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 毫秒
1.
本刊讯(记者韩阳)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选秀活动近日在各大分赛区陆续启动。11月16日,一部由权威红学专家撰写的系统介绍红楼梦的艺术特色、人物形象的普及性读物——《话说<红楼梦>中人》由长江出版集团旗下的崇文书局出版并已在全国各大书店正式销售。与曾经热闹一时的“索隐”“揭秘”“正说”“妙解”《红楼梦》不同的是,这部普及性论著立足于《红楼梦“》文本”本身,从“作品”出发,吸纳了百年来《红楼梦》研究的成果,着意于《红楼梦》的文学性、艺术性和思想性的阐释。问及该书艺术性与娱乐性的关系时,该书作者之一,中国红楼梦学…  相似文献   

2.
2006年,北京电视台为重拍电视剧《红楼梦》举办的“红楼梦中人”全球华人选秀活动,把中国经典名著与火爆的选秀形式嫁接起来,制造了2006年度规模不小的一次文化事件。[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李孝娴 《声屏世界》2007,(11):38-39
2006年,对大多数观众而言,真人秀节目已不是一个新名词,央视的《梦想中国》《非常6+1》,湖南卫视的《超级女声》,东方卫视的《我型我SHOW)《加油!好男儿》《舞林大会》,江苏卫视《绝对唱响》等各种真人选秀活动“你方唱罢我登场”,纷纷占据各个电视台的黄金时段,成为电视观众的新宠,2006年也被冠以“选秀大年”的称号。北京卫视“红楼梦中人”大型选秀活动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出炉,仍采用分赛区海选、步步晋级的方式,为新版《红楼梦》电视剧甄选演员。  相似文献   

4.
2006年,北京电视台为重拍电视剧《红楼梦》举办的“红楼梦中人”全球华人选秀活动,把中国经典名著与火爆的选秀形式嫁接起来,制造了2006年度规模不小的一次文化事件。  相似文献   

5.
毛泽东把《红楼梦》当历史来读。他认为不读《红楼梦》就不知道什么是封建社会,就不了解社会的兴衰变化,家族的瓦解和崩溃。对《红楼梦》的评价相当高,曾多次强调《红楼梦》要“看五遍才有发言权”。他站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来看待这部书,并认为这是一部写得最好的中国古典小说。  相似文献   

6.
我之读“红楼梦”秦建平我在大学中文系读书的时候,听老师说:《红楼梦》不可不读。三读之后,心中感觉平平,似乎也没有怎么理解此中微言大义。但旁观其它评论家的论断,留下印象较深的有两个:一曰《红楼梦》乃中国封建社会的大百科全书;二曰各人从各自的角度、立场出...  相似文献   

7.
《陕西档案》2010,(5):59-59
新版《红楼梦》在各大电视台播出后引起热议。《红楼梦》一直备受关注,因为它事无巨细地告诉我们,200多年前的人,是怎么生活的,其中的养生方法至今值得现代人学习。“红楼养生当代解读第一人”之称、著有《红楼梦养生智慧》的沈雁英教授,以及曾写过《红楼梦中的养生秘密》一书的杨力教授,讲解红楼梦中的养生之道。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闻周刊》2006,(38):26-27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经说过:“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 端木的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编者按]  相似文献   

9.
花俊苹 《大观周刊》2012,(50):28-28
2010年2月新版电视剧《红楼梦》在江苏台播出,经过“红楼梦中人”评选一路到电视剧的开播,一直为大众所关注:且好坏品论不一。本文着力在它的服饰色彩方面,从传统配色与现代配色中寻找撞击点,来探讨新版《红楼梦》中的服饰色彩文化。  相似文献   

10.
细读《红楼梦》的人都会隐隐地感觉到.缕缕生命的颤音缭绕于整部作品之中。正如鲁迅先生所言“悲凉之雾,遍布华杯”。据粗略统计,《红楼梦》里涉及音乐描写的共有十三处,它们既是构成《红楼梦》文本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更是我们解读《红楼梦》的一个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1.
1994年在中国古代文学界产生轰动效应的图书,莫过于花城出版社的两部关于古典名著《红楼梦》的新书:程甲本《红楼梦》和《红楼新辩》。 程甲本《红楼梦》,在花城版欧阳健等人校注本之前,已有北师大出版社版的张俊等人校注本。从版本学的角度看,两种版本没有什么重大的差异;唯一不同之处是张校本参校过脂本,欧阳校本只参校程高本。这细微的差异,反映了一种自觉的、目的明确的学术行为 这就是:花城版程甲本《红楼梦》的刊行目的,不在于版本的异同,而是为了“重新确认程甲本《红楼梦》真本的崇高地位。”(花城本前言)  相似文献   

12.
《红楼梦》本是通浴小说,民间流传“老不看三国,少不读红楼”,这句俗语从一个侧面说明《红楼梦》存在着一个广泛的读者群。但在我的印象里,《红楼梦》早已登上大雅之堂,《红楼梦》的解释权在专家手里。我所理解的红学专家,就是穷其一生或者半生或者至少生命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研读《红楼梦》并卓有见解的人。这样的想法也许并不止我有,  相似文献   

13.
最近看到这样一个消息:《快乐男声》、《赢在中国》、《感动中国》、《加油!好男儿》、《红楼梦中人》、《春暖2007》、《倾国倾城:最值得向世界介绍的中国名城》、《2007年度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我的长征》、《香港回归十周年》当选为“2007年度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十大电视事件”,这是《中国电视网络影响力报告》公布的。这十大中有很多是真人秀节目(至少它们都号称是真人秀),  相似文献   

14.
知识与趣味     
中国两部最著名的古典长篇小说——《水浒》和《红楼梦》,写的人物很多,到底多达几百人?过去一段时期,一些研究中国小说史的人曾说:《水浒》里的人物最多,堪称“我国古今小说中之冠”。现在已经有人统计出来,《水浒》里有名有姓的人物577人,有名无姓的9人,无名无姓的99人,还有提到姓名而未出场的192人,合计787人。  相似文献   

15.
全球海选,上亿投资,大腕云集的制作班底,豪华版的电视剧《红楼梦》将要带给观众什么不同?随着8月21日“红楼梦中人”全球大型选秀活动正式启动,历时8个月、沸沸扬扬传了三年的电视剧《红楼梦》重拍终于不再只是传闻。截至10月7日,已有11.8万人报名参加“红楼选秀”,60%以上是大学生。选秀也带热了一系列与《红楼梦》相关的产品。北京大观园的游客仅在活动宣布后10天就比原来多了4成左右,各种类型的红学讲座遍地开花,听者众多。和以往不同的是,人群中更多的是年轻人的身影。“红楼海选”总负责人张强告诉记者,北京电视台前段时间重播86版电视…  相似文献   

16.
早在1820年,俄国人季姆科夫斯基,随传教团来到中国以后,特意在北京为俄国的图书馆购买了两部《红楼梦》,一部存于外交部亚洲司图书馆,另一部藏于伊尔库茨克亚州语言学院图书馆,这是在俄国图书馆收藏最早的《红楼梦》版本。最早摘译《红楼梦》的是英国人约翰·弗郎赛斯·戴维斯。他于1830年摘译了《红楼梦》书中第二回的两首《西江月》  相似文献   

17.
南京图书馆古籍部藏有《读红小识》、《犬窝谈红火《忏玉楼丛书》,均稿本,为吴克歧辑著的红学丛书,另有《仟王楼丛书提要》,亦为吴氏著,稿本。吴克歧,宇轩丞,吁胎人,生活于清末民国时期,写过小说,曾活动于上海。南京一带,现知有关吴氏的情况大致如此。然《忏玉楼丛书》所收书后多有吴氏题识,其中均署名作“忏玉生”,则仟玉生为其号,又署名等处除有针印“吴克歧印”和“轩丞”外,还有铃印“装孙”。“红楼梦里人”等,则嘉孙、红楼梦里人当为其字或别号。吴克歧癌嗜《红楼梦》,所著《犬窝迷话》云:“余作《红楼梦正误》及《…  相似文献   

18.
在多年来我给新闻班讲课中,总是极力推崇《红楼梦》。这因为在我自己的26年的新闻实践中,总觉得《红楼梦》同记者应该结成“忘年交”。因而每每想写一篇“记者与《红楼梦》”的文章,揭示一下《红楼梦》对记者和新闻写作的好处,但由于属一孔之见,是否有普遍意义,不得而知。小时读《红楼梦》,总觉得写的尽是吃饭穿衣,婚丧嫁娶和谈情说爱的生活小事,婆婆妈妈的,读不入去;当时爱看《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尽管是半文半白,但写的“打仗”,仍然囫囵吞枣地将它读完了。到了大学,才通读了《红楼梦》。工作之后,随着阅历的加深,才体会到《红楼梦》是一本百读不厌  相似文献   

19.
前记:去年 4月 7日,南阳作家周熠先生在《河南日报》的文艺副刊上发表了一篇《新春读“红楼”》的文章,认为“曹雪芹及其补续者高鹗在《红楼梦》中,对于地方语,甚至是南阳方言和土语的运用,也极其成功”。周先生称:“阅读中不完全摘录,这样的方言和词汇就达百条。”周先生猜想,一是曹雪芹可能到中原采风;二是南乡文化历史的昌盛,可能对北京文化有所侵润;三是他身边的乳娘、仆童等可能是南阳人。  读了周先生的文章,感到十分亲切,极有兴趣。当时就给他的女公子、我的同事周岩森打电话。“留点版面”,我也要就《红楼梦》的方…  相似文献   

20.
著名作家端木蕻良曾经说过:“我国第一部诉诸视觉的长篇小说,是《红楼梦》。”端木的意思是,红楼之前的中国小说,如《三国》《水浒》等,大抵是用来听的。无论是章回的形式,还是写的方法,都适合给说书人做底本。《金瓶梅》对写人情细事有所发展,但标明“词话”,还是说唱文字的继续。唯独《红楼梦》画面感、立体感极强,读之好像置身在全景电影中一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