边读边思。  相似文献   

20.
读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财富,它是学生走近文本、与文本对话、融人文本的重要途径。新课标指出“个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在读中“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与领悟”。由此看,以读为本、以读促悟、以读激情、以读导练,应该是阅读教学的基本方法。但读并不是放任自流地读、豪无目的地读,而应是读有指导、读有目标、读有层次、读有质量。要做到这些,教师就要精心设计读的方法,才能达到让学生“读”懂文章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