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数学《新大纲》在“教学目的”部分增加了“逐步形成教学创新意识”的内容,着重指出:“初中数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主要是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创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发现和解决问题,并用数学方法加以探索、研究和解决。”与《旧大纲》相比较,突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突出了  相似文献   

2.
江泽民同志在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新教育大纲也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要成为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同时指出“在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要启发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善于独立思考,要学会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使数学教学成为再创造、再发现的教学”。  相似文献   

3.
新数学教学大纲将“培养创新意识”作为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大纲指出,创新意识主要是指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因而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仔细观察,勇于尝试,大胆猜想,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经验、知识、方法去探索与发现,从而获得  相似文献   

4.
苏正武 《教师》2011,(32):79-79
数学新大纲提出,“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文从经验积累、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几方面论述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5.
陈树梅 《时代教育》2007,(8Z):44-44
面向全体学生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这是每一位教育作者面临的一个全新课题。《数学新大纲》中明确说明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应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加以重视和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和解决的问题。下面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培养创新思维意识的看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一、《大纲》修订情况教育部在2002年4月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与2000年颁布的《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以下简称《原大纲》)比较,在“教学目的”上有很大变化。《大纲》提出,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模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进一步发展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努力培养数学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一、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种意识,一种习惯,应当溶入血液,铸入灵魂。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首先要有创新意识,要转变观念.对数学教师来说,“讲清基本概念,抓住知识要点,培养解题技巧,解答学生疑问”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有创造,要注意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要引导学生去探究发现新的问题和新的解决方法. 二、数学教学中“创新”的内涵 1、“思考”的数学教育.创新的基础是理解,数学教学中的最大弊病是“学生不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创新的第一步是理解数学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 (试用修订版 )》(以下简称新大纲 )在前言中增加了“培养创新意识、实践能力” ,并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中专列一条进行论述。因此要落实新大纲这一精神 ,教师必须更新教育观念 ,改革教学方法 ,拓展学生学习数学的渠道 ,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还给学生一个自主发展的空间 ,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和实践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一、教学中给角色正确定位 ,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新大纲》在重新审视了我国小学数学的“教”和“学”后 ,明确提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应成为教学活动的组…  相似文献   

9.
《新大纲》在教学目的中特别提出:要培养学生能够使用数学语言表达问题、展开交流,形成用数学的意识.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能有自我发展的空间,并积极提倡探究、交流式学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这些都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自我表达能力作为前提.因此,我们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有培养学生表达能力的意识.除具有自然语言表达能力外,  相似文献   

10.
新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指出:“创新意识主要指: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创新意识的确立,首要核心是培养创新思维.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注重“问题解决”的教学,可以为学生提供发展自我思维的空间,培养创新意识.笔者对此做了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1.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下文简称《标准》)提出,数学课程要培养学生核心素养,其中一个方面是“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创新意识”则是数学眼光的主要表现之一,而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最有效的载体.文章从新教育理念出发,从“在猜想与验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质疑与释疑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动手操作与实践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尝试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在和谐环境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这五个方面对在数学课堂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策略进行了探究,旨在真正落实新课程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2.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数量关系和几何图形的最基础知识,而且更重要的是,要通过这些基础知识的教学,发展思维能力,培养创新意识。这个思想在新大纲中进一步作了强调,并且将“培养创新意识”的要求写进了新大纲的前言。   数学可以说是一个充满创造性的领域,有着充分的创造活动天地,因而为我们提供了培养创新意识乃至创造能力的广阔天空。当然,在小学阶段的教学中谈“创新”,并非说要小学生去发现新的教学原理或者攻克世界难题。只要不是死记硬背、生搬硬套或机械地模仿,而是学习有新颖性的知识,就是有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13.
《数学新大纲》中明确说明高中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应对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和提高。为此,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展创新教育,努力把学生潜在的创新意识激发出来,逐步培养创新能力,提高学生素质。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开展创新教育关键是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这是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必须处理和解决的问题。下面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看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4.
《数学新大纲》中明确说明高中数学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应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加以重视和提高,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处理和解决的问题,下面通过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关于培养创新意识的看法和体会,与大家交流。  相似文献   

15.
著名美籍华人学者杨振宁教授曾指出,中外学生的主要差距在于,中国学生缺乏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有待于加强;而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将是二十一世纪最具竞争力,最受欢迎的人才;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数学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数学新大纲》明确说明数学教学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数学教学应对创新意识的培养加以重视,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一、理念新传统教学大纲最显著的特点是“以学科为中心”.尽管传统教学大纲正在逐渐褪去“应试教育”的阴影,回归素质教育的轨道,并提出了重视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在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传统教学大纲“以学科为中心”,重视“双基”培养的本质没有改变,因此在数学教育教学实践中,奉“大纲”为教  相似文献   

17.
朱淑慧 《陕西教育》2001,(11):38-38
小学 数学教学 大纲中明 确指出“要 重视培养 学生的创 新意识”。 那么,到底怎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我想,应该给学生创造一片自由的空间,让他们大胆地想、好奇地问、自由地说、尽情地摆弄和操作。只有这样,学生发挥主体作用,才会有创新意识的“火花”产生。  相似文献   

18.
一、《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以下简称《大纲》)与《试验修订版大纲》对比,在内容和教学要求上的主要变化点 1.突出数学能力的培养 (1)《大纲》在数学教学目的中明确提出:“注重培养学生数学地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应用意识,提高学生数学探究能力、数学建  相似文献   

19.
一、新理念贯穿于大纲的始终   1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新大纲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的。要求“会提出、分析和解决带有实际意义或在相关学科、生产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问题,进行交流”。为此,大纲将实习作业从原有的 3个增加到 4个,并在教学目标中,提出对各个实习作业的教学要求。在教学中,强调要培养用数学的意识,即一方面应使学生通过背景材料,进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抽象和推理,得出数学概念和规律;另一方面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建立数学模型,并加以…  相似文献   

20.
数学新大纲提出,创新意识是对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数学现象具有好奇心,不断追求新知识,独立思考,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进行探索和研究。本文从经验积累、发展智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等几方面论述在数学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