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文需要感悟,那么怎样培养感悟能力呢? 首先是要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生活是丰富多彩的,有轰轰烈烈、惊险奇特的大事,也有平平常常、普普通通的小事。大事当然要关心,但毕竟为数较少,且引人  相似文献   

2.
感想是由接触外界事物而引起的思想反映。感想是认识客观事物的第一次抽象,也就是说进入理性认识的第一次飞跃;它是直观产生的理性认识,是较为纯净的认识。因此,这类的作文往往让人感受到一种无真。这节感想型作文,从内容训练上选用三组,一是生活中的感悟;一是读书的感想;一是对事物的联想。[写作技法指津]写生活中的感悟,首选要有生活。何其芳的诗中写道:生活多么广阔,生活是海洋,凡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选自《夜歌》)我们去感悟生活,从生活中去挖掘写作的“宝藏”。在生活中无论遇到大事或小事,都要用脑筋想一想…  相似文献   

3.
何伟红 《教学月刊》2006,(12):12-13
感悟就是人们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心有灵犀一点通”所指的其实也就是感悟能力。《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感悟写作教学强调以学生为本,以读促写,联系生活,整体感悟,创设一种使学生身临其境、慨然有感的教学气氛,激发学生感知其写作示范性的能力。在感悟式写作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用心去观察身边的世界,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从平平常常的小事到惊险奇特的大事。都能以一份好奇去体察和思考,以几分细腻去寻觅平凡生活中的真善美,以多样情怀去挖掘生命的智慧和哲理。为了把感悟写作教学真正落到实处,我进行了如下尝试。  相似文献   

4.
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微小镜头,以小见大,从平常中见特别,用发现的眼光去观察生活,要知道平平淡淡才是真,生活中哪有那么多惊天动地的故事呢?很多人做的都是普普通通的事,所以老师要引导学生用心去看,放开思维去想,把自己真实的感悟写下来。用发现的眼光去留意生活的美,为写作收集素材,写出富有个性化的真实作文。  相似文献   

5.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表达与交流作为高中写作的教学目标,这是极具指导意义的。它不仅要求学生要增强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而且要在感悟的过程中去发现、体会并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应用于写作  相似文献   

6.
许多同学觉得自己的生活缺乏激情、缺乏刺激,认为自己身边并没有那些精彩的或惊天动地的大事发生,没有什么值得感悟的东西,所以写不出精彩的作文来。其实,并非一定要惊天动地才能引发感悟,生活中有许多可以写进作文里的东西,比如一种自然现象、一件小事、一个微笑、一缕愁绪,都可能成为写作的契机。不信,如果你认真回忆往事,也许,父亲说话时的某种神情、母亲爱抚你的某个动作,甚至一个背影、一声叹息,都能够让你重新找到写作的激情。这,就是细节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作文鲜话的源泉,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材料库,只要热爱生活,用心去观察、思考。感受,就一定会拥有永不枯竭的写作素材。然而,学生大多只有猪奇心理,总着眼于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忽略了平常的小事,尤其是不懂得用自己的慧眼去发现小事中所蕴涵的美。罗丹曾说:“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么,教师应如何引导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呢?  相似文献   

8.
学生的写作必须从生活开始,因为生活才是写作之源!引导他们走近生活,去关注生活,去感悟生活。观察学生的喜怒哀乐,引导他们去述说他们最想说的话。教师批阅评语要有特色,评语亲切中肯是语文老师的重要责任。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使学生从对生活简单的观察,细致的描述深入到对生活底蕴的挖掘和对写作特色的追求。  相似文献   

9.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要写好作文首先要用心去感受生活。但是写作不能照搬生活,而必须通过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将生活的原样变成写作的材料。同样的道理,写作也不能照抄阅读的作品,只有通过对所读作品的感悟思考,才能吸取作品中的各种精华,从而提高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10.
初中生的作文大多缺乏创新和精彩。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必须引导学生写有个性的文章,写有文采的文章,写有“大气”的文章。为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感悟生活的能力个性,说真话、诉真情;养成积累素材、勤于写作的习惯;引导学生阅读名篇名著,感受大家风范,关心大事,做到眼大、心大。  相似文献   

11.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把“表达与交流”作为高中写作的教学目标,这是极具指导意义的。它不仅要求学生要增强观察生活和感悟生活的能力,而且要在感悟的过程中去发现、体会并力求有个性、有创意地应用于写作中。它对学生作文的限制束缚减少了,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写作态度及其抒发的真情,强调个人自由的表达。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写出有个性、有真情实感的文章?下面我就新课程实施三年以来所发现的高中生写作现状提出几点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2.
一、取熟不取生 同学们写作材料的来源一般不外乎三种:一是亲身经历的;二是耳闻目睹的;三是看书,从书本上得来的.比较而言,只有亲身经历,有所感悟,甚至被深深感动、深深震撼的事才能写得具体、生动感人.这是许多作家的经验之谈,也是许多作者的至深感悟.生活中,凡是让你驻足欣赏的一道风景,令你感动的一个镜头,荡起你心头涟漪的一件小事,曾给你感悟与启迪的一只蜜蜂……你都要毫不犹豫、大胆地将此下笔成文,千万不要嫌弃它细小、琐碎、卑微.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舍弃那些曾令我们感动的、震撼的小事,大多是我们选材认识上的偏颇;我们总习惯于选择那些有意义的、闪光的、上了"档次"的、有品味的材料——没有的不惜去编去造,总担心那些细小的、琐碎的素材让人瞧不起.  相似文献   

13.
写作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写作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写作的本源是生活,因而,写作者要学习写作就必须学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阅读是借助文字来看世界,实际上也是阅读者间接感悟生活的方式。人的一生短暂,世上的事不可能一一去亲历,这就需要阅读。阅读能洞悉生活,是提高写作的重要前提。笔者尝试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4.
屈晓勇 《陕西教育》2010,(12):21-21
我校在学校管理中有“小事决定大事,细节决定成败”这样一个口号。近十年的班主任经历,使我深刻认识到,作为班主任,一定要关心班中发生的每件小事,注重学生生活、学习中的每个细节。这样才能带好班,使得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能身心愉悦地得到发展。为此,我想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特此提出供同仁参考、指正。  相似文献   

15.
写作离不开生活,没有生活,写作就会成为无米之炊,无源之水。写作的本源是生活,因而,写作者要学习写作就必须学会体验生活,感悟生活。阅读是借助文字来看世界,实际上也是阅读者间接感悟生活的方式。人的一生短暂,世上的事不可能一一去亲历,这就需要阅读。阅读能洞悉生活,是提高写作的重要前提。笔者尝试将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中学语文教学。  相似文献   

16.
伏玲玲 《文教资料》2013,(4):170-171
语文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去感悟生活,积累生活,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张扬学生的个性,多评多鼓励,让学生品尝到写作的快乐,这样学生才能写出有新意的作文。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一切知识和情感的最初源泉,写作也同样依赖于生活。体会生活、了解生活、感悟生活中蕴含的丰富哲理,才能给写作以无限的生机。感悟生活是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石,对写作起着决定性作用,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源头,是写作的基石,是写作的生命。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是语文与作文创新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在作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18.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喜、怒、哀、乐,从学习和生活的每件实实在在的小事上去理解、去关心,学生才易于接受、乐于接受。  相似文献   

19.
在作文教学中只有让学生体验生活,塑造美好的、丰富的、善于感悟的心灵,培养学生独特的感悟能力,学生的作文园地里才能开出美丽的花,结出丰硕的果。一、积累、调动生活体验“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惟有从生活方面去体验,把生活所得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感受才会丰富。这就要引导学生给自己一双慧眼,“赶快把这个世界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真真切切。”用心去观察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关心身边那些普普通通的人和平平常常的事,用自己的眼睛、用细腻的心灵去发现生活的无限丰富与美妙,去寻觅真善美的所在。另一方面,还应努力培…  相似文献   

20.
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在教学中要想方设法提高学生认识生活、反映生活的水平,让学生学会用自己独特的、敏锐的触角去感受世界,善于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学会积累,学会感悟,进而创新,使学生在观察积累中孕育写作愿望,在感悟中萌发写作热情,在创新中提高写作技能,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