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米佳 《贵州教育》2009,(13):41-42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入 音乐是声音的艺术。旋律、和声、节奏、节拍、织体以及强弱等,构成了音乐的基本要素。只要音乐响起,就能吸引学生的注意,作为音乐教师,应该紧紧抓住学生的这种心理状态,有效地实施教学。  相似文献   

2.
歌唱艺术对音乐形象的再创造,不仅要注意对音乐形式的技术性把握,同时也要注意对音乐形象的审美性把握。做好审美性把握,要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把握曲调风格,注重音乐细节,并从综合艺术角度进行具有诗学意义的审美创造。  相似文献   

3.
高中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个性,实施快乐音乐教育,努力构建快乐音乐课堂。构建快乐音乐课堂,应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注意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强调艺术性与思想性的完整统一。  相似文献   

4.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及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提。”在小学音乐教学中,要把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作为音乐教学的首要任务和目标。因此,小学音乐教学,要注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5.
试析多媒体技术在高师音乐欣赏课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分析了高师音乐欣赏课教学的现状与成因,在此基础上,论述了多媒体技术对提高高师音乐欣赏课教学质量的积极作用,指出了在高师音乐欣赏课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6.
浅论赏乐     
文章把音乐艺术与其它艺术相结合,阐述了欣赏音乐当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7.
鼓励音乐创造是音乐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遵循音乐创新教育的理念,要善于引导学生不断加深对音乐内涵的理解、感悟和挖掘,注意在培养学生音乐审美素质和能力的过程中强化对学生的创新教育。  相似文献   

8.
卧松 《教师博览》2006,(10):5-5
那些认为左脑负责逻辑,右脑负责音乐的人要注意了。因为最新的研究显示,音乐其实是一项全脑运动。  相似文献   

9.
情境是音乐教学情感化、审美化的前提和基础。教师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征,自觉运用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可以唤起学生的音乐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熏染学生的创作心境,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听觉使我爱上了音乐。几乎所有热爱音乐的人都是从那些使我们感官愉悦的声音中开始热爱音乐的。然后,其中有幸者成了音乐艺术的从事者,他们开始更深地了解音乐,熟悉音乐,演绎音乐乃至创造音乐。音乐艺术离不开听觉最初的感官愉悦,预示音乐也必定以最简单,最自然,又最密切的方式“听”,来解决通往她的途径。听觉之于音乐,犹似翅膀之于飞鸟。时代在不断地进步,人们的审美也同样在不断地变化着,音乐艺术和音乐教学也同样应是与时俱进的。音乐如果要等到强迫接受,被动欣赏和靠不断分析来唤醒起人们的注意和理解,恐怕她的魅力已消失…  相似文献   

11.
在欣赏交响乐的过程中,应从作者及作者的创作个性、时代特征、标题、音乐的基本要素等方面去深入理解音乐作品.  相似文献   

12.
移植改编中国传统乐曲是中国钢琴音乐的一大典型类别,而知名作曲家陈培勋的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蕴藏着浓郁的民族风格,是民族风格与现代作曲技法融合的典范。本文以广东音乐主题钢琴曲《卖杂货》作为研究对象,对广东钢琴音乐的创作特征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3.
在印象派的音乐中,富有色彩效果的和声远比旋律重要,而钢琴兼有和声以及音色精致变化的功能,因此,精湛的钢琴演奏技巧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尤其是对触键控制的技巧以及对作品整体色彩的把握,能更好地描述音乐主题形象和反映整体音响效果。文章以印象派代表作曲家拉威尔最具独创和美感的代表作品集《镜子》中的《山谷钟声》为范例,结合作曲家本人创作背景风格,分析他在钢琴演奏中的触键技巧和对音乐色彩的理解及艺术价值。  相似文献   

14.
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开创者、形成古典乐派的器乐风格的奥地利伟大作曲家海顿是音乐史上多产的作曲家之一,他以乐观主义的精神来正视生活,以现实主义的态度来反映发展中的现实、人道主义倾向及思想的民主性,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启蒙运动”对他的影响.在50多年创作生涯中,他把弦乐四重奏形式发展得十分完美,对后世的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莫扎特、贝多芬早期的弦乐四重奏和交响曲中,都能明显地看出海顿的痕迹.  相似文献   

15.
一切艺术都以逼近音乐为指归。本文考察了史铁生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音乐性及其成因:陕北民歌的植入;谴词造句的匠心;句式的大胆创新;场面描绘的音乐性;情节的独特处理。在此基础上,认为小说通过三种途径可以获得音乐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音乐表现内容、音乐创作过程、音乐创作中“美”与“新”的关系、作曲家创作的主动性与被动性等一些争议问题的论述,说明了作曲家的创作是整个音乐实践活动的基础。从音乐实践活动的整体来看,作曲家的创作具有创作过程的主动性和创作结果的被动性这一双重特性。  相似文献   

17.
《即兴曲—侗乡鼓楼》是四川音乐学院副教授、作曲家邹向平先生运用现代作曲技法写成的具有侗族风格的钢琴曲,具有鲜明的民族特征,展示了中国钢琴艺术的民族韵味,同时借钢琴这种西方乐器传达了淳朴的民族风土人情与文化。本文通过对该曲的表现内容、作曲技法及演奏诠释几方面的分析,揭示了作曲家为拓展民族音乐以及发扬和传播民族传统文化所做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8.
我国自"五四"运动以后,一些留学生把西洋音乐教育体制带回中国,形成一套完全西化的音乐教育体制,但这种体制缺乏对我国国情和民族特点的结合。通过钢琴专业教学和作曲专业教学,可见我国现行艺术院校音乐教育的现状。一个国家的存在要有一个民族丰富的文化底蕴作支撑,我们应把传承民族音乐文化作为音乐教育的重要部分,借鉴和吸收西洋音乐教育中有益的元素,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化的音乐教育。  相似文献   

19.
从萧友梅对传统音乐的理论研究、音乐创作以厦音乐教育活动中可以看出.他并不是一个在音乐上主张全盘西化的人,相反,他为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音乐作出了不懈的努力和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夜曲作为肖邦创作的钢琴音乐体裁之一,除了旋律优美、浪漫恬静的音乐氛围之外,还包括众多的肖邦钢琴音乐元素,如对和声的灵活运用、装饰音的点缀等。真正反映肖邦音乐的是乐曲所体现的并不是空洞、华丽的音乐外壳,而是赋予乐曲内在的思想内涵及情感表达。文章通过对夜曲OP48.NO1的和声配置及曲式结构的分析,探究肖邦夜曲表达情感的方式及音乐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