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毛诗》中存在大量假借字,秦汉间的毛亨和东汉郑玄对这些假借字采取了不同的训释方法。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古人对假借观念认识不同,并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假借用字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诗经》条件异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远没有《毛诗音义》所注的那么多。《诗经》声母条件异读的主流形式是清浊交替,韵部条件异读则主要是阴入对转。假借是条件异读的主要原因,但引申和同形字也都是其中重要的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3.
《诗经》条件异读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但远没有《毛诗音义》所注的那么多。《诗经》声母条件异读的主流形式是清浊交替,韵部条件异读则主要是阴入对转。假借是条件异读的主要原因,但引中和同形字也都是其中重要的作用因素。  相似文献   

4.
毛诗用字,假借惟多,算是经典中的特例。故《诗经》所用通假字多,被认为是古文经的证据之一。在古汉语研究中,对于“通假”的论述多有不同的看法。为了进一步明确其界说,我们不妨以许慎在《说文》里对“假借”的论述谈起。许愼论六书假借,认为“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此说不够完备,有其片面性。  相似文献   

5.
把《北堂书钞》中摘录的大量《诗经》引文校以《十三经注疏》本《毛诗正义》可以研究《诗经》异文。《书钞》所引《诗经》异文大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关系:假借、异体字、倒文致异、衍夺致异和同义词等。  相似文献   

6.
《毛诗诂训传》体例一致,自成体系。在训释词义、旬义时,它使用了多种训诂方式。象,以同义词做训释字,用定义的方式解释词义,通过描写来说明词义,分析词与词的关系来确定词义及对假借字的解释,等等,就它的训诂所涉及的内  相似文献   

7.
西汉毛亨《毛诗诂训传》有很高的训诂价值。《毛传》保留了不少先秦古汉语中词的本义用法。《段注》引用《毛传》求证许书本义,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同时,《段注》对由词的本义引申出来的引申义及在古代经典使用的假借义,也以《毛传》为例作了有益的探讨与阐述。  相似文献   

8.
表面看来,假借字和通假字的形式似乎一样,都是因为音同或者音近而借字,因此,初学者极易混淆。但是实际上,假借和通假不同,是两种不同的文字现象。一、假借和通假形义有别从形体看,假借不涉及形体的改变。比如“然”字,本来表示燃烧  相似文献   

9.
谈假借     
假借,是汉语和汉字发展过程中一种很重要也是很特殊的现象。弄懂假借,对真正读懂古书,特别是研究汉字和汉字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清代学者朱骏声说:“不知假借者,不可与读古书。”那么,什么是假借呢?假借就是意义上毫无关联的词,只是由于语音上的联系而借用文字形式表示自已意义的一种现象。王引之说:“许氏《说文》论六书之假借曰:  相似文献   

10.
毛泽东诗词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波澜壮阔.气势恢弘,从美学上说,其风格当属崇高美。毛诗的这种风格,从作者的角度看,是作为政治家的一代伟人胸襟气魄的反映。从作品的角度看,又可分为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内容上毛诗挥写的往往是万里江山、千军万马的大事件、大场面.因此有一种先天的大气:形式上则与毛诗独特的意象选择取向有直接的、不可或分的关系。本文以《沁园春·长沙》(见高中语文第一册第一单元)为主,结合其他毛诗,试从意象的角度来品评毛泽东诗词的独特风格。  相似文献   

11.
段玉裁提出了假借理论的“三变说”,其所认同的假借包括字假借和部件假借、音同音近相假和形近相假、本无其字假借和本有字而代之的假借、引申假借和真假借、转移假借等类型,并在《(说文解字)注》中多有发挥。段氏的假借所包含的内容无疑过于宽泛,但他提出了大量假借事例,用假借为训诂,跳出了字形,运用因声求义的方法解读词义,这些做法无疑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2.
上博《诗论》发布和研究,推动了《毛诗序》研究。文章认为,《诗论》发现对深化《毛诗序》研究具有启发性。通过考察四个《毛诗》的关键性版本,再结合文献中相关记载,确实透露出了《毛诗序》作者、作期的信息:首先,《毛诗故训传》本为一体之作,《毛诗故训传》本来就包含有《序》和《传》两部分;其次,今所见最早单疏本《毛诗正义》,对考察了解汉代《毛诗》版本样式,提供了重要实物参考;第三,《毛诗正义》发布后,推动了《毛诗》传播,必须重视李善所代表的唐初普遍认可的关于《毛诗序》《毛传》作者的意见。另外,文章还澄清《毛诗序》研究中的认识问题。  相似文献   

13.
关于《毛诗故训传》的诗学渊源,历来争讼不绝。然而《毛诗故训传》的阐释重点在于"传",即诗义的阐发,从《毛诗故训传》这一本身的设置意图入手来看,《毛诗故训传》与《孟子》的关联更为密切,这一层面的相似性足以证明两者之间的渊源。这一渊源关系的判定,不仅再次确定了孟子为毛诗的重要渊源之一的观点,也为理清毛诗对先秦典籍的承袭的具体表现提供了相应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本文旨在对假借与通假的概念,形式特征,兴衰概况及现实意义作出剖析。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说文解字》训释语引证中的假借现象进行理论探讨,充分肯定了假借在训释语引证中的作用,并讨论了训释语假借的情况、出现假借的原因、判断假借的方法以及假借的负面影响等问题.为进一步研究《说文解字》文字假借现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6.
假借概念的混淆,是历代学者研究假借时的通病。所使用的术语总是彼此矛盾、扦格难通。特剐是一些基本概念,如假借和通假、引中和引申假借、假借字和本字、假借和同源、通和同等,往往界说不清。分清这些基本概念的内涵和外延,有利于进一步研究假借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汉代原本在民间流传的古文<毛诗>在魏晋时期兴起,与九品官人制度的推行,与崇尚自由开放的玄学新风,均不无关联.其时以王肃为首而挑起的贾马<毛诗>与郑玄<毛诗>之争,其间掺杂了政治斗争的因素而进一步扩大了<毛诗>的社会影响.此期<毛诗>的传播呈两种途径展开,一是通过阐释与争论而为学者所关注;一是作为启蒙读物而广泛及于妇女儿童.这就使得<毛诗>在兴起的同时,著述兴荣,研讨深入,传播普及,从而取代了长期居守于官学的三家<诗>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18.
假借和通假是一组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在古书之中,假借的现象非常普遍。本文从假借字的类别,产生原因,读音等方面作了系统的阐述。并且由于假借与通假两组概念容易混淆,文末将二者作了简单辨析。  相似文献   

19.
汉代训诂专著应当首推《毛诗诂训传》。据《四库全书总目·毛诗正义四十卷》云:“案《汉书·艺文志》:《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然但称毛公,不著其名。《后汉书·儒林传》始云赵人毛长传诗,是为毛诗。其字不从艸。《隋书·经籍志》载:《毛诗二十卷》,河间太守毛苌传,郑氏笺。于是诗  相似文献   

20.
情志观集中体现了《毛诗正义》对于文学本质的体认。在《毛诗正义》中初唐儒家试图将"缘情"和"言志"贯通,提出"情志一也"说,表达了不同于传统的诗学理想。将《毛诗正义》的情志观置于经学的阐释过程之中,探讨孔颖达等初唐儒家贯通情志的理论背景、目的和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