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冯胜军 《广西教育》2011,(31):50-50
错别字是汉字书写和运用中出现的错字和别字的合称。小学生在写字和用字过程中出现错别字,不仅影响学生对汉字的认识.还影响其对汉语母语的认知和语文素质的培养。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错别字出现的原因,并从预防和纠正两个方面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2.
低年级是识字的主要阶段,识字量很大。由于低年级学生受自身行为、习惯、性格等各种因素及社会环境的影响,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出现错别字的几率也就比较大。错别字分为错字和别字。错字主要是儿童对汉字字形特征及结构规律掌握得不牢固、不稳定,表现为丢笔缺笔、添笔多笔、笔画间的相对位置不准确、笔  相似文献   

3.
小学生错别字问题的原因分析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在小学学习阶段,错别字的出现呈现正态分布的态势,即随着年级的增高,识字量增大,错别字渐渐增多,三年级达到顶峰,四五年级又渐渐呈下降趋势。错别字可以说是小学语文学习中的“常见病”、“疑难病”,基本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原因。1.汉字本身的特点。(1)结构复杂。汉字结构差别大,仅《新华字典》就收集了8000多个汉字,不同的结构成分约有1000个笔画之多。在1952年原教育部公布的2000个常用字中,每个字平均有…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的错别字 ,包括两种情况 ,即错字和别字。错字 ,指把这个字的字形写错了 ,书上、字典上没有这个字形。如把“武”写成了“武”。别字 ,指的是该写这个字的时候 ,却写成了那个字。如把“川流不息”写成了“穿流不歇” ,其中的“穿”、“歇”字形虽然没有错误 ,但用错了地方 ,导致词语的意思发生了大变化 ,这就是别字。学生从一年级起就几乎每节课都与汉字打交道 ,但为什么还写错别字呢 ?笔者根据自己的经验认为 ,之所以学生会写错别字 ,不外乎两方面的原因 ,即汉字方面和小学生方面的原因。由于汉字字数比较多 ,结构复杂 ,有些字的构…  相似文献   

5.
正小学生经常写错别字带来的危害是巨大的,需要我们共同努力,消灭错别字。产生错别字,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错别字的现象极为普遍,消灭错别字需要多方力量共同的重视和努力。为此,如何防止小学生写错别字就成为大家非常关注的一个问题。一.明确错别字的成因。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所谓错字是冈为学生对字的结构掌握不牢固、认识粗略、部件混用、受其它字影响、识记书写不认真而将字写错不成其字。如:"满"左右结构  相似文献   

6.
<正>随着西藏自治区双语教育的深入和普及,全社会对汉语言文字规范的要求越来越高。由于受地域环境、社会环境、学生自身心理发展规律的制约及教师教学方式水平的影响,在运用文字的过程中产生了错别字的现象。笔者针对西藏藏初中生"错别字"的现象,谈谈错别字形成的原因及应对的对策:一、错别字的成因初中生在语文学习中经常会出现错别字现象。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统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成字,在写字时多加一笔或者少写一笔。别字是指把甲  相似文献   

7.
所谓错别字,就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是指写得不正确的字,也就是写的字不念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的字代替应写的字,这样的字念字,只是不该用在这个场合。对于小学生来说,写错别字是一种普遍  相似文献   

8.
为了使信息传达得准确无误,使接受信息的人(阅读者)不至于模棱两可或不知所云,书写的汉字必须清楚、准确,没有错字或别字。由于汉字笔画繁多,结构复杂,音同形似的字又多,所以,在日常工作和交往中,人们不自觉地偶尔写点错别字,那也是在所难免。当然,尽量不写错别字,特别是在紧要的地方不能出现错别字,这是应该做到的,也是必须做到的。  相似文献   

9.
谈谈错别字     
错别字,顾名思义,就是错字和别字。错字,就是结构、笔画不正确的字;别字,就是用形状相似或读音相近的字代替。错别字大体分为四类:一字形不同,读音相同或相近的错别字。我们在做笔记时,常把读音相同的字混淆。例如:将“实事求是”写成“事实求是”,将“专心致志”  相似文献   

10.
纠正小学生错别字是教学中最棘手的事。除了个别错别字是由于粗心造成的外,大多数是因为学生没有掌握好这些已学过的常用字。如何根治学生写错别字的毛病,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是让学生备“错别字本”,把易写成错字别字的常用字再当作生字,采用教师指导和学生自觉复...  相似文献   

11.
怎样才能避免出现错别字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统称。错字是指写错了笔画的字,它严格说来不能称为字了。如:把“低”写成“”,把“染”写成“”等。写别字是指因形近或音近(同)而把甲字写成了乙字。如:把“迁徙”写成“迁徒”,把“刻苦”写成“克苦”等。出现错别字...  相似文献   

12.
错别宇,顾名思义就是错宇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的是书写汉字时,随意增减笔画的现象,而别字则是指在汉语书写、说话、朗读时,用其他的字形、字音来代替原本字的现象.笔者从字理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结合教学实际,分析了形成错别字的一些原因,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键盘输入让汉字书写受到严峻挑战,在实际工作、学习与生活中,在汉字书写与运用中,出现错字、别字现象比较普遍,近些年来呈上升之势,且欲演欲烈,严重的破坏了汉字的正确性与规范化。这种错别字的大量出现,造成了语言表达的严重混乱,常常使本来需要表达的意思不能顺利表达。应引起文学工作者的高度重视。那么,导致错别字普遍出现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不外乎有下面几种因素:一、同音字易导致错别字的大量产生由于汉字表意特点最为突出,特定的汉字表达特定的  相似文献   

14.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而别字则是用其他字代替应写的字。学生的错别字一直是作文教学中的一大隐患.教师困惑,专家担忧,甚至有人提出:让学生将话说通.将文理顺,将字写正确,哪怕是文章内容不丰富也无妨。诚然.学生作文,并非大作家搞文学创作,不能对其过于拔高。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学生作文中出现了一些错别字而忧虑重重,因噎废食,让学生说简单话.写“保守文”。到头来.又只能回到老路上。让学生作文时“无话可说”。  相似文献   

15.
“别字”一词常和“错字”并提为“错别字”,其实,“别字”和“错字”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之所以常被混淆,与人们对这一现象源流的疏于爬梳和对这种概念的模糊认识是分不开的。在这篇文章,基于实事求是的原则,我们对“别字”一词从文字学角度予以重新定性。  相似文献   

16.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和前提.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但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有一件让教师十分烦心的事,那就是学生的锗别字现象. 一、错别字现象描述 错别字,是错字和别字的总称.错字指的是写得不正确的字,即写成不成其为字的字,如把"染"写成"(染)".别字指的是误写其他字以代替原来要写的字,如把"像"写成"象"、"向"、"相"等.[1] 以学生的作业为例,其错字的形式大约有如下几种:第一种是写错笔画,包括增笔与减笔.如将"纸"写成"(纸)","眠"写成"(眠)";将"兔"写成"免","猪"写成"(猪)"等.  相似文献   

17.
根据新课程标准,一、二年级学生要完成学习任务,尤其是对汉字的掌握并非易事。因为中国汉字量大形杂,多音多义字较多。所以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容易遗忘,错字、别字就会不断出现。  相似文献   

18.
有些同学在造句写话的时候,常常会写错别字。错别字包括错字和别字。错字是自己造的,本身不存在的字;别字是被误用的音近字或形近字。你瞧,把字的结构写错了,如满——;随意增减笔画,如染——;把字的部首写错了,如祝——等等,这些都是错字。而把“篮球”的篮写成“蓝”,把“幻想  相似文献   

19.
错别字是语文教学中历来存在的一个问题。要防止和减少学生阅读和写作中的错别字,必须研究他们经常出现的错别字类型,找出原因,采取相应的教学措施。本文试图对这个问题作一些心理分析。常见的错别字及其产生原因学生经常出现的错别字大约可分为十类,其中属于错字的有四类,属于别字的有六类。所谓错字,就是把字的形状写错了。其一是增添个别笔划,如步——歩;其二是丢失个别笔划,如低——(亻氏);其三是改变部分字形,如游——(氵放);其四是变更了整个字形组织,如知  相似文献   

20.
汉字教学中如何解决学生错字、别字的问题一直是一项难题。笔者在教学中从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出发,结合心理学理论的相关知识,将汉字教学的内容形象化、生动化,使学生在识字伊始就对汉字字形有了正确的印象,增强了学习汉字的兴趣,提高学生识记汉字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