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杜红梅  陈立芝 《教师》2012,(10):52-52
小学语文教学中,习作是块"硬骨头"。三年级的孩子更是如此,常常为习作发愁。而《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育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关于这一点,在习作教学中我深有体会。  相似文献   

2.
习作教学课堂是激发习作兴趣、强化习作训练、提升习作能力的重要途径,应该立足"三个基点",即以解决"写什么"——激活学生生活储备及思维能力,让学生有内容可写;"教什么"——教给学生习作方法,让学生学会作文;"怎么教"——精心设计教学流程,让学生快乐作文。  相似文献   

3.
教会学生习作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长期的传统习作教学,让教师畏难。教师把大量时间花在对学生作文的"精批细改"。疲惫之余,又有多少精力去准备习作课的精彩?学生惧怕作文课的枯燥无味,更难说做到"情动而辞发"了。  相似文献   

4.
在语文教学中,作文是衡量语文学习是否过关的重要标志,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头戏"。然而,提及习作,学生是"横眉冷对习作题,俯首狠咬钢笔头",教师也是摇头叹气,无可奈何。习作教学陷入如此困境,不由得广大师生疾呼:"想说爱你并不是很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5.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习作是衡量的重要尺度,但长久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不时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缺乏习作的"情境、情感、情绪"的情况下让他们写作。"三情"是学生习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合理地开发"三情"是促成学生快乐习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6.
学生的语文学得怎样,习作是横量的重要尺度,但长久以来,习作教学的效果不佳,学生不时发出无可奈何的感叹。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在缺乏习作的"情境、情感、情绪"的情况下让他们习。"三情"是学生习作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三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师生共同合理地开发"三情"是促成学生快乐习作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7.
习作教学倡导"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是指小学习作教学是发展生命,发展智慧,发展个性的练习过程。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  相似文献   

8.
滕连花 《广西教育》2014,(13):41-42
一直以来,学生习作的评改都是以"习作讲评课"的形式出现,教师"一言堂",学生被动地接受,没有自主参与权,学生对习作评改毫无兴趣,习作评改教学效果不佳。经过多年教学观摩与实践,笔者认为,习作评改课应该是欣赏和修改的集合,让每个学生在习作评改中学会欣赏自己和他人习作中精彩的地方,从而增强习作的信心。同时,教师要把修改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学会修改习作,使自己的文章写得更加通顺、生动。  相似文献   

9.
庞国艳 《广西教育》2014,(21):42-43
不少长期从事教学一线工作的教师会对小学二年级和三年级的习作交接工作感到头痛。教学内容从低年级的"写几句通顺的话"过渡到"写一篇文章",这个跨度如此之大,让不少教师难以应付。同时教师发现,学生养成了"习作就是交一篇作文给老师看而已"的思维定势,加上种种外来因素,导致低年级习作起步教学停留于简单的句式练习,或是关注学生是否能完成习作的阶段上,学生的习作兴趣被繁重的练习消耗殆尽,给日后的习作教学蒙上了一层阴影。  相似文献   

10.
小学习作教学一般是两课时,第一课时是"习作指导课",第二课时是"习作讲评课"。特级教师宋运来认为,"习作讲评课"的称谓不妥,它应该有个更贴切的名字,叫"习作欣赏课"。他提出,"习作欣赏课"的教学流程可以按照"发现—欣赏—分享"进行。那么,"习作指导课"该如何指导?"习作欣赏课"又该如何欣赏呢?本期特推出宋运来老师的两节习作教学实录及评析,第一节是"习作指导课",第二节则是"习作欣赏课",希望对您的作文教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但是,提高小学三年级语文教学质量关键在于习作教学。"课标"又指明了作文教学改革的方向:"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说话、习作,对于学生来说,是终身的事情。"那么,在习作的起步阶段,教师应当从什么地方着手呢?下面就本人多年的教学实践,谈几点雏见。  相似文献   

12.
学生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一种综合性的智力活动;习作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点(重点与难点),它应该和阅读教学一样要精耕细作。为了促进习作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必须构建系统化的教学链,即构建作前、作中、作后有效指导系统,形成习作指导链;构建听说读写基本功训练系统,形成习作训练链;构建阅读、口语交际、习作"主题单元教学"系统,形成习作主题教学链。  相似文献   

13.
马晓璇 《海南教育》2014,(20):27-28
"小学生习作互评自改"是一个来源于教育实践的具有探索性、应用性的课题,其研究的目的是通过指导和训练学生学习互评自改习作,进而提高习作鉴赏、评改、写作水平,达到优化习作教学过程的目的。那么,小学生习作互评自改是怎样的一种模式呢?笔者通过小学生习作"互评自改"的不断研究,探索出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新学习方式,发掘习作教学的人文内涵,培养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自觉性、能动性、独立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4.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在小学作文起步阶段,兴趣是学生习作的动力,而生活则是学生习作的源泉。在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试图通过训练学生观察"雨"、"燕子"、"白杨树"等教学,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表达能力,欲求解决中年段学生习作顺序问题,力争达到"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的目的,使其学生的习作思路清晰、条理清楚、段落分明。  相似文献   

16.
马威静 《考试周刊》2012,(29):55-56
改变农村习作教学现状,提高农村习作教学水平,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素养是广大农村学校语文教师的当务之急,任重而道远。作者从"走进乡村生活,寻找写作素材和利用网络手段,激发写作兴趣"两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力求在农村的习作教学中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7.
谈到"习作教学"这四个字,大多数语文教师都会谈词色变,因为它是语文教学工作中的"软肋"。我们到底拿什么来教作文,作文又是怎么教出来的?在几年的探索学习和教学实践中,我心中的答案越来越清晰,那就是——实践。在多渠道的实践中,我们的教学手段层出不穷,我们的习作素材源源不断;在一个个习作实践中学生习得写的方法,写的乐趣,提高了写的能力。那么从哪几方面的实践活动入手呢?一、阅读积累实践,习作之“米”  相似文献   

18.
习作教学应立足生活,关注孩子们的心灵,坚持以"学生为本,生活为源泉,激趣为首要,实践为主"的基本理念,构建自由、开放、和谐的习作教学模式,点亮学生心中的明灯,打造高效习作课堂。  相似文献   

19.
新教材提倡"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在此理念引导下,教材改用单元主题编排的形式,习作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习作形式更为自由,习作方法指导被明显淡化。但由此也引发出一系列新的问题。该文旨在通过分析因写法指导淡化引发的作文现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提高习作教学的有效性与系统性,让学生言之有序,言之有情。  相似文献   

20.
杨华 《成才之路》2010,(36):33-33
《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习作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习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习作能力是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习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所以。我们在教学中要重新定位习作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要不断转变习作教学的观念,改进习作教学的方法,从而提高习作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