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前,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突破4000美元,我国步入了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由此成为学者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的研究主要围绕"中等收入陷阱"的内涵与特点、我国落入陷阱的诱因、我国跨越陷阱的独特优势以及破解该问题的对策等几个方面展开,有共识也有争议。笔者围绕上述问题对目前国内关于"中等收入陷阱"的理论研究进行了述评。  相似文献   

2.
"中等收入陷阱"一般是指中等收入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的一种停滞状态。这个概念于2007年被提出以后,引起国际经济学界的关注,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但是,我国经济学界对"中等收入陷阱"原因的分析存在泛化的情况。实际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来,有的发展中国家没有经历"中等收入陷阱",有的发展中国家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也有的发展中国家陷入了"中等收入陷阱"。"中等收入陷阱"不仅是发展中国家劳动密集型产业失去竞争力造成的,而且是发展中国家产业结构升级达不到一定的程度造成的。尽管产业结构取决于经济发展水平,但它能否适时升级会对经济发展造成重要影响。我国正面临"中等收入陷阱"的挑战,必须要促进科学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才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3.
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期,作为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万能钥匙",职业教育发展引人注目。分析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期间,我国在职业教育规模和发展速度、职业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职业教育体系、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及产学合作等方面的发展战略,为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已步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正向高收入经济体转型。根据国际经验,这一过程中可能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中国目前的经济特征与长期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十分相似。鉴于教育与经济的强相关性,要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教育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怎样的教育发展方式才能对中国快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产生更为积极的影响,是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需要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我国正处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期,作为实现经济可持续性发展的"万能钥匙",职业教育发展引人注目。通过分析德国、日本、韩国和我国台湾地区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关键期间,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建设、职业教育规模和发展速度、经费保障机制、职业教育体系、专业设置和课程改革和产学合作等基本经验,为我国顺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起到很好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等收入陷阱问题本质上是一个发展问题,而发展的基础对于中等收入国家来说在于资本积累,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意味着现有资本积累模式已不能适应新的发展阶段,需要提供摆脱发展瓶颈推动收入增长的强大动力。因此,只有适时转变积累体制,建立起内外良性互动、金融和资本双重驱动的新积累体制,才能迅速跨越中等收入阶段,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广东经济的增速减缓并波动,除了受国际因素影响外,更主要是自身经济增长动力逐步衰减,有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危险。但是广东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上有自身独特优势,只要措施得当,就能渡过难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泉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数据,分析泉州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因素及其特殊性,并通过分析泉州产业、教育和技术创新基础等条件,探讨符合泉州实际规避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以高等教育与中等收入阶段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为研究对象,以东亚拉美8经济体为观察样本,选择相关观测指标,对8个经济体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进行测算,以东亚和拉美诸经济体为正反例证,分析在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期间高等教育对经济增长作用的差异及原因,并对成功跨越陷阱的东亚4经济体高等教育发展经验进行溯源分析,期冀对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10.
落后国家在向发达国家迈进的过程中,往往会面临"中等收入陷阱",欧美一些国家成功跨越了"中等收入陷阱",而拉美国家大都陷入"中等收入陷阱"不能自拔,它们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在于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今天的中国同样面对"中等收入陷阱"问题。相对于西方,中国传统文化存在创新能力不足的缺陷。中国哲学传统是"我注六经",而西方哲学传统是"弑父而生"。前者是伦理问题的反复循环,后者是科学理性的层层推进。今天,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传统文化中缺乏创新的不足与缺陷,在赶超发达国家的过程中,化模仿为创新,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相似文献   

11.
"先富"与"共富"是两个含义不同而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范畴;这两个范畴同效率与公平存在相互交叉的多维的复杂关系;在这种复杂关系中,收入差距必须相对合理是焦点和统一点;统一是相对的,不统一是绝对的,共同富裕就是在这种统一与不统一的矛盾运动中逐步实现的;当前我国收入差距存在明显的不合理,实现合理的措施主要有"提低、调高、保困"以及"打非"和完善体制机制等。  相似文献   

12.
王仁裕(880—956),唐五代著名政治家、文学家,时有"诗窖"美誉。他的诗歌创作,今可考者主要包括各类史籍记载的诗集《西江集》等5种,有《全唐诗》存1卷15首(句)和散见于别集的少量诗作、句和引谚等,然截至目前总数不足20首。通观其诗集(包括诗文集),均已在他亡故后的一段时间里散佚,无完整诗集收入类书或见于别集,今据史料记载可考知其概况。从王仁裕现存诗歌,可以窥知其艺术风貌和思想内容,甚至一些作品可以作为考证作者生平事迹的主要内证材料。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创造条件让更多群众拥有财产性收入”。财产性收入能否平衡日益拉大的居民收入差距,日益为人们所关注。因为它不仅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理论的与时俱进,而且对我们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解决好分配体制问题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渔家乐"成为广西滨海地区发展迅速的新兴旅游方式,不仅推动了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同时还有利于提高当地渔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增加渔民收入,为渔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渠道。通过对广西滨海地区"渔家乐"旅游的现状及问题进行分析,找出"渔家乐"旅游问题产生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健全管理体制、建立"渔家乐"产业链,深入挖掘文化内涵,强化人员素质培训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辉  张璇 《重庆师专学报》2009,(6):124-127,161
我国“三农”问题的核心就是要千方百计地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解决我国农民收入问题的关键是探求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长效机制。文章从农民收入的保障性视角出发.对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保障性因素进行归纳和总结,提出以输血型保障为支点,充分发挥造血型保障“杠杆效应”,并最终实现农民收入“反哺效应”的长效运行框架。此外,文章还对我国农民收入保障性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认为我国农民收入的输血型支点保障不够稳定,造血型保障“杠杆效应”不足,难以充分实现农民收入的“反哺效应”。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16.
从文化层面上看,将《春秋左传》中提供关于"盟"的诸多例证进行归类、对比、总结,可以探讨先秦时期"盟"的内涵、类别等方面的问题。先秦时期"盟"有着"告其事于神明",以超自然的力量见证、约束订盟的双方共同践行盟约的内涵。同时,根据《左传》中表述的盟的目的性,可以将先秦时期的"盟"分为"为两国通好而盟"、"为了攻打别国而盟"、"为促成他国间的友好而盟"、"为了自保而盟"。  相似文献   

17.
当今我国在收入分配方面存在“收入较低”和“分配不公”这两类突出问题,其成因亦极为复杂。科学认识、妥善解决收入分配矛盾,形势迫切,意义重大。应当坚持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突破认识上的误区和制度上的缺陷。应当充分发挥经济法作为调整分配关系的基本规范的功能,着重从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环节上寻求出路,化解危机,加快形成公开透明、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秩序。  相似文献   

18.
在新形势下,区域性党报在做好党和政府的耳目和喉舌,发挥好宣传党的主张、弘扬社会正气、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舆论的重要作用外,还要突出农民报特色,服务好全省"三农"工作,为实现农业增效,广大农牧民增收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  相似文献   

19.
对文学本质进行界说,就是回答"文学是什么"、"文学如何存在"的问题,从根本上说,这也是一个本体论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关涉到不同的本体论立场。马克思主义的物质本体论,以生产(实践)为中介,建构文学的艺术生产理论,这就是辩证唯物论的文学本体论。以此透视"审美意识形态"论,可以发现,无论是审美意识还是意识形态,都不构成文学的本体,它们都可以纳入文学的艺术生产论。文学"审美意识形态"论,存在着无法克服的本体论缺陷。  相似文献   

20.
段玉裁:"人曰肌,鸟兽曰肉。此其分别也。"据此,很多人认为古汉语中的"肌"与"肉"体现出人与动物的区别。但是,通过对史书、佛经、医书三类文献资料考察先秦"肌"和"肉"的发展,得出以下结论:"肉"在先秦时就可以用于指人,汉代"肌肉"一词的出现就已经开始替代"肌"指人的功能,"肉"从魏晋时开始替代"肌"指人的功能,大约在南北朝时期,确立了在该语义场代表词的地位。而"肌"自始至终可以单用,而且还保留为特定词来指代人的肌肉,没有完全被"肉"所替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