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明代状元及第后,直接供职于翰林院,其仕途起点高于其他新科进士。科举及翰林制度下的文学生态,以及翰林文人的特殊心态,都对状元的文学创作有所影响。一方面,明代状元的仕途,决定了其文学创作是馆阁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状元的诗文创作又不完全受制于馆阁文学,特别是在仕途受挫后,其创作更呈现出与馆阁文学大不相同的面貌。作者从明代状元的仕途、文学对明代状元仕途的影响和仕途对状元文学创作的影响三个方面梳理明代状元之仕途与文学创作的多重关系,以期对明代文学和明代社会获得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2.
在考订的基础上,勾勒和分析了元稹不同时期唱和诗创作的轮廓和特点,认为元稹仕途的升降对其唱和诗创作影响很大.仕途顺利时创作较为低落,而仕途偃蹇时则出现高潮.但总的趋势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元稹较白居易存在更为强烈的因难见巧、争奇斗胜的倾向,对唱和诗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更大.因此,中唐唱和诗体制改革的主角是元稹而不是白居易.  相似文献   

3.
欧阳詹与儒学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欧阳詹是中唐时期著名的闽籍文学家,也是闽地考取进士的第一人,他的生活和创作与儒学文化结下不解之缘。儒学文化深深影响着他的思想、生活与仕途;影响着他的文学创作活动。他也在生活与仕途的艰难跋涉中,在其一生所致力的文学创作活动中,时时处处诠释着儒学文化,宣传着儒学文化的经典精神。  相似文献   

4.
在考订的基础上,勾勒和分析了元稹不同时期唱和诗创作的轮廓和特点,认为元稹仕途的升降对其唱和诗创作影响很大。仕途顺利时创作较为低落,而仕途偃蹇时则出现高潮。但总的趋势是逐步走向成熟的。同时,无稹较白居易存在更为强烈的因难见巧、争奇斗胜的倾向,对唱和诗的发展作出的贡献更大。因此,中唐唱和诗体制改革的主角是元稹而不是白居易。  相似文献   

5.
郝允龙 《文教资料》2009,(24):12-13
出身于仕宦之家的柳永,为人放荡不羁,沉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精神情感寄托.因此,柳永的词作也为当时的"正人君子"们所不齿.柳永也终因不善官场经营,填词殃及仕途,潦倒终生.但他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创作了大量的慢词,为他在文学史上奠定了大家的地位.  相似文献   

6.
谢灵运曾是东晋末期谢家子弟"乌衣之游"的重要人物,他在仕途屡遭坎坷后,转而寄情山水,与谢惠连、何长瑜等人结为"四友",共为"山泽之游"。谢灵运在山泽之游中创作了大量情、景、理相融的山水诗,这标志着谢灵运诗歌创作由玄言诗向山水诗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李白是我国盛唐时代最具仙道浪漫色彩,同时也是仕途价值取向最鲜明和功名情结最为凸显的伟大诗人.他一生都在不懈地践行"奋其智能,愿为辅弼"的仕途价值取向,因此李白相当数量的诗歌中都表现了他"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的功名情结.他的仕途价值取向和功名情结永远缠绕着他的诗魂,构成了他传奇般的伟岸和悲剧性的命运.  相似文献   

8.
对于二月河来说,他的独特的人生体验,是他文学创作取得巨大成功的关键因素.童年的苦难经历,影响着作者创作风格的形成;十年的军旅生涯,是二月河弥足珍贵的"大学",同时和作者创作心理动因的生成息息相关;而仕途遇挫,则促使了二月河创作欲望的萌发,使他转而以文学创作的方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9.
柳永是北宋词坛婉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在宋词上有所建树,自成一家的词人,但是在其仕途上却屡屡受挫,不甚得意。从柳永词作所表达的内容来看,其仕途不得意是有因可寻的,在于其自我修养没有达到"无待于外"的境界。  相似文献   

10.
论和凝词     
和凝是花间词人中与众不同的一位,首先他不属西蜀词人,其次他仕途平顺,官至宰相。由于经历、身份的限制,和凝"善作艳词而不可为"的矛盾心理就更为突出。本篇从创作心理、意象群、表现手法3个方面对和凝词进行论述。和凝既有一些优美之词,也有一些低劣之作,但并不能因此将之斥为"无行文人",不加区别地一味抹杀。  相似文献   

11.
张说是初盛唐过渡阶段的重要作家之一,与苏颋并称"燕许大手笔",仕途多舛而好尚文学.就其贬谪时期的诗歌创作而言,不同地域、不同阶段的创作心态存在着变化和差异.重点从武后朝贬谪钦州和玄宗朝贬谪相州、岳州、荆州等地时期,可见作者创作心态与心路历程演变之一斑.  相似文献   

12.
柳宗元在仕途失意之后,继承古代士大夫发愤著书的传统,用创作来宣泄自己的苦闷、寂寥的情绪,从中寻求慰藉;另一方面他坚持"文以明道"的思想,积极关注现实,用文章来阐明圣人之道,反对忽视内容、只重外在形式的创作。因此,其文学创作才会在流派纷呈、风格各异的中唐文坛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3.
宫怨诗易与宫体诗混淆。比较研究发现,宫怨诗兴盛于唐代,创作群体广泛,创作时间跨度长,注重以抒情笔调描写宫人心态,在反映宫人痛苦生活的同时也反思自己的仕途人生;宫体诗流行于齐梁后期,创作群体相对狭窄,创作时间跨度较短,侧重对女性容貌体态的细致刻画与声律等形式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14.
苏轼一生仕途多遄 ,是诗文创作伴随他浪迹天涯 ,奇特的宦游生涯、奇特的宦游情怀 ,正是他文学创作的一个支点。  相似文献   

15.
我们虽然不能详细考证《蜀道难》创作之年代,但是我们通过综合论证,还是可以看出作者情感表达的蛛丝马迹。文章主要从史料的角度,论证了李白的名篇《蜀道难》必定是有所寄托的,且是"借蜀道艰难喻仕途坎坷",而并非是毫无寄托的山水诗或者另外其他寓意。  相似文献   

16.
从生活经历观之,苏轼的本性真率。他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与其真率性格有着密切的联系。他在散文创作上的观点以及在词作上的扩大题材,开拓词境等贡献其实也是他性格“真率”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贬谪永州是柳宗元创作上的一个转折点。由于仕途的失意,柳宗元转而致力于文学的创作,他的大部分辞赋便是完成于此时。这些辞赋分别继承和发扬了屈赋和汉赋的特点,展现出极高的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8.
王九思是明代中后期一位较为有名的文学家,在诗文、杂剧与散曲的创作方面成绩卓著。他极富才华,却仕途受阻。其散曲创作题材丰富多样、风格豪爽蕴藉,别具特色。  相似文献   

19.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别诗创作相当兴盛的阶段。本文从创作比较的角度切入,结合何逊的生活时代背景、家世、仕途经历、性格对其别诗进行解读,指出何逊是魏晋南北朝时期别诗创作者中的代表者和佼佼者,其别诗创作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和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过故人庄》是孟浩然的诗歌代表作,本文通过考察孟浩然的生平经历,说明《过故人庄》是诗人仕途失意,重返故乡后的作品,当中应隐含了诗人仕途无望,决心投身田园的思想。本文亦解读了《过故人庄》的用字和典故,指出诗中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决心归隐田园的志向。因此,《过故人庄》的创作旨意除了是表达诗人对田园风光的赞美,以及抒发对友人的真挚情谊,还流露了诗人放弃仕途,决心归隐田园的心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