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玉清 《学子》2014,(10):11-11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读书在语文学习中是多么重要。长期的语文教学实践证明:读书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开拓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知识结构,而且读书越多的学生,他的思考就越清晰,对在课堂上所学的新知识的兴趣就越高。既然读书这么重要,那么,我们如何才能把学生读书的兴趣激发起来呢?为此,在平日的语文教学中,我有意在以下方面做了尝试。一、从课堂入手,培养语感,读出真情有感情的朗读是孩子们学习语文最主要的兴趣点。在平时的教学中,我特别注重孩子们的朗读。我认为学生读得好,这不仅是朗读技巧的体现,也是对课文是否有深入理解和体验的体现,  相似文献   

2.
沈丽燕 《学子》2014,(10):35-35
著名特级教师支玉恒曾经说过:"语文是读出来的。"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读"在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更是如此,因此,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以读为本,让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在读中享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怎样才能把书读好呢?一、换词比较——品文字之美语文教材文章中每个字、每个词都凝聚着作者深切的情感,是作者经过反复比较揣摩,推敲得来的,俗语说:"十年得一字",  相似文献   

3.
注重培养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是时代赋予中学语文教学的重任,也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举措之一。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有人认为学习语文目的唯在写作文,而读书作为语文只必备,……。我则语之以读书亦为目的的。老师能引导学生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大。""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吞吐,倾吐能否合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关系。单说写作程度如何如何是没有根的,要有根,就得追问那些比较难以捉摸的阅读程度。"可见,研究现代文阅读能力的培养和形成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4.
把读书的方法教给学生来安县实验小学弋仕良在多年的小学中高年级语文教学中,我深知学生读书方法的重要。常言道:一学习语文读为本。一要让学生学好语文,必须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并指导学生灵活运用,才能获益。我在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读书不少,但写的文章却枯燥得...  相似文献   

5.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习是离不开读的。读,是语文教学的一把金钥匙;读,注入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反复读,学生能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能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我认为语文教师无非引导学生练习看书、作文的本领,主要是透彻理解课文。而所谓理解,须反复玩味课文,由字句章节而通观全篇。”‘反复玩味”课文,重要的一条则是多读,人情的读,才能品出味来,即“读中悟其神”。作为语文教师应从学生的读入手,培养学生“读”的兴趣。那么,如何才能培养学生读的兴趣呢?在教学实践中我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6.
范晓燕 《学语文》2013,(1):59-60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叶圣陶老先生也曾说:"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若引导学生善于读,则功莫大焉。"这些真知灼见,都强调了语文课堂上"读"的重要性。新一轮课程改革,给传统的语文教学带来了冲击,文言文教学更是首当其冲。现在,语文老师普遍反对用逐字逐句串讲的方式进行文言教学,但是,如何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效率,如何让文言课堂灵动丰盈,如何让文言文真正担负起文化传承、培育人格的使命,依然是我们广大语文老师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阅读是小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良好途径,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思维、思想所带来的效应远远不是我们单纯的语文教学所能达到的。所以说,阅读教学是一种大语文观,是一种语文教育观。而许多小学生,有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都是一知半解。因此,应加强对小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引导他们不但爱读书,而且会读书,这样,才能读有所获,我认为,应该教给学生以下阅读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最经常、最重要的训练。无论是哪种体裁的课本,也无论是哪个年级段都离不开朗读这个方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引导学生多读书,指导学生读好书,是任何时髦的教法都无法取代的。阅读教学应返璞归真,以读书为本,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悟语。笔者认为阅读教学中的朗读,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9.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可见要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就要把读书的权利还给学生,让阅读引领语文课堂教学是关键。教师要在学生不懂处点拨,不明处启发,不畅处引导。学好语文朗读是一条有效途径。"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课外组织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课内把读的权利还给学生,让阅读彰显魅力,引领语文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0.
龚玉凤 《学子》2012,(12):82-82
一、积极引导,激发兴趣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重要手段。一次语文阅读课上我故作神秘地说:"同学们,我的一个学生才上小学六年级,发表的文章已有100多篇了。""哇!"学生瞪大了眼睛。"很羡慕,是吧?""是!""其实呀,要像他那样并不难,只要你多读书,读好书,一定能赶上他,甚至超过他,有没有信心?”“有!...  相似文献   

11.
著名语文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之一目的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老师能引导学生俾善于读书,则其功至伟”。(《语文教育书简》)  相似文献   

12.
一、课堂的主体形式应是多读多读、多看、多思(考)、多忆(回味),识多见广,多观静思默察,胸有成竹,运筹帷幄。叶圣陶先生曾说:“语文教学之一个目的为使学生练成读书之本领”。教师能引导学生善于读书则其功甚伟。所以,在语文课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熟读、有感情地读、多读课文。那么学生熟练、有感情读、多读什么?先要做到“四读”教材,即一读注释,了解文章的写作背景、中心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最为重要的是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作出这样的评价:"语文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由此可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各种形式的有效朗读,落实“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使学生在自由的、独特的阅读中感悟文意,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本文就阅读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性的发展谈三点体会。  相似文献   

14.
著名诗人歌德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谈话。”诗圣杜甫提倡“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强调了多读书广集益的好处。但是,长期以来,不少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一直处于“自流”状态,“难读”、“厌读”的现象较为普遍。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引导学生步入书籍的海洋是责无旁贷的。我认为,加强小学语文课外阅读教学是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培养学生具有体验感悟学习的能力是语文新课堂教学的重点之一.那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为学生设计体验、感悟性的活动并有效地实施体验、感悟学习呢?我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指导学生在“读”中体验、感悟 “语文课文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于伟.”这是叶圣陶先生对“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地位所作出的精当评价.诚然,“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实施体验、感悟学习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每教一篇文章,我们都要拿出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读”课文,让学生在“读”中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在“读”中了解课文内容,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体味文章的思想感情,领悟作品的内涵,与作者心灵相通.  相似文献   

16.
适合儿童阅读的各类读物是现实生活中最重要的语文教学资源。积极创建条件指导学生多读书,并采取多种形式交流读书心得,则是最重要的语文实践活动。在开发的语文教学体系中。课外阅读不是游离于语文教学过程之外的“点缀”.更不是可有可无的“软任务”,而是语文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农村小学生阅读课外书还面临着困难:一是由于经济条件的限制,没有太多的课外书读;二是不知怎样读或不喜欢读;三是认为读课外书浪费时间等。针对农村的实际情况.要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实践,我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7.
"读"是语文学习的精要所在,掌握好的读书方法是学好语文的重要因素。语文教师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从良好的阅读心态、阅读情景、善于质疑、读写结合等方面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并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怎样才能使学生从"作文难"的困境中走出来,历来是语文教学的难题。要解决这一难题,我认为让学生大量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行之有效的方法,阅读与写作是紧密联系的。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就是这个道理。只有大量的阅读,才能开阔学生的  相似文献   

19.
课内外结合读书好东城区二里庄小学杨训叶圣陶老先生说:“语文较好的学生,大多数得益于课外看书。”的确,书籍是开拓学生视野的钥匙,是营养的源泉。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我对指导学生课内外相结合读书做了一些尝试。1.以课本为点,以课本名人...  相似文献   

20.
蒋梅兰 《教师》2014,(13):84-84
早在古代就有"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勤于读书,逸于作文"等说法。显然,人们已经意识到只有在读中探写、读写拧为一体,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既要让学生读书,又要教学生作文。只有以读促写、以写引读、读写结合,才能使读写相得益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