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生是具有完整生命表现的人,面对自己参与的生活世界,他们的生命表现既有认知,也有情感、意志和行为;在现实生活中,这种种因素总是在交互作用中同时发生、同时作用于生活。只有关注儿童的现实生活,才能真正有效地实施教育《,品德与生活》从儿童自己的世界出发,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方式研究生活。本人在使用《品德与生活》这本教材中有以下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黄珍  李尚俊 《家教世界》2013,(8X):49-50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了解儿童对于促进儿童的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儿童生活就像照耀在大地上的一束亮丽的彩光,光芒四射,充满活力,象征着儿童的未来与祖国的明天。另外,儿童生活也是儿童生命的展开形式,更是儿童文化的重要体现。所以,走进儿童生活,尊重儿童生活的特殊性,就是尊重儿童的生命,就是重视祖国的未来发展.  相似文献   

3.
《品德与社会》课程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华 《山东教育》2005,(28):51-51
《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儿童社会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与社会发展的综合课程。基于该课程具有开放性、生成性、综合性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挖掘各种课程资源,丰富教学内容,使教学充满生命活力。下面谈一下自己的一些做法与体会。  相似文献   

4.
关注生命是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学前儿童生命化教学的理念在于追求儿童的生命完整。生活世界是学前儿童生命化教学的根基,学前儿童生命化教学的实践途径主要是交往互动和体验。学前教育应以生命的发展为基础,视儿童为生命体,弘扬生命的体验性、交往的互动性、知识的生成性、情感的和谐性,把教育的目的、过程、结果与生命发展联系起来,注重生命的发展、人格的健全和智慧的生成。  相似文献   

5.
《小人鱼》和《丑小鸭》是安徒生童话里具有互文性质的作品,其一悲一喜的结局以及各自不同的隐喻,互证了作者对小人鱼异化自己的生命本质去追寻人类灵魂与爱情幸福的否定,进而批判了人类社会中的生命扭曲,提倡顺应自然及尊重儿童生命本质。在当代背景下,正确解读《小人鱼》的这一深层意蕴对于引导儿童健康成长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活动目标 情感、态度、价值观:明白珍爱生命、键康成长应从保护牙齿开始,学会追求健康的生活方式,感受刷牙的快乐,培养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情感。  相似文献   

7.
《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的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新课程突出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特征,遵循“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的理念,珍视儿童童年的生活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在与儿童生活世界的联系中构建课程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生命世界是人们孩提时代就怀有浓厚兴趣的内容,一草一木,虫鱼鸟兽,伴随着我们的童年生活。我们的孩子在充分享受童年的天真和快乐的同时,也非常关注小动物的一切。他们与小动物们交朋友,观察它们的外形特征,研究它们的食性、运动、喜好等,但对于动物繁殖方面的情况只能看看图片、影像或文字资料。  相似文献   

9.
儿童文化具有童真、童心、童趣等特点,我们应充分尊重儿童的自然天性,小心加以呵护、开发,走进儿童的生活,真正认识儿童生动丰富的精神世界,使儿童的学习生活充满生命活力。充满童真、童心、童趣的品德课堂,一定是以生为本的课堂。  相似文献   

10.
中小学校是保护儿童基本权利的重要基地。应根据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新要求,研制贯彻《公约》的实施方略,以通晓儿童应享权利为切入点,转变教育观念,改善教育行为,让所有儿童的生命质量、人格力量都能得到提升,获得身心全面健康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整体提高。  相似文献   

11.
《浅水洼里的小鱼》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小男孩把滞留在浅水洼里的小鱼扔回大海的事,表现了小男孩纯真善良、对生命无比珍视的美好心灵。课文内容平实,语言朴实,贴近儿童生活,富有童心童趣,蕴含着可贵的生命意识。对二年级的学生来讲,他们在自读中是能够感受到小男孩的爱心、善良的。但受阅读水平的限制,他们对于小男孩的执著精神和小男孩对每一个小生命的珍视与关怀往往领悟不深,很难与小男孩的情感达成共鸣。  相似文献   

12.
“中小学生活素质教育”课程是中国红十字会心灵阳光工程从台湾引进的系统完整、实用可操作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该课程凭借立足儿童生命塑造的出发点、尊重儿童生命需要的课程体系、适应儿童生命特点的教学方未能、挖掘儿童生命资源的理论依托、整合儿童生命教育的社会资源等特点给大陆心理健康课程实施带来很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新课。它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学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教者在施教时必须了解本课程的基本特征: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善于从儿童的生活中敏感地捕捉有教育价值的课题,开展儿童喜爱的活动,使他们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培养。  相似文献   

14.
《我爱美丽的生命》教学设计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春天,是万物萌动、草长莺飞的季节。为此,我特意把《品德与生活》一年级下册的第五单元“我爱美丽的生命”提到三月中旬进行。这一单元包括了三个活动主题:即“让我走近你——可爱的动物,有趣的植物;美丽的生命—一可爱的生命,种子发芽了;我能做什么——我的承诺”这三个活动主题紧密联系儿童的生活实际,叉都是与春天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这一单元教材旨在引导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动植物是有生命的,他们需要人类的关心和爱护。让学生从小爱护动植物,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保护动植物,从而形成初步的生态意识。为了把本单元搞活,我充分利用生活的魅力去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以实践活动充实我们的品德课堂为理念,结合训练目标设计了一组实践活动,尝试着在每课的教学中都得以展示,让学生真正享受品德学科带给他们的无穷乐趣。  相似文献   

15.
《社戏》是鲁迅为数不多的透着暖意和亮色的作品,反映作童年时代的生活情趣。关于这篇散化的儿童小说的教学,一般都是围绕情节、人物和环境三要素,从内容整体感知人手,在把握章故事情节与结构层次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小说中“我”、双喜和六一公公等人物形象。[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一、因材施教,做儿童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 《品德与生活》的主要特点就是生活性,因而在教学中取舍材料均要与儿童生活紧密联系。在教学中我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和指导者,为儿童的学习提供指导,为他们的活动创设良好环境,让儿童自己投入活动,支持他们的各种活动,同时也在进行着与儿童的合作一与儿童一起共同构建课程。  相似文献   

17.
一、教学设计理念 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充分调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让课程变得对每个孩子都有意义,努力创造一种守候和陪伴孩子成长的本真的课堂文化,真正把儿童当作一个个独特的生命个体,珍视每个孩子都是一个“最尊贵”鲜艳夺目的生命,每个小小的生命的存在都有着不同凡响的意义;把思想品德教学从“皮肤表面”浸入到“血液”中,根植于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中;  相似文献   

18.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建立在儿童生活基础上的课程,体现了“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的课程理念,反映了儿童成长的需求,它具有生活性、开放性和活动性的特征。但当前的课堂教学仍存在理念不明、体验不深、流程不畅等弊端。为此,必须把握课程特点,实现生命发展。  相似文献   

19.
王萍 《山东教育》2008,(7):97-98
以往的思品课面对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一个个内心多彩的儿童世界时,我们的教学往往缺乏新课标理念下突出强调的“珍视童年生活的价值,尊重儿童的权利”,只是一味地给学生灌输道德理念,全然不顾孩子们的感受。现在,面对《品德与生活》这门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时,我想是时候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  相似文献   

20.
用生活观、生命观、生态观引领课堂生活.是课程着眼于学生生命成长需要,提升生命质量的人生历程。《品德与生活》课标的总目标指出“培养具有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儿童在自己的生活中通过认识自然、了解社会和把握自我,并在其与自然、社会的互动中发展自己.建构自己有意义的生活,有道德的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