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贺春兰 《科技文萃》2001,(10):113-115
据说,在中国众多的市长中,朱永新是学教育、研究教育、主管教育的第一人.朱永新一直强调,有理想才有追求,没有理想的教育者就不可能具有追求卓越的精神,不可能在教育活动中洋溢着激情、诗意和活力.而他的教育理想中核心性的理念是“教育是为一切人,为人的一切.”“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这是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中的宣言.  相似文献   

2.
从教已有二十多年,最近越来越困惑:教育到底为了什么?教育最终要实现什么?教育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教育的理想是让学生获得全面、扎实而又有用的知识,因为知识就是力量,有知识就有了一切,没有知识就没有一切。有人说,教育的理想是让学生获得能力,知识仅仅是基础,有能力就有了一切,没有能力就没有一切。又有人说,教育的理想是  相似文献   

3.
朱永新在《教育的理想与理想的教育》中说到:“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既是为了一切的人和人的一切,那就要求语文教学的内容不能是单一的,不能局限于教材。所以,新《语文课标》提出这样一条:“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和偏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这要求语文教学应当有开放的内容,即向教材以外扩展。那么如何向外扩展呢?笔者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论述:一、以教材的某一文章…  相似文献   

4.
“教育是为一切人,教育是为人的一切。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都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这是教育专家朱永新在《我的教育理想》一书曾表达的教育理想追求。众所周知:教育的核心是发展人,培育人,成就人。  相似文献   

5.
屠格涅夫与沈从支是两位不同民族不同国籍的著名作家,在以人性为基石营造理想人生形式的小说意义方面却有着一致性;不过闯其各自身处的文化背景的不同,一致性中又有不一致之处。屠格涅夫笔下的丽莎和沈从文笔下的翠翠在外在形象与爱情遭际上有着惊人的相似。她们在顺从自然的内在性格中存在着不同的思想根源。而这一切都源于屠格涅夫和沈从文这两位作家的共同审美追求和不同的思想倾向。  相似文献   

6.
从教已有20多年,最近越来越困惑:教育到底为了什么?教育最终要实现什么?教育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教育的理想是让学生获得全面、扎实而又有用的知识,因为知识就是力量,有知识就有了一切, 没有知识就没有一切。有人说,教育的理想是让学生获得能力,知识仅仅是基础,有能力就有了一切,没有能力就没有一切。又有人说,教育的理想是让学生获得成功,不能成功全为  相似文献   

7.
拼音对于一年级学生非常重要,是他们首要的学习任务,但对于刚入学的儿童来说存在一定的困难,许多教师为这部分的教学付出了很多的心血,但教学效果却并不理想,我从事低年级的语文教学十多年了,为了适应教学,我潜心研究,每一次都会有不同的认识,不同的体验,更会有不同的收获.在我看来"以快乐作为学习的源头,一切从快乐出发"那么以快乐为载体进行的一切教育活动就变得不那么费力了.  相似文献   

8.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们分析、认识和鉴别事物的重要方法。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人们总是通过对相似或不同事物的互相比较才获得正确认识的。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正体现了这种意义。语文新课标把思维品质作为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9.
教育: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 富贵的还是贫贱的, 聪慧的还是笨拙的;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  相似文献   

10.
四十多年前,茅盾曾以《最理想的人性》为题,论述了鲁迅的“改造国民性”思想的特点:“古往今来伟大的文化战士,一定也是伟大的 Humanist,换言之,即‘最理想的人性’的追求者,陶冶者,颂扬者。正因为他们所追求而阐扬者,是‘最理想的人性’,所以他们不得不抨击一切摧残,毒害,蔽塞‘最理想的人性’之发展的人为的枷锁,——一切不合理的传统的典章文物。……”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也就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理想的课堂教学应是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2.
蓝寿军 《语文天地》2008,(11):53-55
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想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们分析、认识和鉴别事物的重要方法。在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中,人们总是通过对相似或不同事物的互相比较才获得正确认识的。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正体现了这种意义。语文新课标把思维品质作为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3.
从教已有20多年,最近越来越困惑:教育到底为了什么?教育最终要实现什么?教育的理想到底是什么?有人说,教育的理想是让学生获得全面、扎实而又有用的知识,因为知识就是力量.有知识就有了一切,没有知识就没有一切。有人说,教育的理想是让学生获得能力,知识仅仅是基础.有能力就有了一切,没有能力就没有一切。又有人说,教育的理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理想学校,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随着时代的发展、教育的革新,理想学校的外延与内涵也在不断充实与重新定义。理想的学校究竟是以一个好校长来成就还是靠一套好制度来保障?笔者认为,好校长、好制度固然重要,但是过分依赖好校长还停留在“人治”的阶段,过度依靠制度则停留在“法治”的层面,学校的发展只有上升到学校精神的“文治”层次才是理想学校的管理境界。学校文化是生活在其中的学校成员特有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是支撑学校存在、发展的根基和动力,具化为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思想和办学目标下学校的一切活动,物化为学校的一…  相似文献   

15.
在第二语言学习与语言教学中,教师的教必须以学生的学为前提和依据。因为一切成功的教学都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而学生的动机与需求是影响他们学习的重要因素。在外语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以求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在各个不同的科学领域中,人们都在不同程度上运用理想化方法。在许多方面,正是由于这一点使科学认识的性质与现实的理论认识的其他形式有重要区别。几乎一切科学概念都是借助于理想化方法而产生的,理想化是认识客观实在一个极重要的条件。理想化方法主要是通过建立理想的模型,进行理想实验来研究和描述客体的运动规律。从实验事实中抽象理想客体并在思维中摸拟、操作的实验过程,需要通过想象,运用直觉与逻辑思维,把客体运动过程简化,纯化使其升华为一种理想化状态,使其能更本质、更生动地反映客体的性质。  相似文献   

17.
我们思想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引导人们确立对社会主义的、党的和自己做人的理想与信念。理想与信念的本质在于:一是,人们总是珍惜他们通过自己深思熟虑所获得的一切。左拉说得好:“信念要通过磨炼,要检验其生命力,要与别的信念切磋,一个人应该做到,与其背弃信念,不如牺牲自己的生命”。二是,理想与信念必须是建立在科学知识与科学思维的基础上的。 思想教育的艺术在于教育者善于运用知识的力量和逻辑的力量,去引导人们进行科学的理性思考,以确立科学的理想和信念。在这里,教育者必须懂得,理想与信念最终是要靠人们通过自己掌握的科学知识,通过自己进行的科学思维(自己的深思熟虑,自己的实践检验,与其他信念的切磋)而形  相似文献   

18.
德育工作,是一切教育活动的核心,也是学校育人质量的根本。江苏省海门中学坚持以德育为先导,以解决学生的思想问题为德育工作的关键,以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诚信教育与理想教育为德育工作的重点,以培养学生具备坚韧的意志品质、良好的慎独修养及健康的合作意识为德育工作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考试周刊》2015,(74):58-59
<正>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教育工作贯彻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坚持"学校以人为本、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人才培养以能力为本"的理念。具体到高职数学教学中贯彻"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做到数学教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从而实现"人人学到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夸美纽斯主张"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类",意指把"一切有用的知识"教给"一切男女青年",这一教育理想不仅在当时具有超前性,而且在当下仍具有普适性。用这一教育理想反观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现行的中小学教育教学,需要从教材选编、教学方法、学生学业负担、教育政策公平、教育资源均衡等方面进行完善,从而更好地推进新课程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