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有人问过他:"这个时代,你好心去帮助一个人,反而可能被那个人伤害,你为什么还要做所谓的公益?"2003年,12岁的刘思宇在电视上看到关于志愿者、红丝带的介绍。当时刘思宇就特别想要加入。于是他主动去西双版纳的志愿者协会注册。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陈嘉庚赋予他举办的私人教育事业以公益性质,视私立学校为公共事业;他倡导国民的公益教育行为,尤为强调国民负有兴办教育的义务;在经济富有与投资公益先后次序上,他力倡公益不应等待富而后行;在家庭利益与公益事业的轻重程度上,他主张以公益事业为重;他秉承金钱取之于社会和金钱用之于社会的思想,以后者为毕生理念。  相似文献   

3.
南陵县理岗小学潘英奎报道:我校学生在课余时间都积极参加校园里的公益劳动。全校共种马铃薯六千多棵,种蚕豆和豌豆一亩,种篦麻四斤,种南瓜八百多畦,玉米一万多棵。现在同学们都以非常高的劳动热情,象‘护士’一样,抚养着它们成长。  相似文献   

4.
校外山坡上有两棵白杨树。左边一棵,右边一棵;右边一棵,左边一棵。它们肩并肩地站在那里,不管是风是雨是冷是热,它们都一动不动地站在那里。她靠在树干上背英语,他靠在树干上背英语。当然,她默不作声地读,他也默不作声地读。  相似文献   

5.
两棵小树     
树林里不知什么时候又多了两棵小树,一棵长在妈妈的身旁,妈妈用身体把他保护得严严实实的;另一棵长在离妈妈很远的地方,他的周围空空的。  相似文献   

6.
每个人都是他故乡土地上的一粒沙、一棵草或者是一棵庄稼,端木蕻良就是关东原野上的一棵红高粱。“九一八”之后,这棵红高粱被迫离开了那片黑土地,母子分割时的疼痛啊,撕心裂肺的疼痛!就一直伴随着他,整整十年!漂泊流浪在关内的红高粱在痛,那一片黑土地在罹难!母亲和孩子不能永远天各一方,孩子不能让母亲再受煎熬!  相似文献   

7.
“雕琢”一个人,是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又是无孔不入的。比如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尤其在他幼小时,便可告知他一棵树的好。你可指着窗外的坪子上或院子里的一棵树——一棵樟,一棵榕,一棵松,一棵杉或其它不知名的什么树——  相似文献   

8.
胖子想吃到自己亲手种的果子,他就在山顶上种了一棵果树,他希望这棵果树能够吸收更多的阳光和大山的精华。他每天给果树浇水,日复一日,年  相似文献   

9.
"小熊贝迪和弟弟吵了一架,一生气,他离开了家。贝迪爬上了一棵神奇的树,他饿了,树上就长出了煎饼。啊,这是一棵煎饼树!他冷了,树上就长出了毯子。啊,这是一棵煎饼一毯子树!他怕黑,树上就长出了提灯。啊,这是一棵煎饼一毯子一提灯树!这棵树真神奇。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一位印地安人对他的孙子说:“在我的心里生长着两棵野草,他们互相争夺,都想占据我的心灵。一棵是仇恨、嫉妒和怒气,而另一棵是宽容和爱。”“那哪一棵草能最终战胜对方,占据你的心灵呢?”孙子好奇地问。老人笑了,他缓缓地回答说:“那要看我浇灌哪  相似文献   

11.
种果树     
李伯伯要在果园里种一些果树,他把果园分成了36份,如下图所示。为了美观,他要把12棵果树分别种在方格里,使每行、每列和两条对角线上都恰好有2棵  相似文献   

12.
森林熊是一头小黑熊的名字,他的祖先、他的家族生活在一座美丽的大森林里。可是熊妈妈怀着他的时候,这片森林遭到了不幸:到处响着斧子和电锯的砍伐声,大树小树一棵棵消失了,森林越来越小……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2012,(Z4):32-33
2010年9月,在《旅游卫视》主播的"2010联想青年公益创业计划"大赛舞台上,杜双庆从全国一万八千余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最终夺得了该项公益真人秀比赛的全国十强(金奖),并获得主办方提供的十万元奖金,以此他开始了自己漫长的"公益之旅"。得奖后,杜双庆用自己获得的十万元奖金,招募了甘肃高校近300名大学生志愿者开始了他的"夕阳公益"。他说,"随着城市节奏的加快,更多的城市家庭无暇贴心地关  相似文献   

14.
怪枇杷先生     
我老家宅子是一个庭院,紧挨着我们庭院住的,是一个性格有些怪异的老爷爷。老爷爷在自家院子里种了两棵枇杷树,于是我叫他枇杷爷爷。"枇杷爷爷,您更喜欢哪一棵枇杷树呢?"年仅5岁的我曾这样问。"我不叫他们树,我叫他们先生。"枇杷爷爷用他那像枯叶一般沙哑的声音说:"左边这棵叫枇杷先生,右边这棵模样比较奇特,我叫他怪枇杷先生。你更喜欢哪一棵呀?""当然是枇杷先生。爷爷您呢?"我凑近看了看说。  相似文献   

15.
《中国职工教育》2013,(11):15+17
涂崇禹,一个被称为"崇尚公益的法律人"。迄今为止,他个人无偿办理的法律援助和公益案件累计超过210件,担任公益机构义务常年法律顾问累计超过60家次,免收法律服务费用超过200万元,他所创办的事务所最近三年每年义务办理公益与法律援助案件近400件。作为厦门市首批工会维权自愿者和省律协农民工维权工作站站长,他长期坚持值班接受职工咨询,还不定期地到外来人员集中的厦门市湖里区高殿村为农民工提供法律帮助。作为多家公益机构的义务法律顾问,他经常牺牲休息时间,为保障他们的权益积极出谋划策。坚持义务普法,让法治精神开花结果  相似文献   

16.
昌道励 《神州学人》2013,(11):12-14
留英期间触碰平民化公益 16岁之前,罗海岳以为慈善和公益离自己很远。印象中,每逢重大灾难后组织的捐款活动,是他所理解的公益的全部。直到他高二时留学英国,发现公益并非想象中那么不可触摸,而是渗透到生活的每个角落,是一种常态化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的小孩是棵小树,需要尽情沐浴阳光,吸吮雨露,需要风雪的磨炼,鲜花的簇拥……我的小孩是棵小树,更需要老师的栽培、浇水、呵护、引导。我当然期冀他有灿烂的前景,不过,即使他成不了栋梁,只要他还是一株绿树,  相似文献   

18.
两棵白杨     
十年前,主人栽下两棵白杨,他俩在同样的沃土上,同样的环境中生长.可是一棵矮小,枝叶微黄;一棵颀长,身体茁壮.尽管主人给矮小的那棵勤浇水,勤施肥,千呵万护,但始终不能使他像另…棵那么健壮.……  相似文献   

19.
不知什么时候,长白山上来了一个名叫杨白劳的老汉。这位老汉很勤劳,在山上开辟了一个属于自己的农庄。 老汉每天起早贪黑,在农庄里给蔬菜浇水、施肥。菜苗在他的精心照料下,渐渐长成了一棵棵个大、饱满的大白菜。老汉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乐滋滋的,仿佛他看到的不是菜,而是向他招手的一袋袋银子。  相似文献   

20.
一棵杏树     
那棵杏树陪伴了我一家三代人。 爷爷说当年他在那里读书时就有那棵杏树。爷爷出生在一九三七年的三月十六日,他在那里读书时大概是一九四几年的时候,也就是打击日本侵略者的那个年代,那里就有一棵树,一棵不太大的杏树。杏树的下面芳草萋萋,有一片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