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浙江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是“浙江现象”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以规模宏大、商品丰富齐全、物美价廉、功能完善等享誉海内外。在它强劲的发展势头后面,是义乌特有的“鸡毛换糖”文化在作支撑。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剖析了义乌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浙江义乌的中国小商品城,是“浙江现象”的一个典型代表,它以规模宏大、商品丰富齐全、物美价廉、功能完善等享誉海内外。在它强劲的发展势头后面,是义乌特有的“鸡毛换糖”文化在作支撑。本文从文化的角度剖析了义乌经济发展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鸡毛换糖”是义乌的代名词,“拨浪鼓精神”是义乌人的精神。义乌市廿三里第一小学将“敢为人先、业精于勤、海纳百川”的“鸡毛换糖”精神凝聚为“诚、容、敢、钻”,并以此为校训。学校以区域“拨浪鼓文化”为依托,以校内特色活动群和校外特色活动群为载体,实施“3+X+Y”少先队特色活动群建设,在实践活动中强化少先队员的政治启蒙和价值观塑造,增强少先队员的光荣感和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4.
陈泽灵 《当代学生》2011,(18):49-50
我的家乡在浙江义乌。一直以来,家乡对我而言,是一个遥远而又模糊的地方,除了知道那里有著名的小商品城以外,那就是一个让我逢年过节必须花上几个小时车程去看望我的爷爷奶奶的地方。那年暑假的一个晚上,我们全家和爷爷奶奶一起来到一家名叫"鸡毛换糖"的饭店吃饭。我一方面诧异  相似文献   

5.
凡重商者,则国兴,民则富;凡抑商者,则国衰,民则穷。这是历史给出的定论。举目中国,因商面邦兴民富之地,今日当首推浙江。从“鸡毛换糖”的生意做起,凭着“一根扁担一张嘴,一条布袋一副腿”的执著,  相似文献   

6.
<正>1982年,走街串巷的义乌人摇晃着拨浪鼓吆喝叫卖,开启了小商品买卖之路。42年来,从“鸡毛换糖”到“买卖全球”,从最初的小县城到如今的“世界超市”,从第一代市场到第六代市场,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义乌人用手中的拨浪鼓创造了“莫名其妙、无中生有、点石成金”的市场奇迹。  相似文献   

7.
狐狸卖刷子     
狐狸吃鸡前,总要先拔下一些鸡毛留作纪念,时间一长,狐狸便有了许许多多的鸡毛。有一天,狐狸心血来潮,想用鸡毛换些零花钱。于是,他把鸡毛扎成毛刷子,找来一辆手推车,把刷子整整齐齐地放上去,再拿来一块木牌写上“包不脱毛”四个红色大字,把它也立在手推车上。一切准备就绪,狐狸推上车子到市场上卖刷子去了。“卖刷子喽,快来买刷子啊,包不脱毛。”狐狸亮开嗓门喊了  相似文献   

8.
母亲的头发     
我的母亲有一头乌黑浓密的头发,编成又粗又长的辫子,甩在脑后,一直垂到衫尾下面,村里人都叫她长辫大嫂。我小时候爱看母亲梳头,乌黑的头发垂下来像瀑布,撩上去像浓云,好看极了。那时候常有货郎挑着货担,摇着铃鼓,走村过巷叫卖。没有现钱的孩子,可以用鸡毛、鸭毛、头发等杂七杂八的东西去换货郎的石头糖、姜糖、薄荷糖,吃得津津有味。当鸡毛和鸭毛换完之后,我就看着母亲的头发问: “妈,剪一点头发给我换糖吃吧?”母亲说: “不行,这是我的命根。”不久,母亲舍不得剪的头发不剪自掉了,每次梳头都掉下不少。我把母亲掉落的头发收集起来,如获至宝,缠成拇指大的一小结,藏在墙洞里,等到货郎下村时,就飞也似地拿去换糖吃。从此,我天天盼望母亲梳头。母亲一梳头,我就守在旁边,一边收集脱落的头发,一边央求母亲: “妈,你看这么少,还换不到两颗姜糖,再梳点出来。”  相似文献   

9.
吹鸡毛比赛     
上课了,老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了“吹鸡毛比赛”这五个字,然后转过身来对我们说:“今天我们来玩吹鸡毛的游戏……”话音未落,我们就欢呼起来。老师先让女生胡佳璐和郑韵韵组成“海鸥队”,让男生黄威博和吴松洋组成“雄鹰队”。比赛开始了,先由雄鹰队“发毛”。只见吴松洋深深地吸足气,两个腮帮鼓得像吃进了两个大鸡蛋,再使劲一吹,鸡毛飘飘悠悠地朝着海鸥队飘去。胡佳璐纵身一跃,向鸡毛“呼”地一吹,鸡毛又像氢气球似的飘了回去。雄鹰队的吴松洋鼓足气把鸡毛往海鸥队的脚下吹,这下可不妙,海鸥队的两名队员急忙蹲下,向鸡毛吹啊吹,想把鸡毛吹…  相似文献   

10.
随笔两则     
“石子换糖果”的启示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他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把某种东西交给杂货铺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有一天,他想出一个坏主意,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换”糖,杂货铺主人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换”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终生。”这位杂货铺老板不是教育家,  相似文献   

11.
黄昏的村街,木喇叭吹得呜哩哇啦响。我们小孩子兴奋起来:"鸡毛换灯草的"来了。如果在外地,跟陌生人提起我们的籍贯,对方会恍然大悟似地想起:"我知道,你们那里有很多‘鸡毛换灯草的’人,对不对?"  相似文献   

12.
上课了,揭老师走进教室,在黑板上写下“吹鸡毛比赛”这五个字,然后转过身说:“今天我们来举行吹鸡毛比赛,比赛的规则是……”话音刚落,我们就“耶”地欢呼起来。  相似文献   

13.
三角糖     
看着手中那一颗颗包装得精致而又形状不一的五颜六色的糖果,竟想起了小时候那百吃不厌的“三角糖”。小时候,我们一听到那苍老而又有力的叫卖商“用破拖鞋、破凉鞋换糖罗!”我们就会拿起自家没用的拖鞋、凉鞋,跑向那声音的所在,祖母则会蹑着缠得很小的“三寸金莲”,笃笃笃地跟着我走,而我则会把她抛得老远。换糖的人代步的是一辆“老  相似文献   

14.
今天,我们班举行了一场吹鸡毛比赛。比赛分为两队进行。我们派出了“先锋”——伟诚,只见他信心十足地踏上了“鸡毛战场”。“敌方”派出的是机灵鬼王雨。瞧,他一脸笑呵呵  相似文献   

15.
师:同学们,把“料想便是戏台,但或者也许是渔火”这句,换一下位置,变成“料想便是渔火,但或者也许是戏台”。你觉得有什么不一样?生1:原句先写“戏台”,后写“渔火”,可能作者想表现出急于见到戏台,急于看到戏的迫切心情吧。生2:这句话的前面是“他们换了四回手,渐望见依稀的赵庄,而且似乎听到歌吹了”。说明他们船划得很快,作者可能心想:差不多到戏台了吧;再说“似乎听到歌吹了”,表明戏台该在近处了。所以,应是先“戏台”后“渔火”。师:分析得有根有据。现在我们来看第13节开头“那火接近了,果然是渔火”,与刚才那句话联系起来分析,又有…  相似文献   

16.
义乌工商职院成立丝路书院服务“一带一路”倡议 义乌工商职院成立丝路书院是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义乌世界“小商品之都”建设的重要举措。丝路书院将着力打造三大平台:一是文化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17.
今天,我们第四节课是一堂生活作文课。我们全班同学在玩吹鸡毛的游戏。游戏的规则是:不准过线,谁的鸡毛落地就算输了。有的同学大声喊:“加油!加油!”教室里一片喧闹声。游戏的时候,有的同学都把鸡毛吹到房顶上了。轮到我们小队了。我们先吹鸡毛,我用力一吹,那鸡毛飞快地飞过了线,说时迟,那时快。鸡毛开始缓缓下落,另一方没吹着,鸡毛落地了,我们胜了。第二局由于我们小队同学太高兴了,一下子输了。我和我的队员都紧张了起来。如果我们第三局再输了,那可就是真输。我们小队准备好了。从游戏中我还掌握了一个“技巧”,那就是把鸡毛往斜下方向…  相似文献   

18.
吹鸡毛比赛     
“加油!加油!”一阵吵闹声从表哥家的乒乓球室传来。原来是有人在进行吹鸡毛比赛。一道网将乒乓球室分成两半,16双眼睛一齐盯着那根鸡毛,因为鸡毛落在哪一方,哪一方就算输。于是比赛双方便鼓着腮帮子使劲地吹,惟恐鸡毛落入自己的阵地。小小的鸡毛成了表哥、表姐和表妹注意的焦点。你  相似文献   

19.
换脸公司     
“换脸喽换脸喽,坏脸换好脸喽!” 一声奇怪的吆喝,将所有行人都吸引过来。只见路边一个不起眼的小房间挂着“换脸公司”的招牌,一个极丑的男人拿着喇叭大声呼喊。每个人见到丑男人,立刻产生一种想吐的感觉,但随地乱吐是不文明的行为,所以大家都强忍着。 这个男人个子不高,身体像啤酒桶一样肥胖。正如歌中唱道。他“有一只明亮的大眼睛”——也就是说,他一只眼睛大一只眼睛小;他的眉毛也非常配合,一  相似文献   

20.
苏联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瓦&#183;阿&#183;苏霍姆林斯基小时候住在一间杂货铺附近,每天都能看到大人把某种东西交给杂货店老板,然后换回自己需要的物品。有一天,他想出一个坏主意,将一把石子递给老板“换”糖,杂货店老板迟疑片刻后收下了石子,然后把糖换给了他。苏霍姆林斯基说:“这个老人的善良和对儿童的理解影响了我终身。”杂货店老板没有用成人的逻辑去分析孩子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