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给DV一点宽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也许是摄像机(DV)普及的速度过快,也许是过多的DV大赛,使DV节目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一些电视台开始把DV节目列入播出的视线。去年.我连续收到几家电视台的委托约稿(约DV纪录片).兴奋之余.推荐了30多部短片给了4家电视台。可是反馈回来的信息却不尽如人意:2个节目合格,7个节目可以考虑,但要“大动手术”,其余的节目都被“枪毙”了。当我把电视台的改动要求通知作者的时候,只有一个作者回复“抓紧时间改”。其余的DV爱好者多以学习时间紧,没有设备.被摄者出差等理由推脱掉了。  相似文献   

2.
马曹 《青年记者》2007,(8):33-33
2006年底,浙江广电集团为“回报观众,回报社会”,举,办了中国(浙江)电视观众节,得到了全国观众的热情参与和积极响应,全国各地直接参与各项活动的达800万人次,观众的主体地位在“观众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无论是完全由观众投票选出的十大电视剧、十大广告排行榜,还是浙广传媒17个频道全数参与、由各频道当家名嘴亲自担任免费导游的“广电一日游”,甚至多场大型互动联欢晚会,也由观众当评委给节目打分,为优秀节目颁奖。浙广传媒的“观众节”,不只是创造了“观众节”这样一个新词汇,而是身体力行地宣告了一种极具亲和力的理念姿态——以观众为本,为观众办节。[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个人"DV"如何在电视新闻中发挥监督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 《新闻记者》2003,(4):56-57
关于个人“DV”及DV作品“DV”是英文单词Digital(数码)和Video(视频)的英文字母缩写,意思就是数码视频。“DV”一词来源于1995年日本索尼公司研制生产出的第一代DV(数码视频)摄像机(以下简称“数码摄像机”),由于其体积灵活、使用便利、性能优良、价格适中,这种数码摄像机很快便在专业影像圈中流行开来。“DV”一词就逐渐成了数码摄像机的代名词。随着DV在普通百姓生活中出现,一些人也掌握了影视拍摄手段,以前遥不可及、高不可攀的影视制作,一下子变得简单而容易。拥有了DV的百姓想拍什么就拍什么,高兴怎么拍就…  相似文献   

4.
蔡骐  欧阳菁 《声屏世界》2007,(11):15-16
伴随各类电视选秀节目的轮番登场,“与偶像一起成长”的粉丝们也迅速崛起。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电视选秀节目造就了粉丝一族的集体登台。那么,电视传媒与粉丝文化的共生联盟还将带来什么?这一浪高过一浪的粉丝狂欢背后又隐匿了什么?在市场经济的语境下,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5.
李强 《视听界》2013,(3):127-127
DJ论道POINT 创新和创优之间的分野到底在哪里? 创新是现代企业前进的最大驱动力,作为创意产业的广播亦是如此。囿于历史久远(百年)、手段单一(只有声音),广播的创新不容易狂飙突进。可是,作为区域性的媒体,广播又在借鉴区域外媒体的创新经验方面有独特优势。因此,近年来国内不少广播电台纷纷举办规模较大的创新节目大赛.以期从中发掘出新的节目形态和样式,给内容生产注入新血。江苏台的“创意星主播”大赛、北京台的“赢在创意”大赛、上海台的“东方畅想”大赛拥有全国影响力,吉林、安徽等电台也在酝酿之中。  相似文献   

6.
徽博之营销     
《视听界》2014,(2):13-13
@电视节目创新引擎(电视节目创新引擎网官方微博):【大型电视节目正在成为下一个的投资热点?】东方卫视喜剧真人秀《笑傲江湖》联合制作里有欢乐传媒与华录百纳。欢乐传媒这些年貌似在拍电影,华录百纳主要拍电视剧,加上此前华谊兄弟参与《私人订制》等,这些电影电视剧公司纷纷参与节目制作,什么信号?电影电视剧市场化程度高,大型节目是下一个!?  相似文献   

7.
《视听界》2010,(5):F0004-F0004
“有创意,广播才好听”,为进一步对广播节目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创新探索,挖掘并储备一批节目创意,声音表现力,节目包装和制作上的优秀人才,建立节目创新的长效机制,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广播传媒中心于7月30日正式启动“2010美汁源十发V江苏广播创意星主播大赛”。  相似文献   

8.
现在的广播、电视、报纸和通讯社等新闻体媒悄然兴起了各种各样的历史主题栏目(节目),并日益受到大众广泛关注和喜爱。一方面许多新闻传媒开辟了历史的专栏,另一方面更多历史主题出现在新闻传媒的节目中,可以说,高质量的历史节目正在“异军突起”,并成为成功的主题节目类型。  相似文献   

9.
日前。广西电视台与世熙传媒合作引进英国佐迪亚克传媒集团的节目模式“舍我其谁”(True Talent),在广西卫视打造今年的音乐选秀节目《一声所爱·大地飞歌》。  相似文献   

10.
传媒人才不等于新闻人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希光 《新闻界》2002,(5):23-26
今天,越来越多的中国大学的新闻院系把学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传媒人才”,而羞于谈培养的是“新闻记者”。同时,过去新闻院系常常说是为“新闻机构”输送记者,而今天则改口称“为媒体培养人才”。今年春天在北京21世纪新闻教育峰会上,我曾就“传媒人才”(communicationtalents)一词请教几位美国学者,他们一方面对中国生造了这样一个西方没有的概念感到好笑,另一方面,则认为用“传媒人才”取代“新闻记者”对中国的新闻媒体的发展是危险的和有害的。新闻记者为什么不可以被“传媒人才”取代?这表现在二者对新闻媒体的不同理解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播》2012,(8):94-94
6月5日,湖北广电系统三大公司——北京长江传媒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长江垄上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湖北长江华晟影视有限责任公司同日正式挂牌运营。这意味着湖北广电系统制播分离改革又迈进一步。今年2月,湖北长江广电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下称“长江广电传媒”)正式成立,酝酿多年的湖北广电系统制播分离改革正式“试水”。  相似文献   

12.
也许是DV普及的速度过快,也许是过多的DV大赛,使DV节目的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一些电视台开始把DV节目列入播出的视线。去年以来,我连续收到几家电视台的委托约稿(约DV纪录片)。兴奋之余,推荐了30多部短片给了4家电视台。可是反馈回来的信息却不尽如人意:2个节目合格,7个节目可以考虑,但要"大动手术",其余的节目都被"枪毙"了。当我把电视台的改动要求通知作者的时候,只有一个作者回复, "抓紧时间改",其余的DV爱好者多以学习时间紧,没有设备,被摄者出差等理由推脱掉了。  相似文献   

13.
我国加入WTO后,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从整体上看,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对传媒和新闻理论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这不等于外国传媒注定要涌入我国,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媒入世”。最近一年来,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 (一)传媒入世,有何根据?1.传媒入世,是指我国入世后,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许多学者发表了大量文章暗示传媒入…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05,(6):59-60
5月10日.广电总局社管司相关人士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向记者证实:“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称“文广传媒”)获得的IPTV牌照为39号令生效以来的首张牌照。”按照国家广电总局批准,文广传媒可以开办以电视机、手持设备为接收终端的视听节目传播业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传媒科技》2007,(8):42-42
7月31日,上海联通正式宣布,与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下称“上海文广”)合作的手机电视业务启动商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我国加入WTO后,由以试点为特征的政策性开放,转变为法律框架下的规范性开放,以单方面为主的自我开放转变为中国与世贸组织成员国之间的相互开放。从整体上看,物流开放必然带来内外信息的互动,对传媒和新闻理念产生重大的影响,但这不等于外国传媒注定要涌入我国,发生一场轰轰烈烈的“传媒入世”。最近一年来,新闻学领域大肆炒作的“传媒入世”纯属研究者炮制的一种幻影。(一)传媒入世,有何根据?传媒入世,是指我国入世后,新闻媒体作为一种服务产业也同时按照WTO规则进行“贸易”。许多学者发表文章暗示传媒入世就在眼前,…  相似文献   

17.
不管你是否在意,现在有一种名叫DV的影像作品,已在中国的民间忽然蔓延开来。先是有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伙以家用的数码摄像机捣腾出些个名字怪怪的所谓“独立影像”,在各类国际影视节上频频获奖。而于2001年年底举行的“中国首届独立影像节”,则完全把专业影视机构撇在一边,DV爱好们云集北京,通过观摩本土创作的50多部剧情片、实验片和纪录片,实实在在地过了把眼瘾,也“闹了回自己的电视节”。当今世界最大的独立电影盛会圣丹电影节已经落下帷幕,40%的参展影片都不约而同地采用DV拍摄。仿佛一眨眼间,DV正异常突兀地横亘在所有专业影视人眼前,最具颠覆性的一个说法则是“DV给每一个人提供了拍摄影视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2004年5月,陕西电视台新闻中心经过精心筹备,推出了“陕西移动DV新闻大赛”,我们把观众用DV记录的有价值的社会生活片断作为一个独立的版块,安排在每天的《阳光播报》中播出,这在陕西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还是首次。一石激起千层浪,DV新闻大赛一经推出就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观众参与非常热情,一批具有观众自己独特视角、时效性强的DV新闻作品,成为《阳光播报》栏目中的一个新的亮点。  相似文献   

19.
电视收视率.指在一定时段内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占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的百分比,即收视率=收看某一节目的人数(或家户数),观众总人数(或总家户数)。收视率对电视传媒的发展有何意义?如何编排节目才能提高收视率?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认识。  相似文献   

20.
节目主持人理论研究中的两个问题李贵奇节目主持人应该由什么样的人来担任?一种观点认为:节目主持人首先应当是一个优秀的新闻记者。节目主持人不同于播音员,他(她)不仅要有较好的外形及嗓音条件,更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新闻采、编等业务基本功。另一种观点则认为: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